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丽芹 《山东医药》2013,(39):54-55
目的 分析血管性痴呆(V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HP感染与VD的关系.方法 VD患者40例(VD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40例(LI组)及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上述受检对象进行Hp检测,Hp阳性者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结果 VD组Hp阳性率为75.0%,LI组为52.5%,对照组为15.0%.VD组、LI组与对照组比较及VD组与LI组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VD组HCY、TG及LI组HCY水平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VD组、LI组TG水平升高(P<0.05或0.01);与LI组治疗前比较,VD组HCY、TG水平升高(P均<0.01).结论 VD患者HP检出率明显高于LI及正常对照者,推测Hp感染与VD的发病关系密切,并可能通过影响血清HCY、TG的水平,增加脑梗死的发生,进一步诱发VD.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并发Cushing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ushing溃疡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筛选病情相似的单纯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用Westernblot法测定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Hp-IgG,同时测量凝血四项水平。结果两组Hp—IgG阳性率及血浆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凝血指标除纤维蛋白原(FIB)外无明显差异。结论Hp的感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ushing溃疡的发病率,亦可影响FIB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对帕金森病(PD)病人脑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能力、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P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BS治疗。比较两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二部分(UPDRSⅡ)、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脑血管储备能力[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屏气指数(BHI)]、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双侧上下肢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波幅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末梢波幅]、药物剂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延迟回忆评分、屏气后Vm、BH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短于对照组,运动神经末梢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末梢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左旋多巴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S治疗帕金森,可改善病人运动症状,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改善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减少抗PD药物应用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延迟回忆,对其他认知功能领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普米克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消除气道炎症反应,抑制早期和晚期哮喘反应,修复损伤的上皮和促进气道纤毛的再生.我院哮喘门诊2004年1月~2006年1月共接诊哮喘患儿105例,分别应用小剂量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和常规治疗,结果表明,小剂量吸入普米克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肯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炎性因子在急性脑卒中致MODS病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致全身炎症反应(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程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分为单纯脑卒中组、SIRS组、MOD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寨6(IL-6)水平。另选25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结果MODS组、SIRS组、单纯脑卒中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结论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急性脑卒中致SIRS、MODS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因子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陷窝蛋白-1(caveolin-1, Cav-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90 d时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Cav-1水平,在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对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应用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低血清 Cav-1水平与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16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16例(68.5%),年龄50~83岁,平均(63.4±9.1)岁,平均血清Cav-1水平为(5.483±2.617)ng/ml。转归良好组83例(49.1%),转归不良组86例(50.9%)。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皮质下梗死(60.5%对43.4%;χ2=4.944,P =0.026)、弥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 CT 评分(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DWI-ASPECTS)≤7分(58.1%对40.9%;χ2=4.984, P =0.026)的患者比例以及年龄[(65.5±8.9)岁对(61.2±10.7)岁;t =2.793,P =0.006]、基线收缩压水平[(140.6±17.2)mmHg 对(134.9±13.4)mmHg;t =2.368,P =0.019;1 mmHg =0.133 kP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4.8±3.4)分对(3.9±2.2)分;t =2.211,P =0.036]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而血清 Cav-1水平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4.9±2.3)ng/ml 对(6.1±2.1)ng/ml;t =2.977,P =0.003]。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 Cav-1水平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1.157,95%可信区间1.016~1.319;P =0.028)。结论血清 Cav-1水平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研究证明,在不同原因所致的休克中,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有不同反应。全身性感染、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炎症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临床预后呈明显正相关;而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急性脑梗死290例患者,应用MMSE筛查出入院3d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对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22.9%;年龄、糖尿病史、卒中或TIA史、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面积大、左半球梗死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年龄、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史、多发性脑梗死体积、梗死面积大、左半球梗死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副蛋白血症性神经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副蛋白血症与数种周围神经病(PN)有关,在PN患者中识别单克隆球蛋白(M蛋白)的存在很重要,M蛋白持续增高可能与未定性的单克隆球蛋白病(MGUS)和PN同时存在。因此,MGUS多发性PN被认为是M蛋白所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本文就PN患者体内M蛋白的存在进行阐述,同时简要分析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脂康胶囊对不同体质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LDL亚型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AIS患者,按中医体质辨证将其分为湿热体质组46例与平和体质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口服血脂康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LDL亚型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LDL1、LDL6及LDL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平和体质组的LDL2、LDL3、LDL4、LDL5水平均高于湿热体质组(均P<0.05)。治疗后,平和体质组的LDL3、LDL4、LDL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而平和体质组的LDL1、LDL2、LDL6及LDL7水平及湿热体质组的所有LDL亚型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血脂康胶囊可有效地降低平和体质AIS患者LDL3、LDL4及LDL5的水平,但其对湿热体质AIS患者各LDL亚型水平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