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从医院运行管理类指标、结局指标等方面,对5年来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工作效率、患者负担、重点疾病谱、异地就诊、早期康复介入率等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期为我国康复医学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部)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建立的全国性医疗服务信息监测网络。国家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以HQMS中459家医院为样本,截取出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155 2248个病案首页数据为分析样本,进行了上述指标分析。 结果:2013—2018年,具有康复医学病房的三级医院数、年均出院人数逐年提升,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下降,早期康复介入率逐年提升。各省市区异地就诊率及康复早期介入率分布不均衡。康复医学收治病种复杂,且疾病诊断、功能诊断及治疗相关诊断混杂。 结论:三级医院康复医学服务量、效率及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康复医学地方资源配置不甚均衡;康复医学专业首页主要诊断名称及编码规范亟待统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空肠输入段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胆肠吻合术80例,其中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传统胆肠吻合术组)38例,闭合空肠输入段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改良胆肠吻合术组)42例,比较两组术中完成胆肠吻合的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3天胆红素水平及术后3月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等方面指标。结果:改良胆肠吻合术组完成胆肠吻合时间40.2±9.3 min,较传统胆肠吻合术组完成胆吻合时间60.2±6.2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3个月上消化道造影胆汁反流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79例,失访1例,随访率为98.7%,随访时间为3个月~2.5年,随访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右上腹部不适、轻度胀痛等症状,余无异常。结论: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操作简单,胆肠吻合时间短,胆汁反流发生率低,术后疗效确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补充维生素D3(VD3)协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对控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① 90例CSU患者,21例慢性可诱导性荨麻疹(CIndUI)和55例健康自愿者选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② 受试者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沉(ESR)等实验室检查,并给予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③ 分离和体外培养正常人与CSU患者各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1 nM和10 nM 1α,25-(OH)2D3处理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白介素-6(IL-6)和维生素D受体(VDR)mRNA的表达水平;④ VD3严重缺乏(血清浓度<10 ng/mL)的患者补充大剂量(2400 IU/d)VD3,缺乏者(10~20 ng/mL)给予补充小剂量(800 IU/d)VD3,设未补充患者作对照,于6周和12周时再行UAS7评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SU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明显减少,D-dimer、FDP及ESR水平明显增加,且与UAS7评分呈正相关;qPCR结果显示15例CSU患者PBMC IL-6和VDR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加;经1α,25-(OH)2D3处理后,IL-6 mRNA表达减少,VDR mRNA表达增加(P<0.05);与未补充组比较,VD3严重缺乏组给予补充大剂量VD3 12周,UAS7评分明显下降(P<0.0001)。结论:补充VD3有助于协同控制CSU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抑制了荨麻疹亚临床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胆道注水试验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95例行LCBDE取石的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9例),术中研究组通过胆道镜下胆道注水试验观察Oddi括约肌(SO)功能状态来决定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对照组则通过常规方法判断。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胆总管一期缝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1%vs.10.2%,χ~2=4.074,P=0.044)。两组均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总并发症与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半年内均无结石复发。结论:胆道注水试验能够安全有效评价SO功能,降低T管留置率,从而避免盲目留置T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及T管相关并发症,符合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尖皮肤切削术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9n,4白癜风皮损组织中黑素细胞谱系特异性标记基因的表达,旨在预测治疗后白癜风皮损出现毛囊复色的可能性。方法选取6例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静止期白癜风患者和4例健康志愿者,用针尖皮肤切削术对受试者白斑的中心、近边缘和周边“正常皮肤”处活检,抽提组织总RNA,用RT—PCR技术测定标本中多巴色素异构酶(Dct),酪氨酸酶(Tyr)和管家基因β-肌动蛋白(ACTB)mRNA的表达。