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头痛与封堵器形态之间的关系,以此探讨术后头痛的原因和机制。方法: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183(男66,女117)例,年龄6~72(30.1±18.5)岁。经胸心动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为8~35(19.8±7.5)mm,选用的封堵器大小为10~44(25.9±8.9)mm。结果:术后3个月新出现头痛症状患者为16例,发生率为8.7%。头痛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缺损大小为(27.3±6.2)mm,无头痛组为(17.1±7.2)mm,头痛组缺损明显大于无头痛组(P<0.01)。头痛组封堵器直径、超声测量封堵器的厚度均较无头痛组大(均P<0.01)。封堵器直径与缺损大小的差值和封堵器直径与术后封堵器直径的差值头痛组亦明显大于无头痛组(P<0.05或P<0.01)。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头痛与封堵器厚度显著相关(P<0.01),而与年龄、缺损大小、封堵器直径等不相关。结论:封堵器厚度越厚,头痛症状发生率越高。头痛可能与封堵器表面内皮化不全或内皮化进程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并发症的中远期随访评价。 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并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共39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IVSD缺损(4.9 ± 1.6)mm(2~8 mm),36例(92.3%)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封堵器型号为(10.3 ± 2.3)mm(5~14 mm)。封堵器选用对称型VSD封堵器(20/36,55.6%)或零边偏心型VSD封堵器(16/36,44.4%)(上海)。其他3例(7.7%)中2例行外科手术干预,1例左向右分流细小终止手术。术后1、3、6、12个月以及之后每一年,至少达5年为观察终点,通过心电图(ECG)和(或)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胸部X线片等对其介入封堵效果、并发症进行中远期随访评价。 结果 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死亡、需要置入永久性起搏器、主动脉瓣重度返流外科手术、心包填塞等主要并发症,无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返流中至大量增加,均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封堵器相关血栓等次要并发症发生。36例手术成功(成功率92.3%)。封堵器移位1例(2.6%),残余分流1例(2.6%),急性溶血1例(2.6%)。围手术期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返流患者10例(25.6%),2例(5.1%)术中置入封堵器后即出现主动脉瓣返流量由轻度增加至中度以上,终止介入后行外科修补手术。心律失常发生8例(20.5%)。随访期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返流患者7例(17.9%),其中2例(5.1%)为新发轻度主动脉瓣返流。心律失常2例(5.1%)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房性早搏。介入封堵手术以后中远期随访发现主动脉瓣返流无明显增加,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减少,与围手术期有差别(P<0.05)。 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缺损8 mm以下IVSD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术后及中远期并发症少,尤其是主动脉瓣返流增加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中远期疗效随访观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卵圆孔未闭(PFO)大小的判断方法。方法 47例PFO患者,年龄9~68(42±17)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大小,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测量右向左分流量(RLS)及球囊导管测量PFO伸展径(BSD)。结果 cTTE静息状态下PFO无RLS组TEE测量PFO大小为(3±1)mm,有RLS的大小为(5±1)mm,有RLS组PFO直径明显大于无RLS组(P<0.01)。TEE 测量PFO最大径为(4±1)mm,球囊测量伸展径为(9±4)mm,伸展径明显大于TEE最大径(P<0.01),两者显著相关(r=0.98,P<0.01)。简单型PFO的TEE测量最大径,与球囊测量伸展径非常接近,相关程度更好,复杂型PFO的TEE测量值明显小于BSD,相关程度较低。结论 cTTE静息状态下RLS分流量越多,PFO的TEE裂隙越大;TEE测量PFO最大径明显小于其伸展径;TEE结合cTTE静息有无RLS有助于判断大型PFO。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并发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有脑梗死病灶,排除其他脑梗死原因,如主动脉和脑血管病变,及左心系统疾病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声学造影判断有右向左分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为PFO或PFO并发房间隔瘤。所有患者均行PFO封堵治疗。结果:26例患者,静息超声测量PFO大小为1.0~4.6(2.8±1.2)mm,其中5例PFO并发房间隔瘤。TCD声学造影分流量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以上11例。24例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所用封堵器18 mm 6个、25 mm7个、30 mm 8个及35 mm 3个。未成功病例2例,主要原因为导丝无法到达左房。术后随访6个月~1年,TTE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及心房水平残余分流,TCD声学造影检查均无右向左分流,所有患者无再发缺血性脑梗死。结论:经导管封堵PF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