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浆骨膜蛋白(periostin)、血清孤独G蛋白耦联受体配体(apelin)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 w和8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血糖、血脂、血浆periostin和apelin水平和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27);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periostin、内皮素(ET)-1、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8 w明显优于治疗后4 w,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elin、血管扩张率(FMD)和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8 w明显优于治疗后4 w,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血压和血糖指标,改善血脂指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periostin、apelin及内皮功能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合汤(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合方)治疗老年人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三合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8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合方治疗老年人寒凝气滞夹瘀型慢性胃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钛表面儿茶酚化聚电解质多层膜对蛋白质的吸附行为,为钛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参考。 方法根据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方法,采用脂多糖胺纳米囊泡(NPs)和3,4-二羟苯基丙酸反应制备儿茶酚接枝率为40%的儿茶酚化NPs(cNPs);采用透明质酸(HA)和多巴胺反应制备儿茶酚接枝率为10%的儿茶酚化透明质酸(cHA)。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以cNPs为引发层、cHA/NPs为阴、阳离子聚电解质,在钛或石英表面构建含3个(cHA/NPs)双层的儿茶酚化聚电解质膜[(基底-cNPs-(cHA/NPs)3],记为cPEM。同时以NPs为引发层,构建含(HA/NPs)3的未儿茶酚化聚电解质膜(PEM)。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膜表面化学组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膜表面粗糙度,Zeta电位分析仪记录膜表面Zeta电位。选取4种等电点(pI)分别小于、等于、大于生理pH 7.4的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BSA,pI = 4.7)、纤连蛋白(Fn,pI = 5.8)、牛血红蛋白(BHb,pI = 6.8 ~ 7.0)、多聚赖氨酸(PLL,pI = 9.74),以其为模型蛋白,用0.15 mol/L的NaCl配制成1 mg/mL的水溶液。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实时动态监测膜表面蛋白吸附情况、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样品蛋白吸附前后形貌,LSCM、荧光酶标仪分别分析荧光标记蛋白在膜表面吸附情况,并测试荧光标记蛋白的吸附量。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和LSD法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LSCM结果表明,石英表面粗糙度为(301 ± 12)nm,组装cPEM、PEM后,表面粗糙度增加,分别为(656 ± 88)、(446 ± 25)n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66.974,P<0.001)。cPEM组的红外谱图中出现儿茶酚中的苯环(νC = C)、PEM组的胺基和烷基、多糖中的糖醛酸环等特征峰,证实钛表面引入cPEM和PEM。组装过程中Zeta电位呈锯齿状交替上升,cPEM组表面电位为+22.53 mV,PEM组的表面电位为+17.36 mV。QCM结果表明,生理pH下,所有表面均基本不吸附PLL。在不同表面,BSA和BHb的吸附量cPEM组>PEM组>Ti组。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cPEM、PEM组表面为分布均匀的水滴形海岛状结构,吸附BSA后,表面可见圆盘状结构,且cPEM组量大于PEM组,说明可能BSA在cPEM组表面的吸附量大于PEM组。采用LSCM和荧光酶标仪分析绿色荧光标记蛋白在不同表面的吸附情况,发现在不同种膜表面,同一蛋白吸附量cPEM组>PEM组>Ti组;在同一种膜表面,不同蛋白吸附量BSA>Fn>BHb。 结论本实验研发的聚电解质多层膜对钛表面进行改性后,能提高蛋白在表面的吸附,儿茶酚化改性则进一步促进这种吸附。蛋白吸附的驱动力可能主要源于静电相互作用和儿茶酚基团对蛋白偶联捕捉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