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目的是探讨双相障碍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识别与干预提供参考。研究显示,双相障碍功能损害显著,即使在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损害,双相障碍的功能损害可能存在病理心理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本文从双相障碍社会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和二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及汉族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与5-HTR1B rs6296 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共收集868 例BPD 抑郁发作期患者,根据民 族和有无冲动攻击行为分为4组:维吾尔族BPD 患者有冲动攻击行为组184例(男性92例、女性92 例)、无 冲动攻击行为组326 例(男性174 例、女性152 例),汉族BPD 患者有冲动攻击行为组112 例(男性50 例、 女性62 例)、无冲动攻击行为组246 例(男性134 例、女性112 例)。采用修改版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 对入组患者评估。通过PCR直接测序法对rs6296基因多态性进行鉴定。结果 汉族BPD患者有冲动攻 击行为组与无冲动攻击行为组5-HTR1B rs6296 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维吾尔族有冲动攻击行为组与无冲动攻击行为组5-HTR1B rs6296 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 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汉族BPD患者冲动攻击行为与5-HTR1B rs6296 基因多 态性无相关性。维吾尔族BPD 患者冲动攻击行为与5-HTR1B rs6296 基因多态性有相关性。等位基因G 可能增加维吾尔族BPD 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我院住院并愿意接受研究的89例抑郁症自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SSRI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SSRI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周5次,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HRSD评分及SIO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研究组更显著( P<0.05);研究组在治疗2周后即显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059,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8.460,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缩短起效时间,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睡眠、认知障碍、躯体化症状、迟缓及绝望感,并且能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冲动攻击行为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冲动与多种精神疾病之间存在关联,而双相障碍是以冲动为显著特征的精神疾病。回顾性研究结果支持负性生活事件、童年经历的身体及性的虐待是双相障碍和冲动攻击行为的共同风险因素,而患者社会支持度、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物质依赖等也可能是双相障碍和冲动的心理因素,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尚需纵向研究确认。此外,目前尚缺乏针对双相障碍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的深入探讨,需要未来的进一步研究给予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突发事件后,目睹暴力事件的参加抢救医护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对参加新疆2009年"7.5"事件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评定。结果目睹突发暴力应激事件的医务人员的SDS评分(51.48±8.49)显著高于未目睹突发暴力应激事件的医务人员的评分[(33.32±9.16),t=13.75,P=0.000],目睹突发暴力应激事件的医务人员的SAS评分(59.17±7.60)显著高于未目睹突发暴力应激事件的医务人员的评分[(36.2±10.54),t=16.6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睹突发暴力应激事件的参加抢救医务人员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问题,应高度重视,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的效果,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定,采用自编不良反应记录表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不同时间点HAMD-17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204.3,P0.01,研究组F=292.6,P0.01),SIOS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15.6,P0.01,研究组F=21.8,P0.01)。治疗第2、4、8周末,研究组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有自杀意念者的比例和SIO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1,P=0.325)。结论与单用氟西汀比较,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可能更有助于改善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7.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以反复发作的躁狂和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重型精神障碍,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联合国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十大致残疾病),高死亡率(其中25%~50%的患者自杀未遂,11%~19%的患者自杀身亡)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人格、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耳鼻喉科、全科、干保科等科室收住的5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例组)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2例健康人员(对照组)的一般资料,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调查,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人格、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进行评定分析。 结果病例组有效问卷48份(90%)。对照组有效问卷50份(96.1%)。病例组的EPQ中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61.43±13.67)vs(50.40±10.20)]、内外向(E)[(64.12±4.06)vs(58.76±7.21)]高于对照组,SSRS中客观支持[(8.58±4.18)vs(11.72±2.91)]、社会支持利用度[(5.58±1.95)vs(8.52±1.66)]、总社会支持分[(36.79±8.97)vs(45.24±6,8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质及外向个性,低社会支持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有较大的,建议做好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酒依赖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与5-HTR1B rs6296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为酒依赖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导致病理生理改变机制的潜在遗传学差异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酒依赖共病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230例,依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分为有冲动攻击行为组(n=128)和无冲动攻击性行为组(n=102)。通过PCR直接测序法对rs6296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并分析5-HTR1B rs6296基因多态性与酒依赖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关联性。结果酒依赖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冲动攻击行为组与无冲动攻击行为组rs6296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5,P0.05);两组rs6296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1,P0.05)。结论酒依赖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与5-HTR1B rs6296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48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病人的原因、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所有病人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种构成中以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列前3住;科室分布以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为主,会诊后的治疗有效率为93.2%.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非常重要且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