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采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早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5年间我科完成的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265例。男性108例(40.8%),女性157例(59.2%),年龄5~72(47.1±12.6)岁。总结所有患者的术前诊断,合并症及手术方法,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总计行二尖瓣置换56例(21.1%),主动脉瓣置换120例(45.3%),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89例(33.6%)。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无心功能不全表现者196例(治愈,74.0%),症状较术前减轻者62例(好转,23.4%),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2例(0.8%),死亡5例(1.9%)。分析表明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0.035)、手术年份(P=0.000)以及二次手术(P=0.048)和手术效果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采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效果满意,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二次手术增加手术风险。伴随这手术技术、心肌保护剂围术期处理水平的不断进步手术效果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43岁.活动后心悸、胸闷2个月,以主动脉根部瘤、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腱索断裂合并重度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 右侧孤立肾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40/40 mm Hg,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4/6级舒张期杂音,胸骨右缘第2、3肋间闻及3/6级舒张期杂音,有水冲脉,股动脉闻及枪击音,余未见明显异常.64排CT示:升主动脉瘤,最宽处64 mm,长52 mm,右肾缺失.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全心增大,左心室内径72 mm,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前瓣腱索断裂,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平均压57 mm Hg.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量预注法预防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心内直视手术200例,体外循环结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预注法(A组)从中心静脉注入0.2mg/kg的鱼精蛋白,3分钟后再缓慢注入其余量,给药过程中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时暂停给药,待毒性反应缓解后继续给药,与鱼精蛋白首次注入量1mg/kg的对照组(B组)比较临床效果。结果B组发生毒性反应的时间早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毒性反应时SABP降低的程度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升高的程度B组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小量预注法能减轻鱼精蛋白毒性反应所致气道压升高、肺损伤的发生,有效降低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外管道全腔肺动脉连接(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1月~2011年5月,采用外管道TCPC术矫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7例(病种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右室双出口)患者,手术年龄(8±4)岁。一期手术25例,分期手术22例。结果:术后早期(术后1月)死亡4例(8%)。死亡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脏骤停、感染、蛋白丢失性肠病和低心排。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主要为肺水肿3例、胸腔积液2例、心律失常1例、心包积液1例、蛋白丢失性肠病和低心排1例。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9~87月。远期再住院率为9%(4/43),再次手术7%(3/43)。2例再次出现胸腔积液,2例因自行停服肠溶阿司匹林后出现外管道堵塞再次手术,1例于术后出现低心排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适应证明确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心外管道TCPC手术治疗,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原因,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总结我院2007年3月~2011年10月治疗C-CHD 79例,发生ALI 12例。记录12例ALI患儿术前经皮氧饱和度(SpO2)、血细胞比容(HCT)、McGoon比值、Nakata指数和手术、体外循环(CPB)时间,以及ALI发生后的各项治疗措施。结果: 术后12例发生ALI,发生率为15%。年龄8~63(19±8)个月,体质量8~25(15±4)kg。手术均在静吸复合麻醉CPB下进行,术后予以改良超滤,CPB时间(117±1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13) min。11例应用腹膜透析术(PD),5例予以吸入一氧化氮(NO),1例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效果良好。最终死亡4例,死亡率33.3%。结论: C-CHD术后ALI发生率高,治疗困难,早期合理的辅助机械通气、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积极的配合PS替代及NO吸入治疗,积极的改善肺通气及氧合,以改善肺间质水肿、阻断机体炎性反应的恶性循环,利于患儿早期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 回顾我院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的2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8例.总结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输入血液制品量,二次开胸止血比率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18例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中男性12例,女性6例 平均年龄(40+13.2)岁,体重(51-86)kg,平均(62+11)kg.在完成分流后,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得到充分的止血,术后胸腔引流量400-1340ml,平均(848+271)ml.1例术后4个月因移植血管感染死亡,1例2年后出现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外,余患者均存活.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房间无血流流动.16排CT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有血栓形成.结论: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的出血,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费用.  相似文献   
8.
9.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右心房-肺动脉切口径路手术-期根治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的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采用联合右心房.肺动脉切口径路行-期根治术治疗69例婴幼儿TOF的临床经验,其中男47例,女22例;年龄5个月至2岁7个月;体重5~16kg。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24.5~36.9ml/m2,Nakata指数〉120mm。/m2,MeGoon比值1.15~2.20。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2.9%,其中术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渗漏综合征1例。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不需使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1.7±9.3)h,住ICU时间(38.2±20.7)h。生存的67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平均85%上升至99%,临床症状改善,活动耐量增加,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至Ⅰ~Ⅱ级。随访67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1~7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于术后3个月因大量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引流,1例于术后8个月因肺动脉瓣狭窄再次行手术矫治,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心功能(NYHA分级)I~Ⅱ级。结论联合右心房.肺动脉切口径路手术一期根治婴幼儿TOF安全、可行,较常规手术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减少了右心室创伤,避免患者远期右心室功能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有利于患者远期生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外科治疗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其中升主动脉与根部置换术(Bentall手术)9例(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升主动脉置换术5例,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8例,升主动脉置换+半弓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分别为严重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脑死亡合并循环衰竭。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延迟苏醒1例。随访18例患者,2例死亡,其余16例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外科治疗是降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手术原则为切除内膜破口及易破裂的部分主动脉,修复剥离内膜,用人工血管移植、成形或置换,重建主动脉管道,并同期处理合并的心脏瓣膜、心肌缺血病变。根据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主动脉瓣及根部增宽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