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75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最低随访3年,对年龄(≤65岁和〉65岁)、性别、部位(低位、中位和高位)、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TNM分期方法(I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手术方式(根治切除术和姑息手术)、是否化疗和有无并发症等对预后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平均生存期49.2个月,中位生存期6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I~Ⅳ分期(TNM分期方法)、术后有无并发症与生存期相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是生存时间最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分期(TNM分期方法)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钙黏附因子E-CD和黏附因子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CD和CD44V6在71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E-CD和CD44V6均呈阳性表达。71例膀胱癌组织中,E-CD保留表达率Ⅰ级为88.2%、Ⅱ级为57.8%、Ⅲ级为28.6%(P〈0.01);T0~T1期为83.3%、T2~T4期为47.2%(P〈0.01);初发者68.3%、复发者40%(P〈0.05);CD44V6保留表达率Ⅰ级为70.6%、Ⅱ级为45.5%、Ⅲ级为28.6%(P〈0.05);Ta~T2期为66.7%、T2~T4期为37.7%(P〈0.05);初发者58.5%,复发者30%(P〈0.05)。结论E-CD和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保留表达率和肿瘤的分级、分期呈负相关,和其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为突然发病,病情发展迅速,该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都很高.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时机的选择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至关重要.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对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早期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6.
骨髓单个核细胞局部移植预防缺血性胆道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局部移植对缺血胆管组织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机制,观察对胆道缺血性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30只清洁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①缺血胆管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A组),②缺血胆管PBS注射组(B组),③对照组(C组),每组10只.3组均于胆囊管汇入肝总管处向下解剖一段长约0.5 cm完全游离的胆总管.A组和B组用2枚显微血管夹钳夹游离胆总管的两端,90 min后取出血管夹(C组不钳夹胆管).3组均游离大网膜一束约0.3 cm×0.3 cm×0.5 cm,将其环绕并固定于游离的胆总管.A组将BrdU示踪剂标记的同种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均匀注射于环绕的大网膜上,B组和C组仅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术后21d再开腹行胆道造影.取包绕胆管的大网膜和胆管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兔抗BrdU单克隆抗体(NeoMarkers,USA)和标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山羊抗兔IgG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SABC法),观察缺血胆管局部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分布与分化.分别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抗体和VEGF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术后第21天,A组狭窄率为40%,明显低于B组(100%),C组无胆管狭窄发生;A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集中分布于缺血胆管周围,其中一些已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 移植到缺血胆管局部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缺血微环境的诱导下,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并通过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改善缺血胆管血供,明显降低胆管狭窄和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适应证/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分析36例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36例中,手术全切25例,次全切11例。术后最常见的反应为多饮、多尿,发生32例,应用垂体后叶素、弥凝等药物对症处理后,多在几天内消失;2例持续时间较长,达3~4周,应用长效尿崩停后缓解。拔除鼻腔填塞物后出现脑脊液鼻漏3例,经卧床后多在20 d内愈合,其中2例合并颅内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及腰大池引流术后痊愈。鞍区积气3例。无出血、死亡等并发症发生。34例获得门诊、电话或信件随访,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激素分泌过高、视野障碍、闭经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创伤小,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Krüppel样因子4(KLF4)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KLF4的表达。采用电穿孔转染法将KLF4 siRNA转入神经母细胞瘤SK-N-MC细胞中,MTT检测KLF4对神经母细胞瘤SK-N-MC细胞增殖的影响,Boyden小室检测KLF4对神经母细胞瘤SK-N-MC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KLF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随病理分期的升高而降低(P<0.05)。转染KLF4 siRNA可显著下调神经母细胞瘤SK-N-MC细胞中KLF4的表达,而KLF4表达下调可显著促进SK-N-M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1)。结论KLF4可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KLF4低表达可能与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控制脑水肿及平稳度过脑水肿高峰期是抢救颅脑损伤成功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患者可出现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这是形成脑水肿的一个重要因素.1998年9月-2000年11月我们观察了50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及经丹参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旨在探讨丹参治疗颅脑损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钳夹法建立小鼠胆管缺血狭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建立小鼠胆管缺血狭窄模型的方法。方法 先探索昆明小白鼠胆管缺血最适时间点,尔后选取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用2枚显微血管夹(宽0.1cm)夹闭一段长约0.4cm的胆总管90min,正常对照组仅暴露胆管未夹闭。术后21d两组小鼠均行胆道造影,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进行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含量测定,取胆总管和肝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钳夹部位以上胆管明显扩张,胆管造影示胆管扩张,壁光滑,狭窄部位以下胆管未显影;正常对照组肝内胆管未显影,肝外胆管显影。血清总胆红素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5倍以上,谷丙转氨酶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倍以上。病理示缺血胆管管腔变小或闭塞,胆管黏膜坏死脱落,管壁纤维化增厚;病变部位以上胆管管腔增大,管壁变薄。肝脏可见少量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血管夹钳闭缺血法成功地建立了小鼠胆管缺血狭窄模型,为肝移植术后胆管缺血狭窄并发症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