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利用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测量正常甲状腺含碘量,计算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含碘量的碘比值,为高碘或缺碘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宝石CT,对来自潍坊医学院的226例怀疑颈部或颈椎疾病患者进行能谱扫描,扫描范围包括甲状腺,胸锁乳突肌.其中男119例,女107例,年龄18 ~ 77岁,平均年龄(46±17)岁.将扫描数据传至AW 4.4工作站,利用GSI Viewer软件处理,找出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的最佳对比噪声比及其所对应的单能量图像,在碘基图像上测量甲状腺左右叶、两侧胸锁乳突肌含碘量,计算二者含碘量比值.结果 甲状腺左右叶总含碘量为(1.5233±0.4318)mg/cm3,其中左叶为(1.5230±0.4271)mg/cm3,右叶为(1.5236±0.4365)mg/cm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84,P>0.05).男性甲状腺含碘量为(1.6395±0.4105)mg/cm3,女性为(1.4238±0.3832) mg/cm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43,P<0.01).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含碘量的碘比值为96.6271±33.2442,其中男性比值为94.6250±37.3621,女性比值为98.0000±29.073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17,P>0.05).随年龄增长甲状腺含碘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6,P< 0.01);其中<40岁组[(1.7256±0.4631) mg/cm3]甲状腺含碘量高于40~60岁组[(1.4517±0.3643 )mg/cm3]和>60岁组[(1.4368±0.3465)mg/cm3,q值分别为5.6195、5.4158,P均<0.0l].结论 宝石CT能谱成像能测定甲状腺含碘量,反映人体碘水平,对高碘或缺碘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强CT评价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血管生成以及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bcl-xl表达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8例共40个经病理证实且行动静脉双期CT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以及bcl-2和bcl-xl的表达情况,将CT增强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灶的平均MVD为39.3±8.40,bcl-2和bcl-x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11?/40)和50%(20/40)。bcl-2和bcl-xl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在bcl-xl表达的阴性组和阳性组,MVD分别是34.70±8.13和41.34±6.95,存在明显差异(P<0.05)。CT显示的病灶大小与bcl-xl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关系(P<0.05);另外CT显示的病灶边缘欠清组、瘤内出现液化坏死组以及侵袭转移组的MVD分别大于病灶边缘清晰组、瘤内无液化坏死组及无侵袭转移组(P<0.05)。结论:FⅧRA、bcl-2和 bcl-xl等蛋白在HCC组织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CT在一定程度上评价HCC的血管生成价值要大于评价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5例颈椎骨骼标本的解剖观察和对200例颈椎钩椎关节斜位X线片的测量后,认为锥椎关节斜位摄片方法。对显示钩突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变形所致钩椎关节病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12例胃平滑肌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2例胃平滑肌瘤(良恶性各6例)的CT表现,结果 根据CT表现,胃平滑肌瘤分为3型,壁外型(浆膜下型)腔内型和混合型,本组壁外型5例,腔内型2例,混合型5例均表现为胃内或胃外大小不等,圆形或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块。结论胃平滑肌瘤是上腹部肿块的常见原因之一,CT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壁外型胃平滑肌瘤CT应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6.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研究(附69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直径小于3cm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SPN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分析经CT扫描、CT导引下肿块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3cm的SPN69例。结果:良性结节15例,恶性结节54例;良性结节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分叶少而浅,结节内钙化多见,边缘多数有长毛刺;恶性结节形态多不规则,分叶多且深,周围以短细毛刺常见,胸膜凹陷征、其内空泡征、血管截断或聚集征较常见。结论:CT是鉴别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的一种理想检查方法,对多数肺结节可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低位梗阻性黄疸胆胰管扩张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位梗阻性黄疸临床上很常见,病因复杂.本研究着重对123例低位梗阻性黄疸SCT图像的胆管扩张特点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旨在提高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性,以便能对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应用64排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5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2型糖尿病患者73例,男44例,女29例,年龄45~79(64.9±10.5)岁,合并冠心病者59例.按照AHA冠状动脉15分段法,分析59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在64排CTCA上的表现特点,并与非糖尿病冠心痛的冠状动脉病变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表现为多支冠状动脉血管或者单支多节段狭窄,以钙化斑块和/或混合性斑块多见.而非糖尿病组单支多见,病变较局限.结论 64排CTCA是一种安全、无创、可评价糖尿病合并冠心痛风险程度的技术,能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发生骨转移的频率比其他头颈部肿瘤发生骨转移多的多。作者分析了841例鼻咽癌中有骨转移的153例,年龄18~78岁。结果显示,鼻咽癌发生骨转移的部位分布是:腰椎28.4%,附件骨27.7%;骶骨和骨盆骨16.3%;股骨9.9%;肋骨和胸骨7.8%;肱骨5.0%;颈椎骨3.5%;颅骨穹窿部1.4%。脊椎骨是鼻咽癌最常转移的部位。X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CT增强特征与bFGF表达和血管生成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动脉期CT增强特征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3例经病理证实的且行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bF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 ,微血管直径以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antigen ,FⅧRA)的表达部位 ,将CT的增强特征分别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bFGF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4.6% ,平均的MVD和微血管直径分别为 (3 5 .83± 10 .65 ) μm和 (11.85± 7.88) μm ,FⅧRA表达部位Ⅰ、Ⅱ、Ⅲ型病灶分别占病灶总数的 3 0 .77%、2 3 .0 8%和 46.15 %。MVD在bFGF表达的阳性、阴性组具有显著差异 (Ρ <0 .0 5 )。HCC在CT上动脉期显示的强化程度与MVD成正比 (Ρ <0 .0 5 ) ,而强化类型则与bFGF的阳性表达具有一定的关系 (Ρ <0 .0 5 ) ,强化程度和类型与其它因素未见相关性 (Ρ >0 .0 5 )。结论 CT的动脉期强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CC微血管生成以及bFGF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