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佩  向晖  李金凤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287-2288
临床上对幼儿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无肛门等常采用右下腹结肠口造瘘术。由于幼儿体态及年龄小的原因,术后造瘘口相对较大,不配合,排便规律不易形成,粪便稀薄随时流出,污染严重。2010年8月我院收治一例2岁肛门直肠畸形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对幼儿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无肛门等常采用右下腹结肠口造瘘术。由于幼儿体态及年龄小的原因,术后造瘘口相对较大,不配合,排便规律不易形成,粪便稀薄随时流出,污染严重。2010年8月我院收治一例2岁肛门直肠畸形结肠口造瘘术后的患儿,哭闹时见绛红色结肠黏膜从造瘘口翻出,周边皮肤呈红色轻度溃烂10cm。针对该患儿的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小儿室性早搏的远期预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的及室性早搏的频率对小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6例室性早搏患儿进行系统随访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根据患儿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情况,分成用药组和未用药组。根据室性早搏的频率又分成A、B两组,其中>10次/min为A组,<10次/min为B组。结果:56例中4l例早搏消失(占73.2%),5例好转(占12.5%),3例无变化(占5.3%),其中早搏消失最短3个月,最长8年,平均5.52年。用药组和未用药组早搏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学t检验,P>0.05。同时对A、B两组患儿早搏消失的时间进行统计学t检验,P>0.05。结论:小儿室性早搏预后良好;早搏平均消失时间为5.52年;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与否,室性早搏的频率对小儿室性早搏平均消失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化疗对儿童的体液免疫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但对细胞免疫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2000~2004年我们通过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观察化疗或联合免疫治疗对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细胞免疫因子TNFα和细胞氧化作用的影响。研究对象:健康对照组15例,年龄10~15岁,男9例,女6例。住院经病理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25例,分期均在Ⅱ~Ⅳ期,年龄11~16岁,男16例,女9例。随访分为常规化疗组12例,常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13例。检测方法: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5mL并给予肝素抗凝。采用双盲比色法测定血清…  相似文献   
5.
姜小银:男、11岁。1岁起出现多饮,多尿,每天可喝4瓶开水,生长发育迟缓,发作性软瘫,经常骨痛,并有头昏,耳呜,失眠、畏寒和腰痛,近3月来出现排尿困难、排尿痛。其父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无类似疾病家族史。体检:身长104cm,头围47cm,胸围53cm,体重16kg,面容无特殊,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不肿大,驼背,胸部脊柱左弯,尿道舟状窝处可触及绿豆大小结石状物,经探针检查可探及金属与异物  相似文献   
6.
黄佩 《医药世界》2007,(1):13-13
去年年底北京2600家社区医院开始实行药品零差价购销模式,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售率销售未减少中间加价环节,改变过去“以药养医”的状况。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过程中最具标志性因子CRP,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血脂康的原料为特制红曲,是一种天然复合他汀,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氨基酸、麦角甾醇、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OT)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10月经省级以上医院神经内科确诊在本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共计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采用运动疗法及针灸疗法患儿52例,将其归为对照组;纳入采用OT、运动疗法及针灸疗法患儿54例,将其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角肌、股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臂大肌及股四头肌等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4.14,7.03,4.58,4.43,4.94,P0.05)。结论 OT在治疗GBS患者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在儿童重型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和非EBV-HLH中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有接受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的21例重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EBV感染,将患儿分为EBV^+组和EBV^-组,比较两组间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及各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21例患儿中,EBV^+组14例,EBV^-组7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器官损害数无差异(P>0.05)。与EBV^-组相比,EBV^+组行PE+CRRT的持续时间更长(P<0.05)。治疗前,EBV^+组ANC较EBV^-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BV^+组Hb、Fib、APTT、SF、ALT、AST、LDH、Alb、CHE、TBil及TBA较治疗前均可见明显改善(P<0.05),ANC、PLT、TG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改善(P>0.05);EBV^-组Fib、APTT、SF、LDH、Alb、CHE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ANC、PLT、Hb、TG、ALT、AST、TBil、TBA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改善(P>0.05)。治疗后,EBV^+组和EBV^-组间Fib、S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周,EBV^+组EBV-DNA显著降低(P<0.05)。接受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后,重型HLH患儿总生存率为66.7%,EBV^+组和EBV^-组患儿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可快速降低血清铁蛋白、改善器官功能,提高重型HLH总生存率,且对儿童重型EBV-HLH和非EBV-HLH均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HL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近年来评估急危重症预后的新指标。目前AST/ALT仅报道可用于评估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而儿童HLH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探讨HLH患儿AST/ALT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并诊断儿童HL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HLH的1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将患儿按AST/ALT三分位数分为3组:T1组(AST/ALT≤1.57,n=43),T2组(1.57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