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脊髓血管畸形占脊髓占位性病变的3%~4%[1],而颈髓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在临床上更为罕见,故对其治疗的方式仍存在争议。由于颈髓AVM的部位特殊,手术治疗往往存在风险。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回顾性分析动脉入路Onyx栓塞治疗6例颈髓AVM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与评价单支架植入术与重叠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VBDA病人临床资料,共28个夹层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25个;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5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3个.采用单支架技术治疗夹层动脉瘤(单支架组)13个,重叠支架技术治疗(重叠支架组)15个.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DSA显示:单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2个,部分闭塞5个,无变化6个;重叠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7个,部分闭塞8个.两组动脉瘤闭塞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0).单支架组发生支架内狭窄1例;重叠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所有病人临床随访8~75个月,均在随访结束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其中mRS评分0分20例,1分4例.结论 单纯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且重叠支架技术有助于更好地闭塞夹层动脉瘤,得到更满意的影像学结果.  相似文献   
3.
甘肃联合大学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发现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不同。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而这所有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则为情绪问题[1 ] 。为探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情绪表现 ,甘肃联合大学以本校 1~ 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进行测试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采取整班抽取的方法 ,选取甘肃联合大学 1~ 3年级文、理专业的学生共 62 3人 ,其中男 32 7人 ,女 2 96人 ,文科学生 30 5人 ,理科学生 31 8人。2 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  相似文献   
4.
文章論述了大學新生身上存在着的環境適應、學習適應和人際關系適應方面的困難,分析了造成這些困難的主要因 素父母的教養方式、學生以前的生活經歷、家庭經濟條件和個人因素等,并針封這些困難,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封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VBDAs患者,共12个未破裂VBDAs。运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采用LEO支架进行治疗(对9例患者采用2枚支架,1例采用3枚支架),通过改变动脉瘤腔的血流动力学栓塞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所有患者均完成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①影像学检查表现分别为近端狭窄、串珠样变、波纹状、双腔征、壁间血肿。②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动脉瘤腔内对比剂滞留。1例患者术中支架移位,但未导致神经功能障碍。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前头部CT检查均未见新发脑梗死。③术后6个月造影结果显示,6个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6个夹层动脉瘤部分闭塞。临床随访8~27个月,10例患者的最终改良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患者均未出现该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VBDAS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一般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壁或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发生破裂,以致于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的动静脉沟通。75%以上的CCF因外伤引起,称为外伤性CCF;其余无外伤史者,称为自发性CCF[1]。随着现代神经外科学发展,血管内栓塞术即可脱球囊栓塞术成为治疗外伤性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大脑中动脉(MCA)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常见部位,血管内治疗是MCA狭窄患者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PS)及高灌注脑出血(HICH)是严重的并发症,且与不良预后相关。HICH的发生离不开HP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血管自身调节机制受损、血-脑屏障结构受损以及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作用均可能参与了HICH的发生、发展。结合HPS影像学征象有助于HICH的诊断。虽然采用预测HPS的方法评估HICH的发生风险有局限性,但通过预测并防治HPS,有助于避免其进展为HICH。未来尚需更多的研究以获得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在烟雾病患者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特点.方法 总结2007-01-2010-11 14例烟雾病患者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1例出现一过性肢体功能障碍.除1例术后好转,因家属要求转外院继续治疗,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血管内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和微创的特点,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治疗后的护理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查(TEG)评估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患者术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的57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并按阿司匹林口服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26例和高剂量组(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75 mg)31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于服药第3天,采用TEG检测患者花生四烯酸(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情况以及药物抵抗的发生情况。结果 (1)服药3 d血小板抑制率:低剂量组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分别为(76±21)%、(72±26)%;高剂量组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分别为(80±21)%、(73±29)%,两组抑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药物抵抗:低剂量组发生阿司匹林抵抗2例(7.7%),氯吡格雷抵抗1例(3.8%);高剂量组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3例(9.7%),氯吡格雷抵抗4例(12.9%);两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低剂量组中1例(3.8%)发生围手术期缺血事件,高剂量组中2例(6.5%)发生围手术期缺血事件,两组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患者,TEG评价的低剂量与高剂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血小板抑制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