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张梦茵  吴巍  吴云林 《肝脏》2014,(2):126-127
各种原因导致的门脉高压症,特别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都会产生食管静脉曲张,部分患者因曲张静脉破裂引起大量出血甚至死亡。控制和减少此类出血的有效方法就是消退或根除食管静脉曲张。经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皮圈结扎术(EVL术)应用于临床已20余年,消退食管静脉曲张需要多次结扎治疗,但很少能完全根除静脉曲张,其原因包括采用传统的螺旋形结扎方法不能全部离断食管曲张静脉的相互交通支、皮圈弹性下降未能使结扎的曲张静脉血流完全阻断等,临床上往往中断结扎治疗或待曲张程度减轻后改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EIS术)。为有效控制食管曲张静脉再出血以及为多项外科手术治疗创造条件,迅速消退及根除食管曲张静脉显得特别重要。我们采用中、重度曲张静脉水平型双环结扎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能有效阻断曲张静脉内血流,迅速消退食管静脉曲张。现结合病例介绍这种改良的内镜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门脉高压)均可产生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其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35%~80%,病死率高达50%。首次出血存活的患者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1年复发率达50%~80%,积极处理后再出血的概率仍高达30%[1]。胃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低于食管静脉曲张,见于5%~33%的门脉高压患者,其中10.0%~36.0%的患者会在数年内发生破裂出血[2]。食管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对连续100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后接受内镜下硬化剂聚桂醇治疗的患者开展临床随访研究,评估聚桂醇治疗后对PHG的影响.[结果]注射聚桂醇前33例患者存有PHG(33%);初次注射聚桂醇治疗后PHG患者为74例,其中新增轻度PHG患者41例;2次及以上注射聚桂醇治疗后PHG患者达88例,经注射聚桂醇后PHG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注射聚桂醇的次数与PHG的发生相关(P<0.01).[结论]内镜下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术(EI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在控制出血和消退曲张静脉的同时,具有产生和加重PHG的可能,但大多为轻度PHG.患者经硬化剂治疗后控制出血,全身状况好转后应择期手术治疗或长期应用降门脉压药物,控制和改善PHG,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和PHG出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调查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及确诊时间。了解其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国际差距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病理诊断为胃癌患者共1279例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首次就诊的症状(按照常见“胃癌报警症状”: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呕血黑便、乏力纳差等进行分类),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胃镜活检或者外科手术病理确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患者就诊及确诊因素。结果1279例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腹痛556例(43.47%)、饱胀、反酸、嗳气389例(30.42%);黑便、呕血、乏力205例(16.03%),进食梗阻感、恶心呕吐87例(6.80%),体检发现肿瘤指标升高42例(3.28%)。就诊时间平均为(1.25±0.55)个月,就诊时间与患者症状、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相关。确诊时间平均为(4.76±1.85)个月,确诊时间与患者就诊时间、首次就诊是否采用胃镜检查等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症状(OR=1.545,95%CI:1.341~1.781)、医疗费用支付途径(OR=1.939,95%CI:1.021~3.681)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危险因素。就医距离(OR=1.695,95%CI:1.509~1.989)、首次就医选择胃镜检查(OR=1.008,95%CI:1.049~1.124)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出现症状以腹痛、饱胀反酸嗳气、呕血黑便乏力为主,就诊和确诊时间较国外时间长,与患者对胃癌认识及胃镜检查意识、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