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进展。脑缺血期间及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已成为脑缺血障碍的原因之一,但如何阻止脑缺血带来的脑损害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成为新的热点。依达拉奉是新的自由基清除剂。我科在2005-04~2006-10期间加  相似文献   
2.
3.
笔者按中华肾脏病学会第二全国学术会议修订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确诊为急性肾炎的156例患者,随机抽取78例为中西医结合组(男46例,女32例,年龄17—59岁,平均39岁);另78例为西医对照组47例,女31例,年龄18—60岁,平均40.2岁)。两组例数、性别、年龄、病情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4.
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尼麦角林、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2组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MoCA评分提高的均数为(5.97±2.06)分,高于尼麦角林组的(3.53±1.44)分,MoCA评分的变化最显著,尼麦角林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P0.01),联合组有效率最高,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尼麦角林和奥拉西坦是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有效药物,两者联合用药较单一应用尼麦角林效果好,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和相关的实验室生化指标.结果 2组均完成随访.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治疗组平均得分(2.11±0.96)分,对照组平均得分(4.57±1.32)分.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37±8.43)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91±7.34) d(P<0.05).治疗后2组比较,IL-6、TNF-α、C反应蛋白、血小板采集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病理生理综合征。笔者从2000年以来,应用强力汤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50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塞后,常出现腹胀,晨起饱腹、嗳气,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笔者应用吗丁啉治疗该症3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予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西比灵配合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6年以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比灵,并以常规组对照,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治疗 按照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确诊,收集1996年5月~1998年5月住院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23例,女16例,平均60.7±5.3岁,发病时间平均4.9±2.4d;意识障碍5人,头晕10人,肢体障碍19人,记忆力减低5人。对照组男22人,女15人,平均61.2±2.8岁,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9.
吗丁啉是临床各科常用的止吐剂,一般认为副作用较少,偶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笔者曾遇3例次,现报告如下。例1:男,65岁。因上腹饱胀不适,“腹痛、腹胀”,1次服吗丁啉20mg时出现症状。头部不能自主转动,舌痉挛性运动障碍,发音困难。静滴654-210mg,约2小时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17例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滴,溶栓治疗后观察胸痛的程度以及心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心电图严密监测,在3h内每隔30min记录1次12导联心电图,并根据病情随时记录,以后1次/d,观察ST段抬高和下降的变化以及各类心律失常。结果有11例符合再通指标,再通率为64.7%,病死者2例,均为冠脉未通患者。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可靠,方法简便,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