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DHJSD)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中Wnt/β-连环蛋白(β- 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DHJSD治疗骨关节炎(OA)的机制。方法?选取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HJS组、模型(M)组、硫酸氨基葡萄糖(GS)组和正常(NC)组。除NC组外,其余3组予双膝关节腔内注射0.2 mL 4%木瓜蛋白酶法建立KOA模型。造模后DHJS组予DHJSD灌胃,GS组予GS灌胃,NC、M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进行双膝关节X线扫描,观察大鼠膝关节影像学变化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介素-1β(IL-1β)含量,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法观察膝关节软骨病理改变并进行Mankin评分,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组织中Wnt/β- 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M组大鼠膝关节间隙狭窄,软骨层损耗,X线评分、Mankin评分升高(P<0.05),DHJS组和GC组上述改变减轻,X线评分及Mankin评分下降(P<0.05);DHJS组血清及软骨MMP-13含量减少(P<0.05);下调软骨β-catenin、Wnt3a mRNA水平以及β-catenin、IL-1β蛋白表达水平(P<0.05),上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DHJSD能通过下调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MMP-13表达、促进BMP-2表达,从而改善大鼠KOA的影像学及病理学改变,发挥软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7岁,因“全身多关节对称性肿痛伴四肢乏力、肌肉酸痛2周”于2015年5月首次就诊于我科。患者2周前开始出现双侧手多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肿痛,曾至外院予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后关节肿痛逐渐加重,并累及双侧膝、踝关节,伴乏力、肌肉酸痛、肢体活动困难,同时出现双侧手掌、指腹、甲周及背部皮疹,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狼疮方治疗热毒血瘀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SLE患者69例,根据患者服用狼疮方的疗程分为3组,每组23例:对照组(未服用),短疗程组(≤15 d),长疗程组(>15 d),统计各组2、4、6个月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西药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同时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含量。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激素用量均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疗程组6个月后血CRP水平比短疗程组、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长疗程组Ig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个月后WBC水平下降明显低于长疗程组(P<0.05)。3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3.04%、4.35%、8.70%。对照组2例出现肝功能损害,1例上消化道出血。较于对照组,服用狼疮方的两组患者血清中BLyS、APRIL含量明显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服用狼疮...  相似文献   
4.
动物模型研究是深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发展机制的最有效途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佐剂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等是目前广泛应用于RA研究的动物模型。但这些模型之间有太多差异,与人类RA也不同,并且胶原、佐剂等诱导剂并不是人类RA真正的启动抗原,所以这些模型不能真正代表人类RA的发生发展过程。瓜氨酸化蛋白作为启动RA免疫炎症反应的候选靶抗原,产生的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s)能直接或间接介导软骨侵蚀、骨质破坏,在RA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以瓜氨酸化蛋白为抗原诱导剂所建立的关节炎模型应更具代表性。故本文对现有的一些瓜氨酸化蛋白及其短肽诱导性RA动物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及RA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中医肢体痹的典型代表,但对痹病本质尚缺乏中医基础研究。笔者通过对目前RA的中西医文献总结、归纳,认同致痹因子相当于炎症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因子。由此认为炎症可能导致了纤维化,即"气血痹阻",如血管翳纤维化导致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灼热等症状。参考血管生成在癌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解释"气滞血瘀"在RA中的作用,可能成为痹病的现代医学本质之一。亦期待以上较为合理的假说,有助于中医痹证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工风寒湿热因素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中医证型的影响,探讨风寒湿热环境的致病实质。 方法 24 只 SPF 级雌性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BC)组、风寒湿环境(FHS)组、风湿热环境(FSR)组,阴性对照(NC)组,每组 6 只,除 NC 组外,对其余 3 组进行 CIA 造模,造模成功后进行人工气候箱干预,BC 组与 NC 组置于 SPF 环境中、FHS 组接受人工 FHS 环境干预、FSR 组接受人工 FSR 环境干预,每天 2 次,每次 2 h,连续干预 14 天。 观察测量各组在实验过程中关节炎指数(AI),人工气候箱干预结束后进行双踝关节皮肤红色值(a 值)、双踝关节 X 线、血清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与热休克蛋白 70(HSP70)、关节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检测。 结果 与 BC 组比较,FSR 组 AI 值更快达到峰值、峰值维持时间长、下降幅度慢(P<0.05),FHS 组 AI 值与之相反(P>0.05);FSR 组 a 值、X 线评分、血清及滑膜组织 HSP70 含量均高于 BC 组(P<0.01),FHS 组血清及滑膜组织 HSP70 含量低于 BC 组(P<0.05);4 组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不表达 HIF1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病理提示 3 组 CIA 大鼠细胞增生以炎症细胞为主,FHS 组大鼠病理评分较 BC 组低(P<0.05),FSR 组大鼠病理血管翳增生明显、骨质破坏较严重,病理评分较 BC 组高(P<0.05)。 结论 风寒湿热环境刺激能影响 CIA 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候;CIA大鼠基础属性为热,经 FSR 刺激后具有显著的热痹证候演变过程,可作为热痹模型,其实质与 HSP70 上调有关;经 FHS 刺激后并未表现寒痹证候特点,不能作为寒痹模型,其致病实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