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05—2010-10收治的15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院内感染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各50例,分别采用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剂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头孢唑肟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A有效率84.0%,观察组B有效率80.0%,对照组有效率50.0%,观察组A、B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观察组B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4.6%、62.1%,对照组为55.4%,观察组A及观察组B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A及观察组B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A并发症发生率14.0%,观察组4.0%,对照组12.0%,观察组B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杀菌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末开始,慢性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被明确〔1〕。CD40/CD40L是炎症免疫反应的枢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乃至斑块破裂的全过程。多项干预实验已经证实了CD40/CD40L信号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个急性血栓形成过程,与不稳定脂质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有关。我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9月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与未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appa B(NF-κB)活性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组3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外周血清sCD40L的浓度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性。结果 ACS组外周血清sCD40L的浓度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性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sCD40L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CD40L可能通过促进NF-κB的活化而导致各种促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生成,最终促使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及其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80例(CHF组)及健康体检者80例(健康对照组),以PCR-RFLP方法检测CYP11 B2基因-344C/T多态性,以ELISA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水平。结果 CHF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CHF组CC、CT、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T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50%、41.25%、51.25%、29.38%、70.6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75%、42.50%、43.75%、36.25%、63.75%,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T、TT基因型醛固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TT基因型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无相关性,CYP1 1 B2基因-344T等位基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醛固酮分泌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