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历版《针灸学》教材中的毫针进针法,探求其演变过程和原因,并分析其发展趋势。通过查阅多版《针灸学》教材和20世纪40年代以来针刺手法相关文献,结合多位近现代针灸名家针刺手法特色,发现进针法的定义几经变化而尚需完善;进针法分类在发展中趋于稳定;插刺进针法一度被收入,而后又消失;对进针法操作细节的描述不断规范完善。其演变主要受当时的学术及临床背景、编写者学术思想、针灸名家的学术思想、针灸国际化与标准化等的影响。捻转进针法和一些进针器进针法符合安全、无菌、无痛、方便的发展趋势,未来可能会被载入《针灸学》教材。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整理20部民国时期针灸教材中的毫针刺法内容,分析进针法、补泻法、针刺异常情况处理以及手技、注痛法等毫针操作技术,发现民国时期针灸教材处于传统针术向现代针术的转变时期,将捻入作为进针过程中的主要手法,完成了对于管针进针法的引进及简化;出现新式补泻理论及方法;所载针刺异常情况种类与现在相异,并未形成全国适用的操作规范。《高等针灸学讲义·针治学灸治学》《中国针灸学讲义》《新针灸学》等是当时影响力较大的教材。民国时期的针灸教材受到针灸教育模式转变、汉译日本针灸医籍传入、针灸大家学术思想、针具制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导师何天有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针灸临床经验丰富,对针刺手法研究颇深。在具体的针灸临床操作中尤其善用双手行针法,临床观察发现,此法可起到增强针灸治疗效果的作用,现报道如下。1双手行针法的定义根据治疗部位选择相应长度的毫针,常规消毒后,分别将毫针刺入两个不同部位的腧穴,针下得气后在双穴同时行相应补泻手法,使针刺部位出现酸、麻、热、胀等针感,可持续行针一定时间,以达到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区近现代针灸名家辈出,形成了具有众多特色的针灸流派,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浙江针灸流派文献整理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等研究方法,发现近代针灸名家的针刺手法特色鲜明,其针法主要是在《内经》《金针赋》《针灸大成》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而来,各医家或遵古训或自我研习,均重视经典理论的学习和阐释,并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而成一派.本文对浙江近现代针灸名家针刺手法从《内经》刺法、飞经走气针法、透刺针法、针法创新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第4版"《针灸学》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6年8月出版发行,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几处问题进行探讨。诸如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颁布时间、中国援外医疗队受援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HO)针灸适应证数目等信息的准确性探讨,对腧穴定位方法个别内容、毫针规格与捻转角度、针具器械及针刺部位消毒、头针定位与主治等内容提出质疑,建议教材编写应以国家及行业标准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行中医高校《针灸学》教材和国家标准中对毫针捻转行针手法的捻转角度规定颇不一致。笔者通过查阅和对比三家出版社的多个版本教材,并依据"针灸针"国家标准(GB)和国际标准(ISO)有关毫针规格的资料,计算出不同捻转角度的指间位移,最终得出结论:教材及国家标准(GB)所列捻转角度的行针幅度太小,且与针灸临床操作不符,故暂不宜对此做硬性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7.
道家针灸特殊手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针灸,是道家医学家发明的有别于一般针灸的独特针灸术。道家针灸学也不同于现行的一般针灸学,他是以太极阴阳、九宫八卦、河图洛书、于支甲子等具有强烈时空观的道学理论为基础理论的,所以特别讲究时辰禁忌、时间针法、八卦针法等。道家针灸不仅在治病选穴上与一般针灸不同,在针刺手法上尤为独特,常常是同一穴位手法不同,疗效调异。因此掌握道家特殊针刺手法十分必要。现以宋代琼瑶真人《针灸神书》为例,介绍其特殊针刺手法。1特殊手法琼瑶真人在《针灸神书)}上介绍了几种道家针灸用得最广、疗效最好的特殊针刺手法,即现行针…  相似文献   

8.
基于窦汉卿针灸著作《针经指南》,从广义针刺手法的角度探析窦汉卿针法特点,主要包括:(1)以明经辨证为基,三因制宜;(2)以脏腑气血为本,注重调神;(3)倡用毫针,取穴严谨,强调得气;(4)总结针刺手法,增加补泻要素,发展寒热刺法。窦汉卿的针法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现代针灸临床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杜思敬及《针经摘英集》的针法学术特色,其重视针法,尤重于毫针刺法,略于灸法;强调针效反应,认为得气是针刺有效的关键;认为针刺同时配合病灶刺激以"透气"则增效;秉承《内经》呼吸补泻手法和强调针灸亦需要辨证施治。杜氏虽非临床医家,但其以文人的角度总结收集医方;研读《针经摘英集》不仅可以学习针刺治病之法,并可跳出医者之角色,从其他角度体会针法之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李守先的针灸著作及对针灸学的贡献.方法:阅读李守先相关著作,总结其学术成就.结果:李守先是清代著名针灸学家,著述以《针灸易学》为代表,该书前论古人针法,后述切身心得,内容言简意赅,图文并茂,重视针刺手法的掌握和针灸学知识的普及.结论:李氏以《针灸易学》为代表的著作,为后学者开启了学习之门.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鼎坚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针灸临床诊疗经验。其在毫针的刺法及运用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现将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其毫针针刺手法特点及经验所作的整理撷要介绍如下。 注重毫针刺法的各个环节 黄老师认为,毫针刺法是构成针灸学  相似文献   

