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瘢痕畸形修复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患儿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患儿6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瘢痕畸形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瘢痕畸形修复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部功能恢复效果、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外观恢复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且观察组手部外观满意度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畸形修复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手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改善患儿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手部外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股前外侧皮瓣被誉为万能皮瓣,是目前显微外科中最常用的游离皮瓣之一。自2006年至2009年,我院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股前外侧组织瓣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8月,对8例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临床总结.通过对头面部、肢体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皮瓣移植全部成活,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 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恒定,具有多种突出优点,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尤其是穿支皮瓣形式,可保持受区形态,降低供区损伤,成为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4.
背景:氟桂嗪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都具有抗脑缺血损伤作用,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目前还不明确。目的:通过研究氟桂嗪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转化生长因子I型,II型受体(TβRI,II)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桂嗪与TGFβ信号转导途径在抗脑缺血损伤方面的联系。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雄性蒙古沙鼠60只,9月龄,体质量(90±5)g,随机分为脑缺血组、氟桂嗪治疗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其中脑缺血组、氟桂嗪治疗组各有缺血再灌6h,1,3,7d组,共计10组,每组6只。干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氟桂嗪治疗组实验前1d给沙鼠喂食氟桂嗪犤按20mg/(kg·d)犦。采用原位杂交检测TβRI,II基因表达情况,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脑内TβRI,IImRNAs的表达。结果:氟桂嗪治疗组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脑组织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脑缺血组。各组沙鼠脑组织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胞浆均有TβRI,IImRNAs阳性表达。棕褐色颗粒主要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胞浆中,但表达程度有所不同。假手术组的TβRI,IImRNAs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氟桂嗪治疗组中缺血再灌注6h,1d,3dTβRI,II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细胞间黏附分子5(ICAM-5)在血清剥夺条件下对PAJU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无ICAM-5蛋白表达且转染空载体的PAJU-NEO细胞和转染ICAM-5基因表达ICAM-5蛋白的PAJU-TLN细胞作为神经元模型,应用无血清培养的方法造成细胞“饥饿”(starvation)模拟脑梗死后缺血状态,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无血清培养条件下PAJU细胞的生存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细胞核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在无血清培养过程中两组细胞均受到了损伤,无血清培养5天后,PAJU-NEO细胞大部分死亡,而PAJU-TLN细胞仅少部分死亡;无血清培养7天后,PAJU-NEO组细胞全部死亡,而PAJU-TLN细胞仍有部分活细胞,直到无血清培养第14天才全部死亡。MTT结果示24h两组活力无明显差异(P=0.7416),但72h和120h时 PAJU-TLN组细胞的存活率高于PAJU-NEO组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P=0.0288,P=0.0070)。Hoechst 33258细胞核染色示两组细胞核凋亡率在无血清培养48h时出现差异,在72h后明显增多,PAJU-NEO组细胞核凋亡率显著高于PAJU-TLN组细胞核凋亡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无血清培养24h时无显著差异,但无血清培养48h时PAJU-TLN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PAJU-NEO组细胞凋亡率(P=0.0463)。 结论 ICAM-5可能具有神经营养因子样作用,是发挥神经元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的因素之一,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TM)水平,以探讨PTM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TM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PTM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TM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足底足跟皮肤由于适应其行走功能而形成角质层非常厚,当遇到缺损时,很难直接拉拢缝合,一般常用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我科曾选用岛状皮瓣、游离皮瓣、局部皮瓣、游离植皮等多种方法来修复。但对于小的缺损,不宜采用岛状皮瓣、游离皮瓣,常用局部皮瓣、植皮来修复。一般来说原则上选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巨细胞动脉炎的炎性细胞浸润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人巨细胞动脉炎的炎性细胞浸润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2 0例巨细胞动脉炎患者颞动脉活检标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和粒细胞表达的情况。以常规HE、美蓝染色及铅铀双重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变化 ,比较病理变化与炎性细胞类型及分布的关系。结果 2 0例颞动脉活检标本中 ,浸润的炎性细胞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构成 ,构成比分别为 40 .5 %、33.5 %和 2 6 .0 %,未见B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炎性细胞分布于颞动脉壁及其周围组织 ,以外膜最明显、内膜次之、中膜居末 ;有明显跳跃现象。炎性细胞分布与病理变化为非比例关系 ,病理损害以内膜明显。结论 老年人巨细胞动脉炎其颞动脉活检标本中可能有较多的粒细胞浸润 ,无多核巨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氟桂嗪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都具有抗脑缺血损伤作用,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目前还不明确.目的通过研究氟桂嗪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转化生长因子Ⅰ型,Ⅱ型受体(TβRⅠ,Ⅱ)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桂嗪与TGFβ信号转导途径在抗脑缺血损伤方面的联系.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雄性蒙古沙鼠60只,9月龄,体质量(90±5)g,随机分为脑缺血组、氟桂嗪治疗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其中脑缺血组、氟桂嗪治疗组各有缺血再灌6 h,1,3,7 d组,共计10组,每组6只.干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氟桂嗪治疗组实验前1 d给沙鼠喂食氟桂嗪[按20 mg/(kg·d)].采用原位杂交检测TβRⅠ,Ⅱ基因表达情况,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脑内TβRⅠ,Ⅱ mRNAs的表达.结果氟桂嗪治疗组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脑组织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脑缺血组.各组沙鼠脑组织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胞浆均有TβRⅠ,ⅡmRNAs阳性表达.棕褐色颗粒主要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胞浆中,但表达程度有所不同.假手术组的TβRⅠ,Ⅱ mRNAs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氟桂嗪治疗组中缺血再灌注6 h,1 d,3 dTβRⅠ,ⅡmRNAs表达较脑缺血组稍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7 d时同脑缺血组相比TβRⅠ mRNAs的表达下降[每1 000个细胞中可见阳性细胞数为(78.87±1.48)个比(85.23±1.71)个](P<0.01),而TβRⅡ mRNAs表达增高[每1 000个细胞中可见阳性细胞数为(75.40±2.19)个比(49.28±2.32)个](P<0.01).结论氟桂嗪能抑制缺血再灌注后TβRⅠmRNAs的过度表达,避免TβRⅠ和Ⅱ mRNAs表达比例失调,可能有利于TGF-β的信号传递,有利于抵御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细胞延迟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02例不对称双眼皮整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并用的重睑成形术,术后评估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满意率、相关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重睑外形维持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6.2%(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54.0%(27/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32.3±3.2)ml,明显低于对照组[(44.3±4.4)m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1.3±2.4)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42.3±3.1)分钟];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7.3±2.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9.3±2.4)天],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重睑外形持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并用的重睑成形术完成不对称双眼皮手术,其美容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美容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