结果(1)用针尖皮肤切削术获取不同大小(3mg和7mg)的组织标本并与负压吸疱法采集的表皮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针头切削术获取7mg组织,经研磨异硫氰酸胍-苯flff(Triz01)法抽提总RNA,能在正常皮肤组织中检测到3种基因表达。同时对10例针尖皮肤切削术后的局部伤口愈合进行了追踪随访,1个月后10例均正常愈合,未见瘢痕形成。(2)白癜风皮损黑素细胞谱系特异性标记基因检测:皮损中心区检测出3种模式,即Dct+Tvr-ACTB+,Dct—Tyr-ACTB+和Dct+Tyr+ACTB+。对1例检测结果“Dct+Tyr-ACTB+”的患者施以308nm准分子光照射2次,皮损即出现毛囊复色。结论针尖皮肤切削术结合RT—PCR技术检测白癜风皮损组织中黑素细胞谱系标记基因表达,是一种有价值的预测白癜风皮损可能出现毛囊复色的微创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11年7月确诊为肝癌破裂出血患者49例,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45 ~ 76岁,中位年龄(56.0±5.1)岁;LRFA治疗组(LRFA组)16例,手术切除治疗组(对照组)33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的差异、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的差异,检验LRFA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肿瘤大小、数目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情况、再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FA是肝癌破裂出血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或可成为急诊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史赢  苏梦云  江珊 《新医学》2021,52(11):863-867
目的 探讨脱氧熊果苷和氢醌对人黑素小体结构完整性和前黑素小体蛋白17(Pmel17)表达影响的差异。方法 体外分离并纯化黑素瘤细胞系MNT1中黑素小体,实验分3组,对照组、氢醌组、脱氧熊果苷组分别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10 μmol/L氢醌、100 μmol/L脱氧熊果苷,37℃孵育30 min,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黑素小体超微结构的改变。体外培养MNT1细胞,实验分3组,对照组、氢醌组、脱氧熊果苷组分别加入PBS、10 μmol/L氢醌、100 μmol/L脱氧熊果苷, 37℃孵育24 h,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Pmel17蛋白的表达水平。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对照组黑素小体超微结构完整,黑素小体破坏率为(14.80±3.70)%,Pmel17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4±0.04;氢醌组黑素小体膜结构破坏,黑素小体裂解,黑素小体破坏率为(54.40±3.65)%,Pmel17相对表达量为0.61±0.03;脱氧熊果苷组黑素小体膜结构也遭破坏,部分黑素小体裂解,黑素小体破坏率仅为(27.60±3.65)%,Pmel17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9±0.03。氢醌组与对照组、脱氧熊果苷组与对照组、脱氧熊果苷组与氢醌组在黑素小体结构完整性和Pmel17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结论 在体外实验中,与氢醌相比,脱氧熊果苷仅轻度破坏黑素小体超微结构,但更明显抑制了Pmel17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了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与真皮成纤维细胞过氧化氢酶(CAT)蛋白表达以及DNA氧化产物8一羟基一脱氧鸟苷(8-oxo—dG)生成的影响,旨在认识除生成黑素以外黑素细胞具有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建立人成纤维细胞及人黑素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培养细胞给予不同剂量(0,3,5,25J,cm2)UVA照射,孵育3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CAT和8-oxo—dG的水平。结果3J/cm。UVA照射后,成纤维细胞CAT蛋白表达与假照射组对比明显增加(尺0.001),8-oxo—dG荧光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降0.918);黑素细胞中CAT蛋白表达与假照射组对比明显减少(P〈0.001),8-oxo—dG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02)。结论表皮黑素细胞对氧化应激存在固有的敏感性,且暴露UVA介导的氧化应激后黑素细胞缺乏适应性上调CAT表达,这些机制可能关系到白癜风皮损黑素细胞氧化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环丙沙星对博来霉素诱导实验性硬皮病小鼠模型真皮胶原合成及致纤维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博来霉素连续4周皮下注射BALB/c小鼠背部建立实验性硬皮病小鼠模型,随后分为3组,分别给予1%环丙沙星乳膏(环丙沙星组)、2.5%积雪草苷乳膏(积雪草苷组)以及乳膏基质(模型组)连续外擦5周,另外,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后外擦乳膏基质设立空白对照(对照组)。连续治疗5周后取各组皮肤标本行HE染色、Masson染色、Ⅰ型胶原蛋白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免疫组化分析;同时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测定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 1(TGFβ1)和Smad3基因的表达水平,碱水解-分光光度法测定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组和各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结果 博来霉素模型组小鼠注射区真皮厚度[(432.76 ± 93.74) μm]较对照组[(301.69 ± 79.47) μm]明显增厚(P < 0.01),Masson染色可见真皮胶原纤维束粗大致密,排列错乱,符合硬皮病真皮纤维化表现。环丙沙星和积雪草苷组小鼠皮肤胶原总含量、Ⅰ型胶原、TIMP1、MMP1染色强度比模型组明显减少(F值分别为1628.54、33.29、84.82、224.81,均P < 0.01),但真皮厚度改变不明显(均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积雪草苷不同程度下调CTGF、TGFβ1和Smad3基因表达水平(均P < 0.05),而环丙沙星仅抑制TGFβ1(P < 0.05)和Smad3(P < 0.05)的表达,对CTGF基因表达作用不明显(P > 0.05)。 结论 环丙沙星可抑制TGFβ1/Smad3通路,改变失衡的MMP1和TIMP1表达,显示抗真皮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