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虎门医院 2014 年 2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TIA 发作患者 82 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2 例)。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 15 d 后,比较两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48 %)明显高于对照组 (7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 PT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38 %)明显低于对照组 (1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TIA 发作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临床疗效好,可促进凝 血功能改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正>CJD又称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是由朊蛋白感染而表现为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样表现、共济失调、肌阵挛、肌肉萎缩等的慢性进展性疾病。Creutzfeldt-Jakob病(CJD)临床极为少见,现将我们随访的1例Creutzfeldt-Jakob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进行性走路困难2 w、记忆力减退1 w入院。患者于2 w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困难,行走拖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死亡率极高,SAH时脑血管痉挛(CVS)是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防治CVS,可大大降低SAH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而硫酸镁竞争性抑制钙离子(Ca2+),防止钙超载;镁离子(Mg2+)可阻断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偶联的离子通道,减少Ca2+内流和钾离子(K+)外流,从而抑制血管收缩,防治血管痉挛[1-3].因此,本研究采用硫酸镁静滴防治SAH时CVS,观察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介入治疗(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组(SIAF组)、静脉溶栓组(IVF组)各53例;SIAF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选择性进入闭死的动脉,40分钟内泵入尿激酶50万单位+0.9%氯化钠60ml,随时做造影了解动脉通否,不通者再泵入尿激酶30万单位,只要闭死动脉再通,即撤除之。IVF组40分钟内静脉滴入尿激酶100万单位+0.9%氯化钠150ml,不通者再滴入尿激酶30万单位,余同上。结果溶栓后再通者SIAF组44例,IVF组33例(P<0.05);病情好转者SIAF组42例,IVF组30例;SIAF组死亡6例,IVF组死亡12例(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介入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方法C3H/HeJ小鼠1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TLR4先天缺损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C3H/HeJ组),以C3H/HeN小鼠16只作对照(C3H/HeN组),观察缺血6h及再灌注24h时,两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血清TNF-α水平。光镜及电镜观察两者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情况。结果与C3H/HeN组比较,再灌注24h时,C3H/HeJ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小(P<0.05);脑含水量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1);血清中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皮质区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轻于C3H/HeN组小鼠。结论C3H/HeJ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TLR4介导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7.
宋钦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80-1981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脱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79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依颅内压检测结果是否使用脱水等治疗,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监测组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对脱水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或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对照组根据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及CT检查,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伤后3个月,监测组39例,良好10例,轻残10例,重残11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5例;对照组40例,良好7例,轻残7例,重残11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10例.监测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监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生可根据ICP监测的客观资料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甘露醇使用指征和剂量有十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创血肿清除术合用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按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对57例病人随机分组,确立评价标准.分别观察研究治疗组(微创血肿清除术加神经内科治疗加康复训练)和对照组(神经内科治疗加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微创血肿清除术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血肿清除.结果治疗组早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经过3个月至1.5年的远期随访,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ADL)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加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大鼠脑水肿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洁  王景周  宋钦  曹参祥 《重庆医学》2007,36(13):1244-1245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在大鼠脑出血后的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40只Sprague-Dawley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脑出血模型组,每组又按照不同的时相点6、24、72、168h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对照组只进针不注血.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的浓度.结果 脑出血模型组大鼠各个时相点脑含水量、血浆TNF-α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出血后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明显增高.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产生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的大量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的颅内压影响因素.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年龄、脑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等情况进行分组,监测不同分组患者术前、术后即时、24 h、48 h、72 h、1周的ICP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年龄、脑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的颅内压特点.结果 不同年龄组术前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1周三组的ICP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年龄越大,患者颅内压在术后降低越慢.术前脑出血量越大,ICP值越高(P<0.05).术前脑出血量越大,患者颅内压在术后降低越慢.患者术前的就诊时间越晚,ICP监测结果显示的ICP值就越高(P<0.05).手术时间越晚,患者颅内压在术后降低越慢.结论 颅内压与年龄、脑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有明显关系,可用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