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以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 2)监测为目标导向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术后神经重症集束化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SaSAH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神经重症监护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rScO 2为目标导向的神经重症集束化管理干预,包括神经系统专科监测、血流动力学管理、体温管控、癫痫的预防与控制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术后随访90 d时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改良Rankin量表(mRS)、细化型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E)]、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ICU住院时间)及安全性评价指标[迟发性脑缺血(DCI)、颅内感染、脑积水、死亡]的差异。结果共209例SaSAH手术治疗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纳入入组。试验组104例,其中98例获得临床随访,失访6例;对照组105例,其中98例获得临床随访,失访7例。两组研究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ICU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如DCI、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6)d比(15±8)d,3.1%(3/98)比10.2%(10/98)、4.1%(4/98)比12.2%(12/98);t=-2.775,χ^2值分别为4.037、4.356,P值分别为0.006、0.045、0.037];试验组在随访90 d时的mRS评分及GO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3.6±0.9)分比(4.1±0.8)分,(6.2±1.8)分比(5.5±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15)。结论以rScO2监测为目标导向的SaSAH术后神经重症集束化管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改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脑电阻抗监测技术是基于生物电阻抗测量的成像技术,其利用生物体液的导电性监测脑部生理、病理状况,产生整个区域的阻抗图或阻抗变化图,具有无创、安全、可实现对脑电阻抗动态、实时监测等优点。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脑水肿是其常见的致死、致残并发症之一。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发生可导致病死率高达80%。扰动系数作为脑电阻抗的监测指标,它的波动反映颅内水肿的变化,将该技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实时判断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提高脑梗死早期脑水肿诊断的准确性与治疗的有效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血管介入模拟器workshop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的综合教学模式在神经介入进修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至2019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的无神经介入手术经验的59名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33名实验组学员采用CBL-血管介入模拟器-workshop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进行培训,26名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模式(理论授课、操作示范、教师评价)进行培训。进修结束时通过神经介入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以及培训效果与满意度问卷,评价临床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神经介入理论和技能考核的多个单项成绩和总分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组手术决策能力、病例评估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知识掌握能力、手术熟练程度、教学法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入路穿刺单项考核成绩、提高学习兴趣和锻炼临床思维测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BL 教学法结合模拟训练器 workshop应用于神经介入带教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进修学员提升专业知识和手术操作技能,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磁扰动系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85例)及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43例)、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38例)、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30例)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开通术患者196例,经全脑血管DSA证实为颅底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根据机械开通术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将196例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40例)和无出血转化组(15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发病至治疗时间、电磁扰动系数,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机械开通术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机械开通术后行电磁扰动系数动态监测,采用24 h持续动态监测1~3 d,此后3次/d,15 min/次,共监测7 d。该研究以术后首次监测值为目标值。电磁扰动系数正常范围为125~145。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转化组心房颤动比例大于无出血转化组[27.5%(11/40)比12.8%(20/156)],入院时NIHSS评分[(15.2±2.6)分比(12.4±2.4)分]、电磁扰动系数水平高于无出血转化组[(153±23)比(128±19)],术前ASPECTS水平低于无出血转化组[(6.4±2.3)分比(7.4±1.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以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为因变量,将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由低到高)、术前ASPECTS(由低到高)、电磁扰动系数(由小到大)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OR=5.070,95%CI:1.800~14.277,P=0.002)、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OR=1.198,95%CI:1.034~1.388,P=0.016)、电磁扰动系数增大(OR=1.061,95%CI:1.038~1.085,P<0.01)是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术前ASPECTS升高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OR=0.671,95%CI:0.509~0.883,P=0.016)。(3)ROC曲线下面积以0.5作为参考界值,电磁扰动系数曲线下面积为0.797(P<0.01),电磁扰动系数的最佳预测值为143,其敏感度为67.5%,特异度为78.8%。结论电磁扰动系数升高可尝试用于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应结合头部CT检查结果进行明确,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颅内压相关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24 h持续动态颅内压相关参数监测5~7 d,并根据第1天的脑灌注压(CPP)平均值将患者分为低灌注组(CPP<60 mmHg),中灌注组(CPP 60~70 mmHg),高灌注组(CPP>70 mmHg),根据患者是否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分为实施组和未实施组。比较不同CPP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颅内压相关参数与CPP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颅内压相关参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价值。结果 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PP低灌注组9例(18.8%),CPP中灌注组14例(29.2%),CPP高灌注组25例(52.1%)。3组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颅内压(ICP)、压力反应指数(PRx)、平均颅内压波幅(MWA)、压力波幅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颅内压(ICP)监测联合目标温度管理(TTM)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2例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1~5 d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患者行ICP实时监测联合TTM(使核心温度控制在33~35 ℃)等多模态监测的神经重症综合治疗管理, 对照组患者行单纯ICP实时监测, 2组患者ICP监测时间均为5~7 d, 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并依据ICP的实时变化趋势采取阶梯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同时间ICP、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监测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观察组患者的ICP较对照组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天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的ICP均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寒战、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较高, 血压不稳、脑心综合征、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1]。本病属中医"喘证"、"结胸"、"暴喘"、"喘脱"范畴。现将ARDS病因病机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临床医学课程(problem-originated clinical medical curriculum,PCMC)教学法联合PDCA[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循环在神经重症进修人员颅脑超声临床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入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培训的32名进修医师按照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14人)和观察组(18人)。观察组接受PCMC教学法与PDCA循环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颅脑超声临床培训,对照组采用演示示范、学员操练及教师评价的传统教学方法。在结业前1周,比较两组进修学员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测评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的差异,评估临床教学培训效果。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进修学员颅脑超声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的各单项成绩及总成绩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在7项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修学员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MC教学法与PDCA循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提高颅脑超声临床教学培训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