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T)2A受体T102C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研究PSD的遗传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汉族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并发抑郁症将其分为PSD组(97例)及单纯卒中组(72例).采用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测定2组患者5-HT2A受体T102C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结果 PSD组中突变型C等位基因频率(43.3%)低于单纯脑卒中组(59.0%),突变纯合子C/C基因型频率(20.6%)也低于单纯卒中组(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0.179,P=0.004;x2=7.855,P=0.020).结论 5-HT2A受体T102C基因可能是PSD的易感基因,C等位基因是罹患PSD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巴胺递质代谢相关蛋白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Val108/158Met、多巴胺转运体(DAT)40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VNTR)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PSD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脑卒中后无抑郁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患者COMT Val108/158Met、DAT 40 bp VNT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COMT基因扩增产物分野生型(G/G)、突变纯合型(A/A)、杂合型(A/G)3种基因型,DAT基因扩增产物分7/7、9/7、10/7、10/9、10/10、11/10、11/11倍重复7种基因型;2组患者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703,P=0.017;x2=6.489,P=0.039).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对照组男性患者之间比较,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女性患者与对照组女性患者之间比较,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10,P=0.032;x2=6.547,P=0.024);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DAT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总体分布、杂合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MT Val108/158Met基因多态性与PSD发生可能有相关性,而DAT40 bp VNTR基因多态性与PSD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with gene polymorphisms of 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 (COMT) Val1 08/158Met and dopamine transporter 40bp 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VNTR) in dopamine metabolism system.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PSD and 91 patients only suffered from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to June 2010, were chosen; the gene polymorphisms ofCOMT Val108/158Met and DAT 40 bp VNTR were analyzed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Results The genotypes of COMT gene amplifications were wild type (G/G),homozygous mutant type (A/A) and heterozygous type (A/G); 7 repeated genotypes (7/7, 9/7, 10/7, 10/9,10/10, 11/10 and 11/11) were noted in the DA T gene amplifications; frequencies of COMT alleles and gen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2 groups (x2=5.703, P=0.017;x2=6.489, P=0.039). The frequencies of COMT alleles and gen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2 female groups (x2=4.610, P=0.032;x2=6.547, P=0.024),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2 male groups (P>0.05). The frequencies and heterozygosity of DAT alleles and genotypes showed no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COMT Val108/158Me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PSD, while that of DAT 40bp VNTR is not.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人类骨髓细胞来源于解放军三О七医院骨髓移植治疗的6名健康成年骨髓供者,男3名,女3名,年龄25-45岁。常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CD34、CD44、CD45,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特性,细胞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表达,细胞培养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以及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DNA。结果:①人工分离培养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大小一致,呈长梭型或长多边形,从P0至P20基本保持一致,P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基质细胞表面标志CD44,不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②反转录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效率约为10%,修饰后形成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始终保持一致,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几乎完全一样,生长速率与未经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本相同,培养10代后细胞停止分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率超过98%,培养72h后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较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约20000倍。③PCR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条带。结论: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基因修饰得到了稳定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限细胞系,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以多潜能成体干细胞为载体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脑损伤后应激基因转录的状况。方法 采用RT PCR对伤后脑组织HSP70 、HSF1mRNA的数量进行测定。结果 在脑损伤 15min后脑干HSP70 、HSF1mRNA水平显著升高 ,在损伤后迅速死亡的致死损伤组的鼠脑中HSP70 、HSF1mRNA水平亦显著升高。结论 应激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脑损伤后明显提高 ,脑应激蛋白合成增强 ,参与损伤与修复过程。同时由于HSP70 、HSF1mRNA对脑损伤的迅速反应能力 ,使之成为观察脑损伤的灵敏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人类骨髓细胞来源于解放军三○七医院骨髓移植治疗的6名健康成年骨髓供者,男3名,女3名,年龄25~45岁。常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CD34、CD44、CD45,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特性,细胞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表达,细胞培养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以及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DNA。结果:①人工分离培养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大小一致,呈长梭型或长多边形,从P0至P20基本保持一致,P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基质细胞表面标志CD44,不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②反转录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效率约为10%,修饰后形成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始终保持一致,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几乎完全一样,生长速率与未经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本相同,培养10代后细胞停止分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率超过98%,培养72h后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较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约20000倍。③PCR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条带。结论: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基因修饰得到了稳定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限细胞系,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以多潜能成体干细胞为载体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侧脑室注射免疫脂质体介导GFP基因脑内表达时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以免疫脂质体携带基因侧脑室注射,透过脑室管膜屏障脑内寻靶。方法以衍生化的抗 Lex/SSEA—1单克隆抗体(P—MMA)偶联阳离子脂质体DOSPER构建免疫脂质体P-MMA-DOSPER。P-MMA- DOSPER包封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2)。注入SD大鼠侧脑室,于术后1、3、7、14、21d取脑,冷冻切片nestin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注射脂质体质粒复合物一侧侧脑室周围均有大量GFP表达,并可见于对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周围,术后1d、21d GFP表达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7d、14d GFP /nestin 细胞在nestin 细胞中比例均高于1d、21d,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脂质体P- MMA-DOSPER能够透过脑室管膜屏障高效安全的向脑内原位神经干细胞转移基因。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卡因酸建立模型,7d后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活性改变的情况,以探讨兴奋性氨基酸过多对胶质细胞活性和神经元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分组选择反应灵敏雄性SD大鼠2 4只,鼠龄2 .5月、体质量( 2 3 0±2 0 .5 ) g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卡因酸建立模型,7d后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活性改变的情况,以探讨兴奋性氨基酸过多对胶质细胞活性和神经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5-羟色胺1A受体(5-HTR1A)C(-1019)G基因与G蛋白β3亚基(GNβ3)基因C825T多态性在中国广州地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探讨卒中后抑郁的遗传机制.方法 选取159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并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卒中后抑郁组(53例)和卒中对照组(10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2组患者的5-HTR1A C(-1019)G和GNβ3 C825T基因多态性.结果 5-HTR1A C(-1019)G和GNβ3 C825T基因多态性在2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卒中后抑郁组5-HTR1A(-1019)GG基因型(8/53,15.1%)及G等位基因频率(44/106,41.5%)和GNβ3 825T等位基因频率(68/106,64.2%)均高于对照组(5/106,4.7%;35/212,16.5%;113/212,53.3%;×2=23.204、23.655、3.392,均P<0.05).同时携带5-HTR1A(-1019)G和GNβ3 825T等位基因者罹患卒中后抑郁的相对危险度(OR=4.980,95%CI 2.429~10.210,P=0.000)比单独具有5-HTR1A(-1019)G等位基因者(OR=3.589,95%CI2.113~6.096,P=0.000)或GNβ3 825T等位基因者高(OR=0.638,95%CI 0.395~1.031,P=0.042).结论 5-HTR1A C(-1019)G和GNβ3 C825T基因均可能是卒中后抑郁的易患基因,而且两者在卒中后抑郁的发病中存在微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