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神经外科教学实践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神经外科1班35名学生为对照组,选取2019级神经外科1班35名学生为试验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教学指导,试验组实施案例教学,对比学生成绩及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生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对照组(P <0.05),其中,试验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分别为(91.36±1.25)分和(93.12±5.85)分。对照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分别为(72.85±3.58)分和(76.21±1.12)分,且试验组学生对实习带教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试验组总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0.00%。结论研究证实,神经外科教学指导过程中,予以案例教学法指导效果显著,可满足临床教学实施需求,所以可推广到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小脑后下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的39例破裂小脑后下动脉瘤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Raymond-Roy分级(R-R分级)评价即刻栓塞程度(Ⅰ级为动脉瘤完全栓塞,Ⅱ级为瘤颈残留,Ⅲ级为动脉瘤瘤体显影),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采用DSA进行影像学随访,出院时及随访期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预后(GOS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较差)。结果16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和1例近端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术,3例远端动脉瘤和11例近端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6例近端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2例近端动脉瘤行单纯支架置入术。17例行载瘤动脉闭塞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及血管闭塞成功,其余22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RⅠ级栓塞12例(54.5%),R-RⅡ级栓塞6例(27.3%),R-RⅢ级栓塞4例(18.2%)。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0.3%(4/39),均发生于入院Hunt-Hess分级Ⅳ~Ⅴ级的患者(8例)中。出院时预后良好率为76.9%(30/39)。除4例患者出院前死亡,3例患者失访外,32例患者经过2~49个月(中位数6个月)的临床随访,随访期间无再出血发生,30例(93.8%)随访时预后良好。载瘤动脉闭塞术及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占比分别为2/11、3/9,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血管介入治疗是治疗小脑后下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策略的制定应根据动脉瘤的位置、载瘤动脉的走向而定,术后应定期行血管造影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在舱室内大鼠颅脑爆炸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探讨其在舱室颅脑爆炸伤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8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单纯致伤组(n=40)和致伤+GSNO治疗组(n=40);采用二硝基重氮酚(DDNP)纸质点爆源在模拟装甲舱室爆炸,建立颅脑爆炸伤模型。伤后1、6、12、24、48小时取标本。测定脑组织中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浓度;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致伤组伤后1小时脑组织TNFα-、IL-1β、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伤后12小时升高达峰值(P0.01),伤后48小时脑组织TNF-α、IL-1β浓度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致伤组伤后1小时脑组织SOD活性即显著降低(P0.01),致伤后12小时降低至最低值(P0.01),伤后48小时仍低于正常值。致伤组脑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脑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给予GSNO治疗后各时间点脑组织TNF-α、IL-1β、MDA浓度均较致伤组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或P0.05)。治疗组脑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等表现均较单纯致伤组轻。结论舱室颅脑爆炸伤后可导致大鼠严重的继发性脑损伤;而早期给予GSNO可明显减轻脑组织炎性损伤和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从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爆炸致密闭舱室内大鼠瞬时高加速度负载后早期空间记忆变化,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制作爆炸致密闭舱室内大鼠(坐姿)瞬时高加速度负载时脑损伤模型;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00mgTNT爆炸当量致伤组(致伤组)、800mgTNT爆炸当量致伤+座位悬空组(减震组),每组8只;利用wavebook516A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舱室内座位加速度大小,作为大鼠加速度负载评价指标;伤前7天为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训练期,伤后1小时进行空间探索实验,记录大鼠穿越平台次数(Thenumber of times of crossing the platform)与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整个游泳时间的百分率(The percentage of thetime spent on the target quadrant to the total swimming time);空间探索实验结束后大鼠被处死,取脑固定,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情况。结果致伤组座位加速度峰值为(13109±1167)g,作用时间为(11.08±1.43)ms,减震组座位加速度峰值仅为(4.0±1.2)g,作用时间仅为(0.34±0.08)ms;穿越平台次数:对照组(4.75±1.75)次,减震组(3.88±1.13)次,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致伤组(1.13±0.64)次存在显著差异(P0.01);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率:对照组(53.93±13.72)%,减震组(49.60±10.75)%,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致伤组(22.20±10.82)%存在显著差异(P0.01);尼氏染色示致伤组海马CA1区存在锥体细胞急性损伤或坏死性改变,而减震组、对照组则无此改变。