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病情和感染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的发病后<24 h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观察<2周的感染并发症及病情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并记录不同时间点NIHSS、APACHEⅡ和GCS评分;设立同期住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中的头晕患者(均经头颅MRI排除急性脑卒中)作为对照组.结果 入选急性脑卒中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39例,在观察的第1、2、4、6、14天,单核细胞HLA-DR表达,卒中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卒中组和出血性卒中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第1、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4、6、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死亡患者HLA-DR表达进行性下降,第2、4天HLA-DR表达值与相应时间的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LA-DR表达值与相应时间的GCS、APACHEⅡ评分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即存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单核细胞免疫抑制对卒中后感染的发生有促发作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持续下降的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徐海清 《新医学》2005,36(12):708-708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3岁。因腰、腹部绞痛5小时于2004- 12-20 10:00收入院。5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起腰、腹部持续绞痛,就诊我院。曾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咖啡样呕吐物,无伴发热、胸闷、心悸及腹泻。门诊疑诊心绞痛,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肌内注射利血平及山茛菪碱, 疼痛未能缓解,遂以腹痛待查于10:00收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3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种临床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关系.方法 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种临床危险因素在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中的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Hunt-Hess临床分级、Fisher‘s CT分级、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积极预防SAH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对临床分级及Fisher‘s CT分级较高者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SAH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乳晕乳头去表皮双菱形皮瓣填充支撑治疗乳头内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去表皮皮瓣填充乳头组织及乳头下基底支撑组织治疗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乳头内陷14例,采用乳晕乳头去表皮双菱形皮瓣,翻转一侧皮瓣填充乳头组织,翻转另一侧皮瓣填充乳头下基底支撑组织,同时收紧乳头根部去表皮的创缘以缩小乳头基底的周径。结果14例乳头内陷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乳头血运障碍。随访2个月-2年,乳头内陷无复发,乳头外形医患双方均满意,乳头感觉无障碍。结论采用乳晕乳头双菱形去表皮皮瓣填充支撑治疗乳头内陷操作简单,乳头形态自然,血运无障碍,感觉功能正常,切口瘢痕不明显,哺乳功能得以保留,符合理想的乳头内陷矫治术的5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变化及其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卒中相关性感染(SAI)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发病24 h内收入NICU的急性卒中患者53例,记录其入院第1、2和3天的NIHSS评分;以同期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头晕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后1周内是否发生感染,将卒中患者分为感染组24例和非感染组2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入院第1、2、4、6和14天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HLA-DR表达对SAI的预测价值.结果 卒中组入院第1天HLA-DR表达即下降,之后逐渐上升,至第14天仍低于对照组(P<0.001).卒中组中的感染组患者病后第4天HLA-DR降至最低,为(49±16)%,之后逐渐上升,第14天上升至(60±21)%,仍低于卒中组中的非感染组的(77±9)%(P=0.004);非感染组病后第2天HLA-DR亦降至最低(58±17)%,之后逐渐上升,第14天上升至(77±9)%.以第2天单核细胞HLA-DR表达低于57%为临界点,其对卒中SAI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敏感性83%,特异性83%,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P<0.001).卒中组入院第1天和第2天NIHSS评分与相同时间点HLA-DR表达均呈负相关(第1天r=-0.442,P=0.001;第2天r=-0.424,P=0.002).结论 卒中患者急性期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下降,HLA-DR表达的下降对SAI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副乳房畸形的疗效。方法对于副乳房内无乳腺组织者采用脂肪抽吸术,对伴有乳腺组织者先采用脂肪抽吸术吸除副乳房内脂肪组织,然后自切口内掏出乳腺组织予以切除。结果所有140例副乳房畸形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无血肿、感染等情况发生,随访1~12个月,副乳包块无复发,皮肤无松驰,瘢痕轻,医患双方均满意。结论采用脂肪抽吸后再将乳腺组织掏出予以切除的方法治疗副乳房畸形,效果好,切口小,瘢痕轻,符合美学的要求,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我院NICU自2007年开展了强化防脱管护理,分析之前与之后各t年(分别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非计划性拔管病例。结果第一阶段非计划性拔管19例,发生率为8.64%,第二阶段非计划性拔管9例,发生率为3.75%,第二阶段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第一阶段(P〈0.01)。结论针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原因给予综合性强化防脱管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改善NICU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卒中患者早期(住院后1周内)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137例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急性重症卒中患者。2次/d测量腋下体温≥37.5℃,或单次测量体温〉37.8℃定为发热。在Commichau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发热进行分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任何原因发热、明确的感染性发热和不明原因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任何原因发热者共89例,发生率为65.0%。其中明确的感染性发热者有67例,发生率为48.9%;不明原因发热的有21例,发生率为15.3%;明确的非感染性发热1例,发生率为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量≥30ml和深静脉置管,是任何原因发热的临床高危因素;年龄〉65岁、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量≥30ml、深静脉置管和发热前入住NICU天数,是确定的感染性发热的临床高危因素;脑中线移位、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2.0×10^9/L,是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高危因素。结论不同原因导致急性重症卒中患者的发热危险因素不同,应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婴儿良性癫痫的发作特征、治疗反应及本病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1998—03/2002—12,对2岁内起病,排除高热惊厥、婴儿痉挛症及发育异常的婴儿惊厥进行临床观察、脑电图监测、用药效果,在3岁后进行了智力测定。结果经临床观察12例患儿确诊为婴儿良性癫痫。其中表现为全身性惊厥者5例,发作时间多为入睡前或凌晨;口一咽自动症3例;阵发性青紫4例,均发生在白天。全部病例均为短期内频繁发作,无癫痫持续状态。其中8例脑电图正常;2例发作期出现一侧和双侧枕叶局限而持续的棘慢波;2例出现一侧性颞区小尖棘波,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11例接收抗癫痫单药治疗,平均用药时间1年,1例未用任何药物治疗,全部患儿起病1年内发作均消失。并在3~6岁内接受了智力测定。与正常儿童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9.032,P&;gt;0.05)。结论婴儿良性癫痫临床特征明显,患儿的智力发育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睡眠障碍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婴幼儿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婴幼儿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2003年11月至2004年5月进行健康查体的儿童中抽取的睡眠障碍婴幼儿101人作为病例,对照组为同期查体的无睡眠障碍婴幼儿,应用自行设计的婴幼儿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在101名睡眠障碍儿童中,有入睡时间过长问题的婴幼儿最多,其次是夜醒、易出汗的儿童;影响婴幼儿睡眠障碍的因素涉及各个方面,如父亲的职业等;一些睡眠行为如睡眠时需要拍抱、摇晃等也影响着婴幼儿的睡眠障碍;结论应重视婴幼儿睡眠障碍的问题,鼓励父亲多参与婴幼儿的看护过程,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以提高婴幼儿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