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患儿女性,10岁。出生第3天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后有蹲踞,哭闹后口唇紫组。体检:紫纣不明显,胸骨在缘2~3肋间闻及级全收缩期杂音和豆级舒张期杂音,P2略减低。心电图: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胸片:肺血偏少,左肺动脉扩张,右房右室增大,心胸比率0.6。超声心动图:主动脉骑跨25%,室缺21mm,右室流出道内径15mm。右室造影:室缺20mm,肺动脉瓣口8mm,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狭窄后扩张。术前诊断非典型法乐四联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术中见右房右室增大,主动脉与肺动脉根部直径之比为18:10mm,膜部室缺22mm,切除右心室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早产儿医学的发展,临床上遇到越来越多的动脉导管未闭患:本总结了我科从1995年至1997年收治的3例病人并结合献对有关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3例病人的出生体重分别为1500克、2150克、1800克。入院诊断均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以后又发现患有动脉导管来闭,药物治疗失败以后,患儿均接受了手术结扎并获得成功,没有并发症。本3种促使动脉导管关闭的方法包括传统的治疗,药物治疗(给消炎痛等)和手术结扎。作还提出了理想的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膜部瘤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年间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膜部瘤26例,占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92例的3.8%;其中真性膜部瘤5例,假性21例,全部存活.术后平均随访5年9个月,效果满意.并对本病的诊断、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陈张根,张善通,曹金红,王人荣,贾兵,王涛,陆新(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心胸外科)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990年10月~1993年4月间我院连续收治7例,占同期心血管外科手术的1.7%...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罕有单独出现者.Ogden(1970)建议作如下分类.(1)重大畸形: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心腔瘘,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开口膜性狭窄.可予手术纠治.(2)轻微畸形: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但部位异常,无须纠治.(3)从属畸形: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脏畸形.Atlanta州Emony大学医学院(1976.7~1984.6)为1,865例患儿施行2,617次心胸手术.其中21例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的患儿接受34次(1.3%)心胸手术,年龄自2个月到15岁不等.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双腔右心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月至1994年3月,手术治疗双腔右心室33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31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狭窄及单纯性各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满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本病的术前诊断。并从病理解剖学角度对右心室异常肌束进行讨论,提出诊断与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室缺)的外科治疗。方法全组1200例,平均年龄(4.5±2.6)岁。平均体重(15.5±5.7)kg。膜部缺损859例,干下型缺损339例,肌部及左室右房间隔缺损各1例。室缺伴肺高压225例,干下型伴主动脉脱垂或关闭不全108例,室间隔膜部瘤31例。缺损直径0.3~3.0cm。手术切口:右房728例,右室141例,肺动脉331例。缺损直接缝合508例,补片修复692例。结果手术死亡13例(1.08%),其中伴肺高压12例。死亡原因:低心排综合征5例,呼吸衰竭5例,心律失常、脑部并发症及感染各1例。结论正确诊断、适应证的掌握、手术技术改进、室缺肺高压围术期的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小儿室缺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随访82例VSD伴AI病儿的诊治和预后情况,并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儿VSD合并AI发生率约为7.07%,其中干下型VSD伴AI占总数的19.58%;膜周型为4.18%。本组82例中64例单纯行VSD修补术,18例行VSD修补加主动脉瓣成形术。术后随访5个月~12年,无并发症,无近远期死亡,残余反流无1例较术前加重。结论:AI的程度、VSD类型及术前心胸比率等对选择手术方法有指导意义,且对主动脉瓣成形术的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收治室间隔缺损880例,68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73%)。其中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41例,膜周者27例。55例单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3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主动脉瓣成形术,无1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术后随访6月~10a,无并发症,无近远期死亡,残余返流无1例较术前加重。多因素分析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程度、室间隔缺损的类型、瓣膜折叠的次数及术前心胸比率等对主动脉瓣成形术的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右心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心室双出口是少见而又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其解剖形态有较多的变异,因而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也因病理类型而异。现报道我们右心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