12.
<正> 传统的针刺进针手法,多遵循《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的古训,强调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后世针灸医家创制了现在常用的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等四种手法。这些手法对针灸临床,增强得气感,提高疗效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针痛之苦与针刺异常现象时有发生。1989年11月~1991年1月,我们在尼日利亚从事针灸讲学与临床的过程中,发现黑种人的皮肤较白种人和黄种人为致密,且较厚,在运用上述传统手法对病人施治时发现,进针较困难,病人皮肤痛感多较明显,致使精神和局部肌肤紧张,针感不理想,滞针、弯针现象时有发生,疗效也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尼方学员在从事临床实习的初期阶段,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我们特进行了针灸无痛快速叩刺法的研  相似文献   

13.
《奇效良方》为明代董宿、方贤等编撰的一部荟萃前人经验的医学方书,卷五十五为"针灸门",专论针灸。该书秉承历代前贤针灸要旨,注重以针刺手法调气补泻,于复式针法贡献最大,提出"荣备回避八法",倡导针刺之前务使气血调和,主张针刺治疗始终均需治神,强调刺灸须谨守禁忌,重视奇穴效验并设专篇论述,补充和丰富了针灸学理论和实践,对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经期禁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妇女针刺的注意事项,古今针灸文献多注重孕期的禁忌,而对于经期是否适宜针刺却没有论及。因而,由经期针刺导致的月经异常时有发生。我们在临床注意到一些中青年女性患者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月经期间没有停止针刺,使得本来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产生了紊乱。有鉴于此,笔者在1979年编写出版的全国《针灸学》四版教材“针灸法”中,就曾把经期禁针这一观点写  相似文献   

15.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的关键技术,"烧山火"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复式补泻手法之一。虽然历代医家皆遵《金针赋》和《针灸大成》所述施术,但对烧山火手法的理解各不相同,手法更是大相径庭。为此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历代针灸名家经验,对烧山火手法的操作要点包括先浅后深、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紧闭插针,细细搓之3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针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针灸技术运用于医疗,针法的运用自然成为历代医学家研究的重点,《黄帝内经·灵枢》即列专篇讨论针刺操作,得气反应和具体疾病的针刺方法,以后的针灸学家皇甫谧,杨上善、王唯一、窦汉卿等对针法均有论述和发展,但论述最详尽,影响最大的要数《金针赋》一书。关于本书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为《简明中医辞典》,认为作者是金代的窦汉卿;  相似文献   

17.
回顾历版《针灸学》统编教材刺法内容,梳理教材中刺法的层级结构、概念定义和种类的变化,探讨当代刺法理论与应用的特点。从层级结构来看,毫针刺法占据了刺法部分的主流地位;刺法定义的表述体现了针刺工具从单一到多元、刺激部位不再局限于腧穴的理论特点;刺法种类在教材的发展进程中整体上呈现不断丰富的趋势,不过也有部分刺法退出了教材的刺法知识体系。《针灸学》教材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对于针灸刺法理论的传承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针灸刺法知识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回顾历版《针灸学》统编教材刺法内容,梳理教材中刺法的层级结构、概念定义和种类的变化,探讨当代刺法理论与应用的特点。从层级结构来看,毫针刺法占据了刺法部分的主流地位;刺法定义的表述体现了针刺工具从单一到多元、刺激部位不再局限于腧穴的理论特点;刺法种类在教材的发展进程中整体上呈现不断丰富的趋势,不过也有部分刺法退出了教材的刺法知识体系。《针灸学》教材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对于针灸刺法理论的传承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针灸刺法知识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用性强,具有可操作性与趣味性,是医学院校学生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中医课程之一。但在毫针刺法实训教学中发现,由于手法熟练程度和紧张怕痛等原因,大部分同学在针刺练习中自身练习和同学之间相互练针这一环节上,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练针效果,学习兴趣和效率也因此大打折扣。笔者提出,是否可以在毫针刺法练习中指力练习、手法练习之后,自身练习和同学之间相互练针之前再加入一个环节———在针刺模型(一种模拟人皮肤、肌肉的弹性和韧性的特殊针灸模型)上练针,以期实现在纸垫和棉团上练针向人体身上针刺练习的有效过渡,保持学生对《针灸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以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邵经明教授,从医80余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技术专长,治病疗效显著,技术精良,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创立"三穴五针法"治疗哮喘屡收奇效。执教50余年,言传身教,甘为人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他精心著述,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撰写了《针灸锦囊》、《针灸防治哮喘》、《中国针灸大全》等论著,并参编了全国中医院校二版、三版《针灸学》教材和首版《各家针灸学说》教材,主持的"针灸防治哮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科研项目,曾获省教委、省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这些学术成就无不渗透着邵老的汗水和心血。他精心著述学术价值极高,为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