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肺癌致胸腔积液时向胸腔内注射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132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第一组选用顺铂进行治疗,剂量为50mg/m2,用药第1-5天要充分止吐治疗,3周后重复上述治疗;第二组选用金葡素进行治疗,剂量为20mL,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第三组选用IL-2进行治疗,剂量为200IU,进行1-7d的治疗,每隔3周重复上述治疗;第四组选用顺铂+金葡素进行治疗,剂量为50mg/m2顺铂,20mL金葡素,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第一组为65.8%,第二组为81.25%,第三组为58.3%,第四组为89.4%。运用金葡素治疗及顺铂+金葡素治疗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运用顺铂及IL-2治疗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文所应用的四种治疗方法治疗肺癌胸腔积液临床上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运用顺铂+金葡素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效果与单纯应用金葡素治疗的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DAPK1)在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aC)细胞放射敏感性中的作用,验证miR-324-5p通过靶向调控DAPK1影响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靶向DAPK1的miRNAs,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24-5p对DAPK1的调控作用。在PANC-1和MIA PaCa-2细胞中过表达miR-324-5p和DAPK1或抑制miR-324-5p后,对各细胞株进行放射诱导,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以及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GEO数据集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miR-324-5p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6-C7)相比,胰腺癌细胞系(Capan-1、Bxpc-3、PANC-1和MIA PaCa-2)中miR-324-5p表达水平更高(P均<0.001)。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miR-324-5p靶向DAPK1的3' UTR,并且可下调DAPK1的表达。细胞实验结果证实,过表达miR-324-5p通过靶向调控DAPK1降低放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和DNA的损伤,进而降低了胰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论:miR-324-5p通过负调控DAPK1降低胰腺癌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从而影响DNA修复和细胞凋亡。miR-324-5p/DAPK1途径可能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胸苷激酶-1(TK-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初治NPC患者80例为NPC组,同时设置慢性鼻咽炎组(n=38)及健康对照组(n=3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检测TK-1水平及EBV DNA载量,治疗后6个月检测TK-1水平,并定期随访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记录总体生存率。结果 NPC组患者TK-1水平较其他两组高(P<0.01)。不同临床分期患者TK-1由高到低依次为Ⅳ、Ⅲ、Ⅱ、Ⅰ期。NPC患者的TK-1与EBV DNA(r=0.579,P<0.01)及临床分期(rs=0.629,P<0.01)均呈正相关。NPC患者治疗6个月后TK-1显著下降,初始TK-1较高,NPC患者总体生存率更低。结论 NPC患者血清TK-1显著升高,与临床分期及EBV DNA载量一致。初始高TK-1水平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洪俊强  涂德军  张启龙 《肝脏》2016,(6):512-515
<正>自然杀伤性T(natural killer T cell,NKT)细胞是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一类亚群,可同时表达自然杀伤细胞及T细胞的相关受体,与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共享部分表型及功能[1]。NKT细胞可被分为两类亚群:Ⅰ型(iNKT)及Ⅱ型NKT细胞(iiNKT)。其中iNKT也被称为经典NKT,其可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S-1胶囊(替吉奥胶囊)方案和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期。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肿瘤内科治疗的118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沙利铂联合S-1胶囊方案)60例和对照组(FOLFOX6方案)58例。两组患者化疗均不少于三周期后才进行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期等比较。结果治疗组60例,总有效率为5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两组患者初治有效率(42.3%VS66.7%)与复治有效率(25.0%VS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方案毒副反应均较轻,以骨髓抑制及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S-1胶囊方案与FOLFOX6方案在晚期胃癌治疗上都有一定疗效,且化疗的毒副反应能被患者耐受。但奥沙利铂联合S-1胶囊方案的临床疗效更高.消化道毒副反应轻微,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辅助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化疗,每4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采用MVP方案;小细胞肺癌采用EP方案。观察组加用胸腺五肽配合化疗,于治疗开始时每日肌肉注射胸腺五肽10mg,连续应用15d为1个疗程,与化疗配合共用4个疗程。采用免疫荧光法对T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检测;并应用KPS评分标准及体质量变化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胸腺五肽辅助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和CD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胸腺肽治疗组患者多数乏力改善,精神好转,食欲增加,体质量下降症状有明显改善,KPS分值有不同程度提高,KPS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胸腺五肽辅助治疗能够使CD3+和CD4+升高,使CD8+降低,提升CD4+/CD8+比值;胸腺五肽在肺癌治疗上与化疗有协同作用,能提高肺癌化疗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HBsAg定量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不同阶段及HBV相关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慢性HBV感染患者185例,其中无肝硬化患者根据自然史分为免疫耐受组(n=34)、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组(n=25)、非活动携带组(n=24)及HBeAg阴性CHB组(n=34),肝硬化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n=33)及HBeAg阴性组(n=35)。检测患者血清HBsAg、HBV DNA、ALT等指标。 结果 无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HBsAg水平由高到低为:免疫耐受组[(4.60±0.32)log10IU/ml)]、HBeAg阳性CHB组[(4.36±0.45)log10IU/ml]、非活动携带组[(3.51±0.30)log10IU/ml]、HBeAg阴性CHB组[(3.62±0.35)log10IU/ml]。无肝硬化患者,年龄与HBsAg水平呈负相关(P=0.000);ALT与HBsAg水平无相关性(P=0.152)。免疫耐受及HBeAg阳性CHB组HBsAg水平与HBV DNA呈正相关(P=0.000,P=0.009)。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HBsAg水平[(4.27±1.33) log10IU/ml]与HBeAg阴性患者[(3.81±1.07) log10IU/ml]相似,HBsAg与年龄及ALT无相关性(P>0.05)。 结论 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患者中可反映HBV DNA复制情况。无论有无肝硬化存在,HBsAg水平都不能反映肝组织炎性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派特CT(PET-CT)在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放疗靶区勾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以CT进行定位及勾画放疗靶区)30例和观察组(以PET-CT进行定位及勾画放疗靶区)30例,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及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水平。结果观察组中不同部位病灶者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放射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的血清TGF-β1、TNF-α、IL-1β及MMP-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在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放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PET-CT定位在肺癌靶区勾画的作用。方法 25例肺癌患者采用GE ST40 PET-CT进行显像及定位,将扫描数据输入计划系统之内并实现图像融合,放疗科医师对CT、PET、PET-CT三者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加以确认后勾画靶区。结果 19例患者其PET-CT检查后与检查前临床分期一致,6例提高。5例纵隔淋巴结直径1.0 cm者显示无放射性摄取,20例直径≥1.0 cm者均显示高放射性摄取,其中6例同时合并有1.0 cm的淋巴结亦显示为高放射摄取。5例患者化疗后显示原发病灶、纵隔淋巴结有少量残存或者完全消失。9例患者伴有肺不张,其中7例可将肿瘤组织与肺不张区域区分开,2例合并有阻塞性肺炎者未能与肿瘤组织有良好区分。14例PET-CT图像融合比较精确,11例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位移。结论肺癌患者运用PET-CT进行定位,结合解剖影像与功能影像,便于放疗靶区的确认及勾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