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对诊断卵圆孔未闭(PFO)相关的右向左分流(RLS)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01—2018-10,至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及偏头痛患者413例,同时行c-TCD联合c-TTE检查,对两者方法的检出差异和分流等级差异进行比较。进一步选取两种检查方法均阳性且c-TCD分级为2~3级,并拟进一步治疗的40例患者行TEE检查。结果 413例入组者中c-TCD和c-TTE检查RLS阳性率分别为44.07%、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CD和c-TTE方法检查RLS分级结果有统计学差异(Bowker值14.106,P=0.028),c-TCD检出级别高。40例行TEE检查的患者,均发现存在卵圆孔未闭。结论 c-TCD方法检查RLS敏感性高。c-TCD和c-TTE联合检查方法可提高PFO-RL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PF方案持续注射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剂量PF方案持续注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0例晚期PHC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低剂量PF持续静脉注射方案:DDP 3 mg/(m2·d),civ,d1-5/周;CF 100 mg,civ,d1,4/周;5-Fu 170 mg/(m2·d),civ,6~8 h/d,d1-7/周,连用3周为1周期,至少完成1个周期或以上.对照组34例给予最佳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即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分别为55.6%(20/36)、23.5%(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生存期均为17.00周,治疗组的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 低剂量PF持续静脉注射方案治疗晚期PHC,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但未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后程化疗与放疗同步(后程同步化放疗)和序贯化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2年2月~2006年10月间洛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8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后程同步化放组42例与序贯化放组44例.Ⅰ)后程同步化放组:先行2个周期不含紫杉醇(T)或多西紫杉醇(D)的化疗方案.再给予2个周期的T(或D)P每周方案,与放疗同步进行,具体为紫杉醇90mg/m2或多西紫杉醇37.5mg/m2 d,1.8,顺铂25mg/m2d2~4,21天为1个周期.2)序贯化放组:先行4个周期化疗(含或不舍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化疗后再给予放疗.两组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均先前后对穿再行三维适形照射.结果:后程同步化放组和序贯化放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3.3%、54.5%(P<0.05),中住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和18个月(P>0.05);后程同步化放组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1.9%,明显低于序贯化放组的29.5%(P<0.05);后程同步化放组的血液学毒性较序贯化放组明显.但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均能完成治疗.结论:后程化疗同步放疗可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可减少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降纤酶(巴曲酶、DF—521)与抗血小板聚集(阿斯匹林、ASA)联合治疗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并与单独治疗组进行了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艾滋病(AIDS)病人中,对中文版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内部一致性和因子结构进行检测,进而分析其用于艾滋病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在指定时间内对艾滋病病人进行随机抽样,得到425例有效样本,记录其年龄、性别并填写中文HADS;Cronbach’sα系数用于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验证性因子分析用于分析中文HADS的因子结构,并用赤池信息准则等6个指标评价7个拟建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 bifactor(2group-factors)模型对中文HADS拟合优度最高,加入条目表述因子后,各模型的拟合优度均有提高;HADS内部一致性较好,尤其是在bifactor模型中。结论研究结果支持bifactor模型,表明将HADS作为整体量表可较好地用于艾滋病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CTA检查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出血性脑血管病中DSA检查阳性的46例病人与之前所做的CTA结合三维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3D-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检查顺利,无1例出现异常情况。与DSA及介入栓塞、动脉瘤夹闭术中所见作比较,3D-CTA能够清晰显示38个动脉瘤病灶,可以观察到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完全吻合率达到100%;5例DSA显示动静脉畸形,3D-CTA显示4例,检出率80.0%;2例在DSA检查中未发现,3D-CTA诊断为动脉瘤,检出率91.6%,其中小脑下前动脉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结论 3D-CTA具有无创伤,检测迅速,定位准确,检查费用较低等优点,可作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的方法,尤其可作为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城市小学生紧张性行为的流行病学情况及相关因素。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方法 依据先分层后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 ,通过填写统一调查表 ,按诊断标准逐一筛查 ,选出有效问卷 732份。结果 小学生紧张性行为的发病率为 45 .0 8% ,不同年级有显著性差异 ,啃指甲癖发生率为 2 9.6 4% ,精神—习惯性抽动发生率为 16 .39% ,吮拇癖发生率为 8.88% ,屏气发作为 4.78% ,习惯性擦腿动作为 1.6 4% ,撞头发生率很低 ,除精神—习惯性抽动外 ,均与性别无关。结论 近年小学生紧张性行为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学习成绩对其影响较大。目的 研究城市小学生紧张性行为的流行病学情况及相关因素。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方法 依据先分层后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 ,通过填写统一调查表 ,按诊断标准逐一筛查 ,选出有效问卷 732份。结果 小学生紧张性行为的发病率为 45 .0 8% ,不同年级有显著性差异 ,啃指甲癖发生率为 2 9.6 4% ,精神—习惯性抽动发生率为 16 .39% ,吮拇癖发生率为 8.88% ,屏气发作为 4.78% ,习惯性擦腿动作为 1.6 4% ,撞头发生率很低 ,除精神—习惯性抽动外 ,均与性别无关。结论 近年小学生紧张性行为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学习成绩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相关的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是否为CS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01—2018-10至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261例,同期门诊体检排除脑卒中的对照组共132例,记录入组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完成病历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研究CS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LS、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是隐源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OR1)。对于RLS分级,其回归系数β为0.391,表明RLS分级增加,危险性越大(OR=1.479[1.013,2.159])。结论 PFO-RLS为C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流级别高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并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3月~2015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年龄≤65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并行TOAST分型。对所有入组患者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 TTE)联合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c TCD)(即发泡试验)行PFO筛查,两者均为阳性视为存在PFO。分析PFO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检出率,及PFO并CS的分流量、影像学分布特征及部分封堵术后疗效观察。结果共纳入141例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隐源性卒中48例(34.0%),非隐源性卒中93例(66.0%)。PFO阳性率在缺血性卒中组、CS组、非CS组中分别为31.2%(44/141)、47.9%(23/48)、22.6%(21/93)。PFO阳性组中,隐源性卒中较非隐源性卒中存在较大的分流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而PFO相关性隐源性卒中与非PFO相关性隐源性卒中患者在其病灶分布的部位、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O封堵术后6月随访未见复发,但尚缺乏对照性研究。结论 PFO及其分流量与CS密切相关,但PFO并CS患者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筛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以SAS软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治疗组服用盐酸多奈哌齐片 5mg ,4周后增至 10mg ,每晚睡前服 ;对照组服用吡拉西坦 80 0mg ,3次 /d ,饭前口服。疗程均为 12周。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和中国修订成人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WAIS RC)为主要评价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和临床综合调查表 (CGI)为次要评价指标。结果两组MMSE评分在治疗后均明显提高 (P <0 0 1) ,治疗组提高 (2 88± 2 85 ) ,对照组提高 (1 62± 2 3 3 ) (P <0 0 5 ) ;WAIS RC评分治疗组治疗后明显提高 (P <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WAIS RC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治疗后ADL和CGI的SI均降低 ;盐酸多奈哌齐组总有效率为 80 % ,吡拉西坦组为 5 6% ,两组的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疗效可能优于吡拉西坦 ,应用盐酸多奈哌齐 10mg/d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