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介入栓塞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试验证明运用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可取得良好的初期结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治疗中心将介入栓塞术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第一选择。然而,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多项研究表明,对于栓塞后复发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运用介入栓塞技术再次治疗安全、有效;此外,开颅夹闭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特别是早期经栓塞治疗后瘤体不稳定或出现占位效应的颅内动脉瘤。本文综述了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复发的相关因素、再治疗指征,并着重介绍了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的开颅夹闭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实时监测的胶质瘤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方法用带有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慢病毒感染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流式细胞仪筛选稳定表达GFP-Luc荧光的细胞系,并通过CCK-8实验、细胞周期实验、Transwell肿瘤迁移及侵袭实验等评价荧光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是否改变;将细胞接种至裸鼠大脑尾状核,建立胶质瘤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小鼠活体成像系统监测脑内肿瘤的生长情况,并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评价细胞在裸鼠脑内的病理特征及成瘤能力。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GFP荧光和luciferase荧光的U251胶质瘤细胞系及动物模型,慢病毒整合并未改变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模型生长周期适中,成瘤率高,瘤体在颅内生长稳定,HE切片符合人胶质瘤特征。结论双荧光标记的胶质瘤细胞相比于传统细胞更有利于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U251-GFP-Luc胶质瘤细胞裸鼠模型,其肿瘤生长和病理特性与人胶质瘤相似,且可实时观察肿瘤生长,可作为胶质瘤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急性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急性出血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中,以9~11岁患儿的比率最高(14例,35. 0%);男女比例为1. 56∶1。根据患儿脑血管造影的Spetzler-Martin分级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SpetzlerMartinⅠ-Ⅱ级者可选择3种手术方式:单纯手术切除、介入栓塞或伽玛刀手术; Spetzler-MartinⅢ-Ⅳ级者,脑内畸形血管团直径大于4 cm或有多支动脉供血者优先选择介入栓塞,然后二期清除颅内血肿并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结论早期确诊,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方式,预防脑动静脉畸形再出血,防治癫痫及早期恢复神经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儿童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报道2例妊娠中期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经及时行介入栓塞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回顾其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该病例特点、处理方式及围产期结局,以期为该类型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