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32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大脑不同部位白质纤维各向异性所存在的差异.方法测量5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的FA值和ADC值,测量的部位有: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结果 FA值以胼胝体压部为最高是0.893±0.0645.统计分析大脑白质各部位间FA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值可定量分析大脑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相似文献   
2.
背景MRI是目前发现检查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最重要方法,主要表现为海马部位的信号异常,除此以外,MRI其他的征象对海马硬化也有提示作用.目的通过对颞叶癫痫患者的MRI信号分析,探讨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癫痫患者海马硬化评估的价值.设计非随机,盲法(数据收集者、结果评价者),空白对照临床实验.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放射科.对象1996-09/2002-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确诊为颞叶癫痫患者18例.同期选择以头痛症状来本院进行MRI检查,排除脑部存在异常的18例年龄相匹配的检查者作对照组.方法有16例癫痫患者和18例对照组MRI检查机型为GE1.5T Horizon LX全身MR机,另2例癫痫患者采用GE1.5T Signa全身MR机.由2位熟悉海马解剖,但不知具体临床和手术情况的放射科医生分析记录两组36例的72个海马头部浅沟有无消失,并将其分为3个级别消失、几乎消失和存在,同时分析记录海马有无萎缩性改变和信号异常.主要观察指标头部浅沟的显示情况,海马头部大小和信号改变情况.结果18例海马硬化患者中,16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消失,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明显变浅,几乎消失,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存在.硬化侧海马头部均有萎缩,并在T2WI和液体衰减恢复(FLAIR)成像呈高信号.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89%(16/18),特异性为100%.结论海马头部浅沟消失是诊断海马硬化的一个可靠征象,结合患侧海马有萎缩性改变和T2加权成像信号增高,可肯定诊断海马硬化.  相似文献   
3.
报告15例颅内脂肪瘤的MRI表现,特征为:最好发于胼胝体处,次为四叠体池和/或小脑上池、基底池、侧裂池等。T1加权象呈高信号,T2加权象上高信号逐渐衰减,增强无强化。测量还发现,颅内脂肪瘤T1、T2值与皮下脂肪相仿(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和限制及计算机后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只犬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后,1.5,6,12,20h作EBCT增强扫描,然后处死犬,作心脏标本大块病理切片,硝基蓝四唑(NBT)染色前,后拍照,然后再采集光镜标本,将EBCT图像和病理切片照片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EBCT图像上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及形态显示清晰,随着结扎时间的延长,心肌梗死的体积略有缩小,最后一次EBCT扫描图像所显示的梗死区大小与染色结果相仿,相关系数为0.994(P<0.001),结论:EBCT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形态与大小做出准确的评价,计算机后处理 病变大小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合理的脑血管电子束的检查模式,材料与方法,选择7例EBCTA检查结果正常都胡机分组、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ImatronC-150CBCT扫描仪,连续容积和步进式两种扫血管部位CT值要高于相同条件下的SVS扫描;同一扫  相似文献   
6.
MOTSA MRA成像参数影响图像质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分析MRA MOTSA成像参数的变化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三种TOF法MRA的图像质量,以及不同成像技术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用静脉囊镶嵌法将18只犬制成三种类型(单侧型、分叉型、末梢型)颈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术后2周分别进行IADSA、2DTOF、单层块3DTOF、薄块多层重叠技术(MOTSA)MRA检查。结果:以IADSA图像为标准,2DTOF、单层块3DTOF、MOTSAMRA都能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类型、大小、瘤颈、瘤体伸展方向。其中以MOTSAMRA图像最具评价能力,显示动脉瘤的形态、类型、瘤颈优于2DTOF、单层块3DTOF,不足之处图像有层块梯阶样伪影。三种TOF成像技术对动脉瘤内缓慢血流、湍流、血栓、大动脉瘤有不同程度的信号丢失。结论:三种TOF法成像技术中,MOTSA技术最有利于作为临床3DTOF法MR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8.
MR相位对比电影法在蛛网膜囊肿诊断中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在蛛网膜囊肿与蛛网膜下腔扩大及囊肿与邻近脑池是否相通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运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和流动分析软件对21例影像学疑为蛛网膜囊肿或蛛网膜下腔扩大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其相位幅度图像形态及博动情况,测定相应病变区在相位速度图上的搏动强度。结果:蛛网膜囊肿在相位幅度图上可不清楚显示囊肿与邻近脑池相分隔:同时可显示囊肿内搏动幅度。囊肿内反向流动信号及喷射信号改变,提示与邻近蛛网膜腔相通。而在四脑室扩大者,相位幅度图未见明显囊腔,可见与导水管相通。结论: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对显示不同部位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形态、与邻近蛛网膜下腔结构鉴别及了解囊肿内搏动情况判断与邻近脑池是否交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有造影剂反应高危因素80例(男44,女36,年龄44±SD 9yr)用非离子型碘海醇100mL(300gI/L)作CT增强检查;另外有造影剂反应高危因素80例(男39,女41,年龄38±SD11yr)用离子型60%泛影葡胺100mL作CT增强检查。结果碘海醇的总副反应、中度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泛影葡胺(P<0.01,P<0.05),证明碘海醇在高危因素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