结论爆炸致密闭舱室内大鼠瞬时高加速度负载后早期可出现空间记忆障碍,这一结果有助于提高对装甲车辆触雷爆炸、底板未击穿时乘员仍可能遭受轻度创伤性颅脑损伤(mild-TBI)的认识,对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舱室内爆炸致大鼠脑血流量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舱室内爆炸致伤后大鼠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6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舱内组、舱外组,S-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 GSNO)治疗组,各48只,采用DDNP纸质点爆源在模拟装甲舱室和舱外开阔地爆炸建立颅脑爆炸伤模型.GSNO治疗组为舱室内致伤后立即给予GSNO 50 μg/kg腹腔内注射.另设正常对照组(16只);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伤前、伤后1、6、12、24、48 h CBF和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浓度,取脑组织测脑水肿指数并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舱内组伤后1 h CBF较伤前明显降低,达最低值(P<0.01),伤后24 h 仍低于伤前(P<0.01).舱外组伤后1 h CBF降低达最低值(P<0.01),伤后12 h恢复至伤前水平.2组CBF在伤后1、6、12、24 h存在显著差异(P<0.01).舱内组经GSNO 治疗后CBF明显升高,在伤后1、6、12、24 h存在显著差异(P<0.01).舱内组血浆NSE浓度及脑水肿指数均在伤后6 h 达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48 h仍高于对照组(P<0.05).舱外组则在伤后12 h达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48 h恢复致伤前水平.舱内组血浆NSE浓度及脑水肿指数均较舱外组升高显著(P<0.05).舱内组经GSNO治疗后血浆NSE浓度及脑水肿指数明显降低(P<0.01).病理学观察舱内组可见明显脑水肿改变, 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神经元皱缩、变性、坏死、周围间隙明显增宽等改变.舱外组及治疗组均仅见少量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舱室内爆炸较开阔环境地爆炸大鼠脑血流量下降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脑血流量的下降可能参与了大鼠颅脑爆炸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治疗202例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恢复良好,复查头颅CT钛网与颅骨均紧密贴合良好,头部外观满意.病人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02例发生头皮下积液6例,局部感染1例,脑内小血肿2例,术区硬膜外小血肿3例,分流术后病人并发大量硬膜外血肿2例,术后癫痫大发作2例.无钛网外露、松动、变形,无咀嚼疼痛、张口受限等不良反应.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可降低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爆炸致舱内大鼠高加速度负载时脑损伤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爆炸致舱内大鼠高加速度负载时脑损伤的病理特点,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引爆密闭舱室下方聚能盘内点爆源,模拟装甲车触雷爆炸,制作爆炸致舱内大鼠(坐姿)高加速度负载时脑损伤模型;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00 mg TNT爆炸当量致伤组(400 mg组)及800 mg TNT爆炸当量致伤组(800 mg组),每组16只,其中8只用于测量舱室内座位与大鼠头颅的加速度峰值(PA)及持续作用时间(TD),于伤后6 h处死,取脑、脊髓组织行病理检查,对海马CA1区正常锥体细胞记数及组织损伤分级,另8只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400 mg组PA座位为(5745±1036)g,TD座位为(6.87±0.58)ms,PA头颅为(701±309)g,TD头颅为(1.00±0.14)ms;800 mg组PA座位为(13 109±1167)g,TD座位为(11.08±1.43)ms,PA头颅为(3383±935)g,TD头颅为(1.32±0.18)ms,两组数据对应参数之间差异显著(P<0.01).伤后6 h大鼠大体解剖无明显异常,但光镜下大脑、脊髓存在神经元急性损伤改变,800 mg组电镜下还见大脑毛细血管、轴索损伤.海马CA1组织学损伤分级:800 mg组>400 mg组>对照组;神经元密度:800 mg组<400 mg组<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第1~4天 800 mg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学习记忆曲线右移,延后1 d趋于稳定,经过平台次数及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减少(P<0.05);400 mg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爆炸致舱内大鼠高加速度负载时大鼠可出现轻度弥漫性脑损伤,可能产生相应的早期症状或晚期后遗症,可推得装甲车辆触雷爆炸底板未击穿、变形小时乘员存在脑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小型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8例中小型急性硬膜外血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微创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结果本组全部治愈,无继发出血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治疗组血肿清除时间、头痛持续天数、平均住院日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下降。治疗组未用甘露醇等脱水利尿剂,对照组使用甘露醇(6.6±2.8)d。结论无手术禁忌证的中小型急性硬膜外血肿应积极予以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常见的需要神经外科治疗的疾病之一,包括手术在内的传统治疗效果具有不确定性。根据CSDH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该病术后复发率最高可达到33%,甚至有患者因复发不得不多次手术。随着血管内治疗的兴起,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术为CSDH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不论是单独治疗还是辅助外科手术治疗,均有效降低了CSDH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92-95]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o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著.本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采用MVD治疗三叉神经痛400余例,出现并发对侧半卵圆中心脑出血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