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死率约25%左右[1]。而存活者预后并不差,大部分还可生活自理、恢复正常工作。因此,减少SAH病死率是治疗的关键。我院于1987年-2000年1月收治60例SAH,现就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与预后的关系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3.
D二聚体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采取观察对象空腹静脉血2ml,脑血管病患者为发病后1周内采血,定量检测急性脑血管病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血浆DD含量。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脑出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SAH血浆DD含量与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AH血浆DD含量与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测定DD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有价值,对其鉴别诊断无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工心瓣膜患者微栓子信号和凝血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工心瓣膜患者脑动脉微栓子信号 (MES)的数量及相对强度与凝血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门深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人工心瓣膜患者脑动脉MES ,同时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通用比值 (INR) ,观察MES数量及相对强度与INR的相关性。结果 :MES阳性发现率 83 33% (2 5 30 ) ,MES出现频率 0~ 4 0 4 (中位数 4 0 )个 h ,MES平均相对强度 11~ 38(2 3 6 3±5 13)dB。INR1 12~ 3 5 1(1 95± 0 6 9)。MES数量及相对强度与INR无相关性。结论 :人工心瓣膜患者脑动脉MES与凝血活性无关 ,提示微栓子物质不是血栓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脑动脉微栓子信号 (MES)的基本特征。方法 :采用双门深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了 2 1例机械心瓣膜患者的脑动脉 MES。结果 :MES阳性发现率为 80 .95 % (17/ 2 1) ,MES出现频率为 0~ 40 4(中位数 40 )个 /小时 ,MES相对强度为11~ 38(2 3.6 3± 5 .13) d B。84.89%的 MES在二个取样深度依次显示 ,时间延迟为 0 .4~ 2 8.4(中位数 6 .0 ) m s,15 .11% MES仅见于近端通道 ,而在远端通道未能显示。结论 :双门深 TCD是研究 MES基本特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动脉微栓子信号(MES)的基本特征.方法:采用双门深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了21例机械心瓣膜患者的脑动脉MES.结果:MES阳性发现率为80.95%(17/21),MES出现频率为0~404(中位数40)个/小时,MES相对强度为11~38(23.63±5.13)dB.84.89%的MES在二个取样深度依次显示,时间延迟为0.4~28.4(中位数6.0)ms,15.11%MES仅见于近端通道,而在远端通道未能显示.结论:双门深TCD是研究MES基本特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多发生硬化(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磁共振成像阳性率为78.6%,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8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55%,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77.8%。结论:脑诱发电位,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大大提高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确诊率,两者在诊断多发性硬化时相互补充,互不取代,只有正确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合理评价,提出脑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应成为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情况,寻找SAH抗纤溶治疗及观察病情变化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抽取30例正常对照组及25例停顿琮SAH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3、4周血,用ELISA法定量检验D二聚体含量。结果 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第4周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第2、3、4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分级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9例ICVD患者进行颈动脉IMT及斑块检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患者颅内外大动脉进行检查。根据有无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及狭窄部位将患者分为无动脉狭窄组、颅外动脉狭窄组、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根据狭窄程度又将各狭窄组分轻、中、重度狭窄亚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分级,分析其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中399例ICVD患者(86.9%)伴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各狭窄组间对应亚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狭窄组中,中、重度狭窄亚组颈动脉IMT≥1.07 mm,斑块分级为3,均较无动脉狭窄组及轻度狭窄亚组显著增高(P<0.05~0.01)。ROC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分级增加可预测中、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均P<0.01)。将颈动脉IMT≥1.07 mm及斑块分级为3作为预测中、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截断值,其敏感度均≥49.17%,特异度均≥81.67%,准确度均≥62.78%。结论颈动脉IMT≥1.07 mm及斑块分级为3对I...  相似文献   
10.
唐德萍  薛富英 《广西医学》2004,26(11):1653-1654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 采用Multi DopX4型TCD仪对 9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80例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 ,将收缩期血流速度 (Vs)、血管搏动指数 (PI)等参数的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90例患者组大脑中动脉 (MCA)、颈内动脉末段 (ICA)、椎动脉 (VA)及基底动脉 (BA)的收缩期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及P<0 0 1) ,患者组中各检测动脉的PI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