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斌,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科研副院长,第十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继承沪上顾氏、夏氏皮肤外科之长,致力于中医皮肤病临床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坚持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诊断,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痤疮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研究显示,李斌教授运用清肺祛脂法治疗240例痤疮总有效率达95.83%,改善痤疮皮损,减少皮脂分泌的同时不良反应亦低于西药对照组[1]。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采用电针针刺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种穴位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入组的120例PHN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30例.其中,A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B、C、D三组在A组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电针针刺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失眠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 A、B、C、D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6.7%、96.7%、93.3%.B、C、D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而B、C、D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在T1至T4时间点的VA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0.05),B、C、D三组较A组更优(P<0.05);四组在T1、T2、T3、T4相同时间点的VAS、PSQI评分比较,B、C、D三组显著低于A组(P<0.05);B、C、D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针刺治疗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在改善PHN患者疼痛、失眠方面效果显著,疗效均优于单独口服普瑞巴林;电针针刺在脊神经分布范围内均有效.  相似文献   
4.
迮侃  陈曦  杨滢瑶  柴媛媛  李苏  蒯仂  茹意  卢怡  赵淮波  李欣  李福伦  李斌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4):860-862,后插8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方对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和组织中前列腺素转运蛋白(PGT)及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效应。方法:以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生肌祛瘀方(生肌方、祛瘀方和祛瘀生肌方)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PGT、PGE2和VEGF。结果:创面面积处理前后差值方面,祛瘀方、祛瘀生肌方创面组均明显优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 0. 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祛瘀方组PGT含量低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 0. 05)。祛瘀方、祛瘀生肌方组PGE2和VEGF含量高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 0. 05)。结论:在创面修复中,采用祛瘀方、祛瘀生肌方有利于创面愈合;减低了PGT含量,从而增加了PGE2和VEGF,可能是祛瘀有利于生肌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熵聚类分析,挖掘《普济方》外用药治疗黄褐斑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普济方》中治疗黄褐斑的外用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集成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共49条,其中共涉及104味中药,分析得出用药以杏仁、茯苓、白芷为主,药性多为辛、温,归肺、脾、大肠经。支持度≥4的中药药对组合为11对;基本辨病处方为:白芷,藁本,防风,茯苓,杏仁,细辛,川芎,白附子,商陆。无监督熵聚类分析得到3首治疗黄褐斑的新处方,分别适宜风邪入络,侵犯气血之证;风寒乘袭,痰瘀互结之证;风痰结聚证。结论《普济方》治疗黄褐斑多从祛风解表、滋润肌肤、活血化瘀入手,尤重视祛风法,为现代临床治疗黄褐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微循环是创面修复的重要环节,因而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应以促进微循环为主,在早期改善受损皮肤的血流状态和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以及炎性因子聚集,促进血管新生,提高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就丹参、血竭、水蛭素、黄芪、黄蜀葵花以及其他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的中药及中药单体对于创面愈合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分析影响创面愈合的相关因素,对进一步探索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药物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