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泛发性光泽苔藓1例。患者男,20岁,双上肢丘疹5年、泛发全身5个月余。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外阴、阴囊、阴茎等处散布针尖至粟粒大小皮色圆形坚实平顶丘疹,边界清楚、表面光滑,互不融合。左前臂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乳头变宽,局部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呈“抱球状”。非偏振光皮肤镜下可见皮损表面升高、纹理消失,中央圆形凹陷,部分凹陷周围呈放射状结构,形似“朝阳外观”。诊断:泛发性光泽苔藓。予原研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尿素乳膏、维A酸乳膏外用,皮疹好转,现随访中。  相似文献   
2.
Kushen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has a long history of use for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inflammation and other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CKI) is a mixture of natural compounds extracted from Kushen and Baituling (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The main principles of CKI are matrine (MT) and oxymatrine (OMT) that exhibit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 anti-allergic, anti-viral, anti-fibrotic and cardio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Recent evidence shows that these compounds also produce anti-cancer actions, such as inhibiting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inducing cell cycle arrest, accelerating apoptosis, restraining angiogenesis, inducing cell differentiation, inhibiting cancer metastasis and invasion, reversing multidrug resistance, and preventing or reducing chemotherapy- and/or radiotherapy-induced toxicity when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recent progress in studying the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MT, OMT and CKI and their potential molecular targets, which provide clues and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不同胎龄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ECD)分娩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探讨减少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ECD时机.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行ECD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标准:胎龄37 ~ 39周,单胎,母亲无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剖宫产前无胎膜早破及临产征象.分析胎龄37、38、39周三组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1152例胎龄37~39周的ECD新生儿纳入研究,37周组136例,38周组401例,39周组615例,因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转入新生儿科的病例94例,其中37周组20例,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14.7%;38周组38例,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9.5%;39周组36例,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5.8%.胎龄越大,ECD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7 ~ 39周ECD新生儿中,发生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湿肺、窒息及肺炎为主,湿肺共51例,占54.2%;窒息共9例,占9.6%;肺炎共17例,占18.1%.胎龄37周和38周进行ECD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均较胎龄39周增高(OR分别为2.5和1.8,P均<0.05).结论 胎龄37 ~ 38周进行ECD可增加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ECD尽可能在妊娠39周后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管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扩张、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液电碎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等,有选择地对205例胆总管内径≤0.8 cm的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05例中,腹腔镜联合术中胆管镜取尽结石162例,中转为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43例,无中转开腹.胆管镜组16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术后并发症率5.5% (9/162),无残余结石;十二指肠镜组4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5 min.术后并发症率9.3%(4/43),术后残余结石1例.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管镜同期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一期缝合术(LRCL)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1年11月开展LRCL 4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施行LRCL 402例胆囊结石患者,成功373例(92.8%),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例,出现并发症5例.无中转开腹,无继发胆总管结石,无死亡.手术时间30~160 min,平均约68 min.术后住院3~11 d.术后并发症率发生较低的缝合引流方法为:采用胆囊颈部切口和间断8字缝合,与非胆囊颈部切口和间断缝合、连续扣锁缝合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5 年的复发率为1.1%、2.4%和4.0%.结论 对于合适的病例,LRCL保持了胆囊的功能,具有安全、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康复快、结石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宝石能谱CT,选取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AsiR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比分析两组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及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血管可评估率为95.0%,对照组为95.8%。两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90±0.37)mSv,对照组为(10.33±1.65)mSv,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在保证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72%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背景:细菌在金属植入物和死骨表面附着并形成的生物膜是造成骨骼肌肉系统的慢性感染的根本原因。目的:观察并比较细菌在钛板和死骨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方法:用改良的基质培养法制备细菌生物膜模型,将10块钛板圆柱和10片死骨随机配对,每一对放置在同一个培养瓶中用其菌液浸泡淹没,在同一个培养环境中培养。用荧光染料对各组细菌生物膜进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采集图像。结果与结论:与死骨相比,钛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厚度较小(P〈0.05),其细菌生物膜中层和深层的活菌率较高(P〈0.05)。说明细菌在死骨形表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强于钛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为临床提供抗菌药物信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0年7月—2011年4月住院病历1 135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 135份住院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799份(占70.3%),其中单一用药542份(67.83%)、二联用药255份(31.92%)、三联用药2份(0.2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工作需加强,特别是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膜蛋白(Postn)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系(HAECs)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AECs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ox-LDL组、Postn siRNA组和negative siRNA组。RT-q PCR检测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EMSA检测NF-κB的DNA结合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Postn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VCAM1、ICAM1、E-selectin、IL-1β、IL-6、TNF-α、p65和p-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且NF-κB的DNA结合能力提高(P0.05),Postn siRNA转染能够逆转以上结果。结论 Postn siRNA转染能够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这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供体灌注的压力可直接影响移植物的能量代谢从而影响其活力,适当的灌注压力能明显提高供体的质量。目的:观察不同灌注速度对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Kamada双袖套法建立SD→SD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肝脏获取时分别以50,100,150,200mL/h进行灌注。检测移植后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谷丙转氨酶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脏组织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与低灌注速度相比,供体肝脏制备过程中200mL/h的灌注速度导致了更加明显的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肝细胞变性、肝血窦扩张和炎细胞浸润也更加明显。术后24h肝功能的检测也发现,150,200mL/h灌注速度组外周血谷丙转氨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50,100mL/h灌注速度组(P〈0.05,P〈0.01),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低于50,100mL/h灌注速度组(P〈0.01),100mL/h灌注速度后,随着灌注速度的增加肝功能损伤也明显加重。证实适当的灌注压力和速度是获得高质量供体的保障,能够减轻移植后肝功能损伤,改善受体预后,在大鼠肝移植供体制备过程中100mL/h是适宜的灌注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