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有急性激越症状的70例儿童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给予齐拉西酮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注射液,疗程3天。于治疗前、治疗后2、12、24、48、72h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治疗结束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疗程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减分率分别为46.92%、49.46%,临床好转率分别为77.14%、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注射液对有急性激越症状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延误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是否有延误治疗的情况将67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分为延误治疗组(47例)和非延误治疗组(20例);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入组者一般及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70%患者延误治疗。延误治疗组中,≤高中文化、居住在农村、间断性病程、急性起病、抑郁症家族史、首诊主诉为躯体症状、在综合医院就诊、有自知力、接受抑郁症诊断及有药物治疗意愿的比率与非延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病程、起病形式、家族史、求医方式、自身对疾病的认识、诊断的接受性、是否愿意接受药物治疗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34,0.23,0.35,0.26,0.11,0.20,0.36,0.38。结论:抑郁症患者延误治疗的发生率高;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连续性病程、急性起病、阴性家族史、在综合医院治疗、无自知力、不愿接受诊断标签和药物治疗可能是延误治疗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巴胺D2受体基因Tqq1A多态性与利培酮的疗效、锥体外系副反应及治疗前后泌乳索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98名健康对照,给予患者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和修改的Sampson氏锥体外系反应量表分别评定患者的疗效和锥体外系副反应(EPS);测定患者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检测所有受试者的D2受体基因Taq1 A多态性.结果 不同疗效组、有无EPS组的Taq1 A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组和不同等位基因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泌乳素升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D2受体基因Taq1 A多态性与利培酮的疗效、锥体外系副反应及治疗前后泌乳素变化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Val/Me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对23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1例同期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测定基因型。结果COMT基因Val/Met多态性突变率为5%,基因型:G/G、G/A和A/A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4,74,14和85,47,9。该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2=0.119,P=0.942)及基因频率(2=0.115,P=0.735)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组和同性别对照组基因型(男性:2=1.341,P=0.511;女性:2=2.379,P=0.304)和基因频率(男性:2=1.271,P=0.260;女性:2=2.323,P=0.12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该多态性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不同发病年龄组、临床各亚型组及不同家族史患者组间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COMT基因第四外显子区Val/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相关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临床亚型及家族史亦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Val/Me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 对23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1例同期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测定基因型.结果 COMT基因Val/Met多态性突变率为5%,基因型:G/G、G/A和A/A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4,74,14和85,47,9.该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x2=0.119,P =0.942)及基因频率(x2=0.115,P =0.735)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组和同性别对照组基因型(男性:x2=1.341,P =0.511; 女性:x2=2.379,P =0.304)和基因频率(男性:x2=1.271,P =0.260;女性:x2=2.323,P =0.12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该多态性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不同发病年龄组、临床各亚型组及不同家族史患者组间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COMT基因第四外显子区Val/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相关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临床亚型及家族史亦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帕罗西汀和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20-0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抑郁症失眠患者150例,依据随机化原则分为阿戈美拉汀组(n=75)和帕罗西汀组(n=75),观察2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戈美拉汀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HAMD评分、HAMA评分、PSQI评分降低幅度及SF-36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帕罗西汀组(P<0.05)。阿戈美拉汀组总有效率为96.0%(72/75),帕罗西汀组为68.0%(51/75),阿戈美拉汀组显著高于帕罗西汀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阿戈美拉汀组为9.3%(7/75),帕罗西汀组为12.0%(9/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失眠的疗效显著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心理学测试及事件相关电位N400对抑郁症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30例抑郁症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入院的30例非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MEB-9140K诱发电位仪检测事件相关电位B400,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发病后抑郁评分为(33.87±5.62)分、焦虑评分为(42.87±6.45)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发病1 d平均波幅为(4.5±1.4)V、发病15 d平均波幅为(6.1±1.2)V、发病30 d平均波幅为(7.4±0.9)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心理波动性比较大,且其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潜伏期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有所延长,N400的平均波幅在病床不同时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马敬  仲照希  岳凌峰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0):1325-1327
目的 分析新乡市新诊断严重精神障碍病例特征,为调整及制定精神卫生政策及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首次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病例资料来源于新乡市某精神卫生医院严重精神障碍疾病专项数据库。结果 新乡市某精神卫生医院首次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例共398例,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占75.9%,其次为精神发育迟缓,占13.8%,癫痫性精神障碍占7.0%,双相障碍占2.0%,其他5例,占1.3%。男女性别比为0.99∶1,年龄18~77岁,以18~34岁的占比最大,占47.5%。有家族史占4.8%。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59.8%,贫困人口占59.8%,居住在农村为主,占57.3%,职业以无业为主,占33.9%。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5.0%,婚姻状态以未婚为主,占59.0%。结论 新乡市严重精神障碍防治重点存在性别、年龄、居住地分布特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精神分裂症及医疗机构优化管控模式,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宣传,以此降低严重精神障碍发病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伴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肌内注射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肌内注射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观察3d。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兴奋因子分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d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兴奋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各时点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治疗第3 d后实验组急性激越症状显效率67.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分别为72.5%、9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4、0.21,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微,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11,P<0.05)。结论肌内注射齐拉西酮注射液能够快速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但安全性更高,有利于患者的连续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