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外周血干细胞可转分化成各种神经细胞,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而且已经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试验治疗中取得了可喜效果,如何优化其培养条件,使其扩增并定向分化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就近年来外周血干细胞在脑损伤、遗传缺陷性或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以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neural,repair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9);应用计算机以外周血干细胞、神经、修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9)。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221篇关于外周血干细胞方面的文献,中文41篇,英文180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外周血干细胞能在体外扩增,转分化成各种神经细胞,可以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受损处,分化成类神经元,并改善受损区域的相关功能。关于外周血干细胞的分化机制目前了解不是很充分,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外周血干细胞具有的表面标记抗原与其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虽然关于外周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的研究有许多,但是研究人员一直无法确定一个可靠的可以直接标记外周血干细胞的标志。由于CD34功能尚未明确,一直被公认为参与早期造血CD34是造血干细胞的标志物的理论近年受到挑战。如何提高外周血干细胞在体内的成活率,以及提高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对定向医学毕业生学业成绩和履约情况的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2018-2020 届1 090 名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和履约情况的整体数据,运用分层回归方法分析比较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及其正负激励各维度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履约情况的影响和预测效应。结果:不同性别、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的定向医学生在学业成绩、履约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定向分配参考在校表现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P <0.05),提供编制对学业成绩产生显著负向影响(P <0.05),违约后计入诚信档案不准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规定对履约情况有显著正向影响(P <0.05)。结论:农村生源的学生履约率更高,定向招生要进一步实现生源本地化、农村化;要强化地方就业安置政策中的正向激励作用,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将在校表现与定向分配相挂钩;发挥诚信档案对定向医学生履约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与履约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外周血干细胞可转分化成各种神经细胞,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而且已经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试验治疗中取得了可喜效果,如何优化其培养条件,使其扩增并定向分化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就近年来外周血干细胞在脑损伤、遗传缺陷性或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以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neural,repair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9);应用计算机以外周血干细胞、神经、修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9).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221篇关于外周血干细胞方面的文献,中文41篇,英文180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外周血干细胞能在体外扩增,转分化成各种神经细胞,可以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受损处,分化成类神经元,并改善受损区域的相关功能.关于外周血干细胞的分化机制目前了解不是很充分,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外周血干细胞具有的表面标记抗原与其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虽然关于外周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的研究有许多,但是研究人员一直无法确定一个可靠的可以直接标记外周血干细胞的标志.由于CD34功能尚未明确,一直被公认为参与早期造血CD34是造血干细胞的标志物的理论近年受到挑战.如何提高外周血干细胞在体内的成活率,以及提高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周少余  郑惠文  李云玲  金国信  虞培珍 《浙江医学》2020,42(19):2116-2116,2119
本文报道1例儿童混合型淋巴管畸形(LMs)的诊治经过。该患儿临床表现为左背部肿块伴水疱样皮疹。浅表B超检查:背部皮下脂肪层内可探及无回声区及大小为2.5cm×2.5cm×0.5cm的低回声区,边界清,内部透声尚可,内可见多个分隔,后方回声增强,包块内分隔处可见血流信号。结合患儿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为左背部混合型LMs,予以全麻下经皮背部淋巴管瘤体内聚桂醇注射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背部可视肿块已消退,皮损部分结痂脱落,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