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曹燕滔  李振洲  张昕 《武警医学》2007,18(7):488-488
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exertion-induced dystonia,PED)是阵发性运动障碍的一个类型,临床罕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不全、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或舞动样动作,由长时间运动所诱发。我科收治脑梗死致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肌张力障碍1例,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唑吡埘为咪唑吡啶类催眠约,由于起效快,副作用少,不影响正常的睡眠结构,是失眠症的理想药物之一。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唑吡坦的不良反应逐渐被认识。现报道服用唑吡坦后出现夜游症患者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吸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吸烟组和对照组,利用二维超声测量双侧颈总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数目。结果吸烟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斑块数目较对照组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吸烟可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张振文  陈振需  曹燕滔 《武警医学》2005,16(12):891-893
 目的对原发痛风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病例选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痛风门诊就诊的165例新患者,资料处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病年龄范围24~72岁,男163例,女2例.首发部位以第1跖趾关节最常见138例(86.3%).原发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及家族史、冠心病及家族史、目前收缩压和舒张压、BMI、尿酸排泄分数、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部位的外伤史、痛风家族史、TG、TC、LDL、VLDL的升高及HDL2-C的降低.结论国人对于原发痛风的危险因素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5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TIA)在临床中较常见,其症状以眩晕最为常见,有时仅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走路不稳等含糊症状,且就诊时症状体征多已消失,而难以诊断或不被患者及医生重视。我们对住院治疗的55例患者做了TCD及有关影像学检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观察比阿培南治疗中重度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患有中重度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应用亚胺培南治疗,试验组应用比阿培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痊愈率(88%)和细菌清除率(94%)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50%)和细菌清除率(6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比阿培南治疗中重度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将40例M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40 mg静滴,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塞通400 mg静滴.发现治疗组MMsE评分在治疗后15、30 d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认为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基本痊愈25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6,P<0.05).观察组的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唑吡坦引起睡行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名78岁男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入院后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维生素B1、腺苷钴胺、七叶皂苷钠及血塞通注射液。患者因入睡困难睡前服用唑吡坦。在服用唑吡坦的3d中,第1天,患者服用唑吡坦10mg后,1h内入睡,而3h后患者于睡眠中起床行走并和人交谈,但事后对此毫无记忆;第2天,患者服用唑吡坦5mg,未发生上述行为;第3天,患者再次服用唑吡坦10mg,5h后又出现上述行为。停用唑吡坦后,该行为未再出现。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2型糖尿病呈逐年增多趋势 ,2型糖尿病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已得到公认。我们将 318例以急性脑梗塞入院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 (DM)与非糖尿病组 (N -DM) ,就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了分析。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本院 1996年 6月~ 1999年 6月以来以急性脑梗塞入院者 ,DM组 74例 ,男 40例 ,女 34例 ,年龄 31~ 87岁 ,平均 6 3 2 4± 9 89岁 ,其中 13例为入院后确诊糖尿病 ,余均有 1~ 2 3a糖尿病史。N -DM组2 44例 ,男 16 7例 ,女 77例 ,年龄 30~ 85岁 ,平均 6 0 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