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技术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根据造影检查所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应用RT-3DE技术获取患者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volume—timecurve,VTC),观察整体及各节段VTC形态,计算舒张早期峰值充盈率(peak filling rate,PFR)、平均充盈率(meanfillingrate,MFR)、1,3充盈分数(I/3 filling fraction,1/3 FF)等参数,比较组间差异,选择有效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RT-3DE所测左心室容积、射血分数、峰值射血率(peak ejection rate,PER)及MFR在各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FR、1/3 FF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逐渐降低.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者与造影结果正常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FR、1/3 FF与E/E’比值及NT—proBNP浓度均呈负相关,1/3 FF相关性优于PFR(与E/E’比值,r=-0.751.P〈0.01;与NT—proBNP浓度,r=0.612,P〈0.01)。以1/3FF判断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即狭窄程度〈70%)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P=0.001).95%置信区间为0.633—0.911。1/3 FF≥36.75%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的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76%。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结论RT-3DE可定性、定量反映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1/3FF可在一定程度上检测此类患者初期出现的以舒张早期心肌弛缓异常为主的轻度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定量评价个体优化设定室问(VV)问期的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效果。方法26例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三腔起搏器安置术后先采用起搏器默认参数,术后1周内在超声指导下进行个体起搏参数优化。优化时,先根据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形态及速度时间积分(VTIAo)得出最佳房室(AV)间期后,再根据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VTIAo)及组织多普勒测量得出的收缩不同步指数(SDI)判定双室顺序起搏时个体最佳VV间期。结果26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个体优化后,最佳VV间期均为左心室提前起搏,范围在4-40ms,个体差异明显。个体优化设定VV间期后VTIAo和做功指数(MPI)测值分别为(22.3-4-4.5)em、(0.78±0.18),双室同步起搏时的测值分别为(20.8±4.9)em、(0.86±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5、3.217,P均〈0.05)。VTIAo进一步增大,MPI则进一步减小;经个体优化最佳VV问期后室间机械延迟(IVMD)、SDI、收缩后缩短现象(PSS)测值分别为(-244-19)ms、(12.1±2.9)、(30.8±16.7)%,双室同步起搏时的测值分别为(-32±19)ms、(14.3±2.6)、(38.3±1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0、4.592、3.250,P均〈0.01)。心室内及心室间同步性进一步改善,IVMD、SDI、PSS更加减小。结论经个体优化设定心室起搏顺序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更好,心室的收缩协调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常规超声心动图,尤其是频谱多普勒,在个体优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多普勒能够定量评价心室收缩同步性,阐释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机械运动机制,在同步化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及发生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65例,分成HFpEF组35例、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30例,同时选择舒张功能减低(LVDD)组30例、正常对照组45例。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测量左心室整体应变(GS)、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GLS)、圆周峰值应变(GCS)、径向峰值应变(GR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FpEF、HFrEF组患者左室GS、GLS、GCS、GRS呈逐渐减低的变化趋势(P0.05);HFpEF患者中GLS、GCS、GRS减低的发生率分别为82%、54%、36%。结论 HFpE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普遍受损,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在HFpEF患者心功能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1例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并与血培养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术中发现电极导线上存在赘生物者13例(61.9%),单纯心脏瓣膜存在赘生物者1例(4.8%),电极导线及心脏瓣膜均存在赘生物者7例(33.3%)。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14例,直径为5~40 mm,其附着部位、个数及大小与手术结果相符。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阳性率达66.7%(14/21),漏诊7例(33.3%),其中6例提示起搏器导线不均匀增粗,1例为单纯三尖瓣赘生物,赘生物直径﹤5 mm。血培养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47.6%(10/21)。结论对于直径﹥4 mm的心内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二尖瓣腱索断裂295例超声与手术结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大样本二尖瓣腱索断裂(MCTR)的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特点,探讨MCTR疾病分布特点、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特征,并明确其在指导手术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年以来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295例MCTR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者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手术结果,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95例MCTR患者中,前叶腱索断裂100例,后叶腱索断裂182例,前后叶腱索均断裂13例;腱索完全断裂26例,部分断裂269例;进行换瓣手术110例,修补手术132例。本组MCTR的主要超声特点为二尖瓣叶脱垂、出现连枷样或挥鞭样改变、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心脏扩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根据手术结果判断,TTE对MCTR的诊断符合率为96.7;判断前后叶脱垂和腱索断裂的诊断符合率为92.5,准确判断为完全和部分腱索断裂的诊断符合率为89.3。TTE的主要误诊原因是在判断腱索摆动与断裂腱索、二级腱索断裂部位仍有缺陷和缺少经验。经过统计学分析,MCTR是进行换瓣还是修补手术,与附着瓣叶的部位有关(P<0.05),而腱索是否部分或完全断裂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无关(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地诊断大部分MCTR,并且能够协助外科医生进行初步分型和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赘生物及其他常见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详细特征及其不足之处。方法选取2003~2008年在我院住院且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1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并将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符合入选条件的1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病理发现赘生物或菌落者78例,慢性瓣膜炎71例,黏液样变性13例。本组病例中,超声检查出赘生物大小2~26mm,1至多个,活动度主要为好,以强或中强回声,首先以左心房面受累;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检出率为83.8%;并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的检出率随着赘生物增大和数量逐渐增加。超声对于赘生物形态描述主要为团块状、不均质样回声,而手术中常描述为菜花状、结节状。超声对损伤瓣膜的检出率达89.1%,对单纯主动脉瓣损伤的检出率最高;对于其他并发症的检出率如人工瓣瓣周漏、瓣膜脱垂、脓肿、假性动脉瘤、瓣叶穿孔分别为100%、95.0%、66.7%、66.7%及33.3%,虽然超声对瓣叶穿孔检出率最低,但其特异度高达99.1%,而敏感度仅为22.2%。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对大部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赘生物大小、数量及附着位置、损伤瓣叶及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准确判断,但对瓣叶穿孔判断能力有待提高,对赘生物形态的描述有待与手术统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I3DQ)法直接测量二尖瓣反流束体积用以评估二尖瓣反流(MR)体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93例MR患者,分两组:偏心性MR:52例;中心性MR:41例。GI3DQ法葭接测量MR体积;Doppler法计算的MR体积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偏心性与中心性MR组:Doppler计算MR体积与GI3DQ测量MR体积相关性分别为:r=0.77,r=0.81;一致性分析:偏心性MR组,GI3DQ法较Doppler法平均低估12.19ml,P〈0.05;中心MR组,GI3DQ法较Doppler法平均低估1.34ml.P〉0.05,结论:与Doppler法相比,偏心件MR组,GI3DQ法低估MR体积;中心性MR组,两种方法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