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精神科应用的整体护理模式.方法对我院其中两个整体护理病区及四个功能制病区的护士素质(文化程度、技术职称、专业水平)、护理质量、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第一次住院精神病人的治愈率,平均住院天数等项目进行评估对照.结果两种护理模式护士的文化、职称无差异(P>0.05);两组护士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护理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整体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功能制护理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可影响护理质量及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司法精神病鉴定凶杀案件的特征。方法:采用自编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调查表,对1990年至1999年期间256例(前期组)和2000年至2007年期间179例(后期组)司法鉴定的凶杀案件进行比较。结果:与前期组比较,后期组凶杀案比率减少(χ2=35.55,P〈0.01);无业者增多(χ2=24.91,P〈0.05);农民减少(χ2=53.37,P〈0.05);外省人员增多(χ2=24.30,P〈0.05);由家属举鉴者增多(χ2=35.55,P〈0.05);作案手段残忍者增多(χ2=26.65,P〈0.01);鉴定为无精神病者增多(χ2=74.00,P〈0.01);而精神分裂症减少(χ2=16.3,P〈0.05);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者增多(χ2=30.44,P〈0.01)。结论:新时期司法精神病鉴定凶杀案件的特征存在显著变化,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男性青少年暴力犯罪的Stroop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男性青少年暴力犯罪者的Stroop测试特点。方法根据一般情况问卷调查、青少年暴力危险性定式评估(SAVRY)及面谈,将少教所男性服教人员分为有攻击行为组(n=71)和无攻击行为组(n=38)分别进行Stroop测验(CWT)。结果有攻击行为组与无攻击行为组比较,在年龄、受教育年限、扶养人情况、个人健康状况、家庭类型、经济状况及犯罪类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在学校受处分的次数明显多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在Stroop测试(CWT)中的黑色汉字卡(卡2)修改次数(P=0.040)和四种颜色汉字卡(卡4)修改次数(P=0.033)两个成绩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攻击行为组在Stroop测验中表现纠错能力差,提示暴力攻击行为者存在在认知功能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特征.方法 用自编行为特征调查表,分别以198例精神分裂症行凶杀者(包括涉嫌故意杀人及故意伤害)与138例精神正常行凶者(包括涉嫌故意杀人及故意伤害)进行对照分析,并对前者的精神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行凶者性格以内向及多疑为主,而精神正常行凶者性格以外向及暴躁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者其作案目的不明或受病态支配为主,精神正常作案目的以贪利及激情作案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于白天在自己家中公开作案,伤害对象以家人为主,精神正常者以伤害同事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后多数不潜逃、不销毁工具,其作案工具以菜刀及身边物件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者其精神症状以被害妄想及幻听为主.其伤害的家人主要是配偶,大部分在起病3年内作案.结论 两组在个性特点、行为动机、作案方式、伤害对象、案发后表现及作案工具方面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评定辨认能力及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为减少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的发生,应尽量加强刚起病3年内的看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与成人癫痫脑电图的变化。方法 对100例儿童与成人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以阵发性棘尖一慢波和双枕顶区局限性慢波癫痫发作为主,成人以阵发性慢活动和弥漫性低至中波幅癫痫发作为主。结论 儿童癫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异常波形以棘尖-慢波为主及双枕顶区局限性慢活动为主,成人癫痫的脑电图异常率不如儿童高,波形变化以阵发性慢活动和弥漫性低至中波幅活动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02例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77例无暴力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型,并比较两组间的COMT基因多态性差异。结果伴与不伴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之间在COMT基因频率分布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不同COMT基因型与暴力症状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与COMT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 纳入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组)70例和无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52例,采用外显攻击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三维人格问卷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评定.结果 暴力组的NS1(寻求刺激-刻板僵化)、RD3(依恋)因子分数比对照组低(P<0.05),RD2(持之以恒)分数比对照组高(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最后进入方程的变量有NS1、RD2和RD3,方程能正确估计81.3%.结论 暴力攻击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无暴力攻击行为者比较,人格特征有默守陈规、有恒心,显得比较刻板僵化,同时不容易依恋,比较实际,又能期望最后的奖偿而延迟欲望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1病例 被鉴定人于2009年1月2日上午9时许,在广州市某出租屋居住时,趁被害人(女,4岁)独自在附近玩耍时,将其抱进其屋内,用双手掐住被害人的脖子致死,其后奸淫、肢解尸体并烹吃部分尸块。讯问时,承认作案事实,称与小女孩有男女之间的爱,吃了她才算真正拥有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精神科应用的整体护理模式。方法 对我院其中两个整体护理病区及四个功能制病区的护士素质(文化程度、技术职称、专业水平)、护理质量、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第一次住院精神病人的治愈率,平均住院天数等项目进行评估对照。结果 两种护理模式护士的文化、职称无差异(P>O.O5);两组护士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护理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O.O5);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O.O5);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有显著性差异(P<O.01);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整体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功能制护理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可影响护理质量及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特征。方法:用自编行为特征调查表,分别对83例精神分裂症行凶与62例精神正常行凶进行对照分析,并对前的精神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行凶性格以内向及多疑为主,而精神正常行凶性格以外向及暴躁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其作案目的不明或受病态支配为主,精神正常作案目的以贪利及激情作案为主,精神分裂症患多于白天在自己家中公开作案,伤害时象以家人为主,精神正常以伤害同事为主,精神分裂症患作案后多数不潜逃、不销毁工具,其作案工具以菜刀及身边物件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其精神症状以被害妄想及幻听为主。其伤害的家人主要是妻子及母亲,大部分在起病3年内作案。结论:两组在个性特点、行为动机、作案方式、伤害时象、案发后表现及作案工具方面有显差异,可以作为评定辨认能力及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为减少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的发生,应尽量加强刚起病3年内的看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