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患儿,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对护理工作进行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儿科门诊护理的态度、职业素养、健康知识宣教和护理操作规范度的评分分别为(8.29±0.58)分、(8.51±0.47)分、(8.71±0.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0.37)分、(7.01±0.29)分、(6.74±0.50)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6名患儿家长对护理非常满意,13名基本满意,仅有2名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08%;对照组28名患儿家长对护理非常满意,13名基本满意,有10名不满意,总满意率80.39%;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护理中开展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儿科门诊护理质量,增加患儿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氨甲喋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氨甲喋呤 (MTX)对急性胰腺炎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探讨氨甲喋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用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1正常对照组 (6只 ) ;2胰腺炎组 (8只 ) :采用开腹胰管注射质量分数为 5 %的牛磺胆酸钠 (1.0 m l/ kg)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 ;3氨甲喋呤组(6只 ) :胰腺炎诱导成功后 0 .5小时静注氨甲喋呤 (1.2 m g/ kg)。制模后 2、6和 2 4小时处死动物 ,分别取血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 1(IL 1)、IL 6、IL 10和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及胰淀粉酶、胰腺湿重、白细胞计数。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血中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均显著升高 ;使用氨甲喋呤治疗后 ,上述细胞因子均下降 ,其中 TNFα、IL 1和 IL 6在 2、6、2 4小时均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IL 10和TGFβ在 2 4小时均下降明显 (P均 <0 .0 5 ) ;制模后 2 4小时大鼠胰腺湿重〔(1.5 3± 0 .13) g〕和血淀粉酶含量〔(1817.2 5± 4 5 9.35 ) U/ L〕均较正常对照组〔(0 .5 3± 0 .0 9) g和 (374 .2 0± 92 .84 ) U/ L〕增高 ;经氨甲喋呤治疗后 2 4小时 ,胰腺湿重和淀粉酶均明显下降〔(0 .88± 0 .13) g和 (76 6 .33± 373.37) U / L ,P均 <0 .0 5〕。结论 :氨甲喋呤可以同时抑制急性胰腺炎时  相似文献   
3.
生长抑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免疫调节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从免疫角度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用雄性SD大鼠分 3组 :(1)正常对照组 (n=6 ) ;(2 )用开腹胰管注射 5 %牛黄胆酸钠 (1 0ml/kg)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 (n =8) ;(3)胰腺炎诱导成功后皮下注射生长抑素 (3μg/kg) ,12h重复一次。手术后 2、 6、 2 4h处死动物 (每时段 n =7) ,分别抽血查TNF α、IL 1、IL 6 ,IL 10 ,TGF β及胰淀粉酶、胰腺湿重、血中白细胞计数。结果 在急性胰腺炎时血中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均显著升高 ,在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后 ,上述因子均下降 ,TNF -α、IL 1、IL 6在 2、 6、 2 4h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10和TGFβ在 2 4h时段下降最为明显(P <0 0 5 )。 1组、 2组和 3组动物 2 4h胰腺湿重分别为 (0 5 3± 0 0 9)g ,(1 5 3± 0 13)g ,(0 6 8± 0 15 )g。 3组动物 2 4h淀粉酶分别为 (374 2± 92 84 )U/L、 (1817 2 5± 4 5 9 35 )U/L、 (797 4± 2 2 5 9)U/L ,对比生长抑素治疗前后 ,可见反映胰腺炎病情严重性的胰腺湿重和淀粉酶两项指标均明显好转 (P <0 0 5 )。结论 生长抑素可以同时抑制急性胰腺炎时血中过高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 ,从而  相似文献   
4.
125I粒子瘤内植入治疗肝癌已经在临床广泛采用并显示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放射性微球肿瘤内直接注射是除经肝动脉放疗栓塞外肝癌内放射治疗的另一重要途径,其操作简便,可以有效地避免放疗栓塞中核素泄露带来的异位放射并发症。本文就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和放射性微球注射治疗肝癌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大黄对小鼠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黄对小鼠小肠 型磷脂酶 A2 ( 型 PL A2 )、溶菌酶分泌的影响。方法  4 0只健康 ICR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大黄汤剂、生理盐水灌胃 ,每 8h一次 ,每次 0 .3ml。 2 4 h后处死小鼠 ,切取小肠。用 10 0 g/ L 乙酸溶液冲洗肠腔、收集灌洗液及制备小肠组织匀浆。分别测定灌洗液和组织匀浆中 型PL A2 活力、溶菌酶含量。结果 小肠灌洗液中的 型 PL A2 活力和溶菌酶含量实验组比对对照组明显高 (P<0 .0 1) ;小肠匀浆中的 型 PL A2 活力、溶菌酶含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低 (P<0 .0 1)。结论 大黄能刺激小鼠小肠肠壁分泌 型 PL A2 、溶菌酶 ,使肠腔内的 型 PL A2 、溶菌酶含量增加 ,增强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肿瘤冷冻治疗技术条件探讨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作者设计了消化道重建,胰腺十指肠区隔离闪冻的新方法,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并探讨不同低温条件胰腺冷冻的后果。方法 实验采用健康家猪9头。开腹后和胆总管,胰体尾,胃肠,肠肠离断,将胰十二指肠区和其他腹内器官隔离后,采且两种方式作了胰十二指肠区冷冻,A组5头采用液氮表面冷冻,B组4头用LCS2000外科冷冻治疗机作-170℃深低温冷燕;此后全部动物均作胃肠和胆肠吻合。术后作血清淀粉酶测定和病  相似文献   
7.
陈晓理  彭其芳 《四川医学》1991,12(5):285-287
采用手术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晚期肝癌患者19例,其中12例经术中留置的导管作了重复栓塞。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8.9月,其中6例生存超过1年,最长1例达16个月。介绍了手术插管和术中、术后肝动脉栓塞的技术方法和经验,对栓塞治疗肝瘤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成人肝胆管扩张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对胰腺炎过程中免疫异常的调整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胰腺炎组、美洛昔康(莫比可)和塞来昔布(西乐葆)治疗组。分别于术后第2,6,24小时三个时段各处死每组大鼠3只,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腹水发生情况,测定腹水量。收集各时段血液标本检测白细胞计数、血液淀粉酶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IL-10水平。切取各时段大鼠胰腺组织称湿重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莫比可和西乐葆治疗后第24小时,除胰腺湿重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较胰腺炎组明显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X-2抑制剂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产生,减轻胰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同时调整致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达到低水平平衡状态有效改善胰腺炎大鼠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继发于肝内胆管结石症的肝胆恶性肿瘤2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继发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对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自1996-2000年连续收治55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27例合并存在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其平均发病率为4.8%。本组术前明确诊断仅4例。肝内胆管结石继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包括非典型肝脓肿,难以控制的感染,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CT和B超检查中可疑的肿瘤性改变和腹部肿块。本组患者以中晚期病例为主,仅3例患者作了肿瘤切除术。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继发恶性肿瘤的概率较高,切除结石所在的病灶肝段可能对继发的恶性肿瘤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