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刺影响单纯肥胖病患者血浆酪酪肽水平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斌  袁锦虹  刘志诚  陈梅  王欣君 《中国针灸》2005,25(12):837-840
目的:观察钎刺减肥过程中血浆酪酪肽(PYY)的变化,以了解其与减肥效应的关系.方法:临床针刺治疗34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3个疗程,治疗前后测量体质指数(BMI)、脂肪百分率(F%),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放免法测定血浆PYY,生化比色法测定血脂、血糖,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8.23%,针刺可提高患者降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t=-5.103,P=0.000)和PYY水平(t=-4.195,P=0.000),但变化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r=0.058,P=0.745).结论:调节PYY可能是针刺减肥取得疗效的途径之一,但其与改善肥胖机体的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对临床预后有较大影响。目前对卒中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评估工具发展不充分,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是否具有抑制脂毒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临床针剌治疗34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3个疗程.治疗前后测量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率(F%)。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脂联素.生化比色法测定血脂、血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的八种游离脂肪酸.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8.2%.针剌可提高患者降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AZ。t=-5.103.P=0.000)。针剌后F%的降低与不饱和脂肪酸升高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r=0.402。P=0.019)。与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的升高的相关性亦具有显著性意义(r=0.348,P=0.044)。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与二十碳五烯酸的升高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r=0.352,P=0.041)。BMI的降低与高密度脂蛋白的升高的相关具有显著性意义(r=0.357.P=0.038)。针刺后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00)。FFAs降低与脂联素升高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r=-0.349,P=0.043)。结论:针剌可以降低肥胖患者的游离脂肪酸水平,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表现出抑制脂毒性的效应。针剌抑制脂毒性的作用与提高脂联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药结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观察针刺结合生脉注射液静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并从神经肽的角度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前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情况,并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心钠素(ANP)、C-型利钠肽(CNP)、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总有效率为91%,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与血浆中ET-1(r=0.393,P=0.029),CGRP(r=-0.432,P=0.009),β-EP(r=0.449,P=0.007)变化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结合生脉注射液静滴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可能与本方法具有调节ET-1,CGRP,β-EP这3种神经肽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
针药结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临床观察针刺结合生脉注射液静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并从神经肽的角度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前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情况,并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中内皮素-l(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心钠素(ANP)、C-型利钠肽(CNP)、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总有效率为9l%,患神经功能的改善与血浆中ET-1(r=0.393,P=0.029)。CGRP(r=-0.432,P=0.009),β-EP(r=0.449,P=0.007)变化的相关性具有显性意义。结论 针刺结合生脉注射液静滴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患神经功能的康复可能与本方法具有调节ET-1,CGRP,β-EP这3种神经肽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针灸与药物均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有效方法,电针与常用减肥药西布曲明影响肥胖机体脂肪细胞产物是否存在差异? 目的:观察电针与常用减肥药西布曲明影响肥胖大鼠脂肪细胞产物的差异,以探讨针灸减肥的机制。 设计:分层随机对照设计。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 材料:选用120只生后45 d雄性SD大鼠,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盐酸西布曲明胶囊由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X20010279;电针仪为韩氏LH402A穴位神经电刺激仪,由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生产。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1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高脂高能量饲料喂养100只SD雄性大鼠,选择食源性肥胖大鼠54只,分为电针组、药物组、肥胖组,每组18只,并以18只正常饲料大鼠为正常组。② 电针组大鼠均以2/15 Hz,4 mA的电针治疗,针刺穴位为同侧的“后三里”、“内庭”,每次针一侧2个穴位,隔日交替。以自制的束缚装置固定,治疗时大鼠处于清醒而不剧烈挣扎状态,治疗时间15 min/d,每6天休息1 d,共观察49 d,治疗42次;药物组采用0.2 g/L盐酸西布曲明溶液2.0 mg/(kg·d)灌胃;正常组及肥胖组与针刺组同样束缚而不针刺。 主要观察指标:①肥胖指标: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体长、减重率及脂体比,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②胰岛素敏感性指标: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葡萄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③脂肪细胞分泌调节物质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抵抗素、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其可溶性受体水平。 结果:纳入大鼠120只,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成功54只及正常组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肥胖组大鼠体质量、体脂量、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电针组大鼠体质量、体脂量、脂体比、胆固醇、三酰甘油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药物组大鼠三酰甘油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电针组减重率高于药物组,脂体比低于药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②肥胖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电针组及药物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低于肥胖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③电针组大鼠脂联素水平高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药物组大鼠抵抗素水平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电针在改变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异常分泌的产物方面的作用较西布曲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针灸减肥和防治肥胖相关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巨刺法治疗偏瘫的效应基础在于健侧取穴、促进患侧,与联合反应的效应本质一致,提示联合反应是巨刺法治疗偏瘫的神经生理机制。然后在认识联合反应的概念、基本特征、偏瘫中的作用与地位认识的基础上,对于针灸巨刺法的临床运用范围、疗效、刺激强度,临床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督脉结合口服氟西汀组(治疗组)和口服氟西汀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8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分值评定。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脊髓背角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敏感性神经元对不同温度艾灸"足三里"的响应。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大鼠40只,以41、45、49℃分别艾灸干预"足三里",用玻璃微电极探查L4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并进行细胞外记录;以辣椒素溶剂、辣椒素溶液穴位注射"足三里",筛选出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敏感性神经元,观察并比较脊髓背角TRPV1敏感性神经元对3个温度艾灸的响应及其差异。结果 TRPV1敏感性神经元对3组温度均有响应。从响应的神经元性质看,45、49℃艾灸主要表现为兴奋,41℃艾灸兴奋和抑制的神经元数目相当;从响应的神经元特征看,不同温度对应特定放电频率的神经元:41℃为(8.26±2.14)spikes/s、45℃为(4.69±2.61)spikes/s、49℃为(10.66±5.97)spikes/s;从影响神经元放电频率变化看,41℃艾灸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45、49℃艾灸干预后放电频率明显加快(P0.01)。结论脊髓背角TRPV1敏感性神经元对41、45、49℃3组温度均有响应,响应的特征、性质和强弱与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历版《针灸学》教材中毫针行针法的演变过程,分析了演变原因和演变对临床的影响,提出了发展趋势。通过查阅多版《针灸学》教材和毫针行针法相关文献,结合多位近现代针灸名家的针刺手法特色,发现其演变主要体现在行针法的定义和种类等方面,演变原因与行针内涵在历史上未得到明确,教材编写过程中的针灸学术和临床应用发展变化,与针灸名家和编写者学术思想以及教材内容设置需要等有关。其演变反映了针刺操作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关注点的变动,促进了针刺临床操作规范化的实施。毫针行针法将愈加强调手法量化、贴合临床需要、重视押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