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HBV 1762/1764联合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1 762/1764联合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HBV DNA、HBeAg阳性和HBV DNA、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5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两组患者进行HBV 1 762/1764双变异及HBV DNA定量测定.结果HBV 1 762/1764变异阳性率在HBeAg阳性组为24.0%,在HBeAg阴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BV DNA含量,HBV 1 762/1764突变者显著高于HBV 1 762/1764未突变者(P<0.01).结论HBV 1 762/1764联合突变可能抑制HBeAg表达和导致HBV复制增强.  相似文献   
2.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引起HBV YMDD变异.HBV YMDD变异是指病毒DNA聚合酶活性区的第204位或551位甲硫氨酸(M)发生突变,被缬氨酸或异亮氨酸取代,是导致HBV对拉米夫定耐药、治疗失败或HBV无应答的原因[1-3].拉米夫定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患者肝功能损伤、肝脏组织学病理变化和病情复发甚至加重[4,5].为了比较HBV YMDD变异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的差异,我们对2004至2005年发生YMDD变异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PCR熔解曲线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PCR熔解曲线法检测HBVDNA聚合酶活性区YMDD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 ,并以DNA测序结果为标准 ,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采用DNA测序法和PCR熔解曲线法 ,对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HBVDNA由阴转阳的 6 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 ,同步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结果  6 8例患者血清中 ,用DNA测序法检出YMDD变异株 5 5例 ,其中YIDD变异 2 5例 (其中 11例伴有L5 2 8M变异 )、YVDD变异 2 4例 (其中伴有L5 2 8M变异 19例 )、YMDD与YVDD共生伴有L5 2 8M变异 1例、YMDD与YIDD共生伴有L5 2 8M变异 5例 ,有 13例未发生YMDD变异 (野生型 )。用PCR熔解曲线法检出YMDD变异株 5 2例 ,其中YIDD变异 2 8例、YVDD变异 2 1例、YMDD与YVDD共生 1例、YMDD与YIDD共生 2例。有 10例未发生YMDD变异 (野生型 ) ,阴性结果 6例。两法变异符合率为 93.88% (46 / 4 9) ;检出符合率为 91.18% (6 2 / 6 8)。结论 采用PCR熔解曲线法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 ,其操作方法简便 ,省时 ,不易交叉污染 ,很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和人群筛查。但该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不如DNA测序法。  相似文献   
4.
刘新钰  李敏  曹利 《临床荟萃》2003,18(10):555-55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低水平复制与HBV标志物(HBVM)含量的关系及预后。方法 患者入院时第 1份血清 ,同步进行HBVM定量、HBV DNA定量和肝功能检测 ,对其中 12 4例HBV DNA含量小于 9.0× 10 5拷贝 /ml的低水平复制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2 4例HBV DNA低水平复制的患者中 4 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HBcAb)阳性和4 9例HBsAg、乙型肝炎e抗体 (HBeAb)、HBcAb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34.6 8%和 39.5 2 % ;临床表现以慢性肝炎居多 ,占74 .19% (92 / 12 4 ) ;HBV DNA平均含量为 (3.38± 2 .0 7)拷贝 /ml。结论 HBV DNA低水平复制的患者 ,以慢性肝炎多见 ;部分HBeAb阳性患者HBV DNA持续复制 ,可能与HBV基因变异有关 ;慢性持续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功能低下 ,不能清除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值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参考值。方法 :使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B D)公司生产的双标荧光抗体 ,分别对 2 98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标记 ,用B D公司的FACSCaliburTM型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8~ 5 7岁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CD3 + 、CD3 -、CD19+ 、CD3 +CD4+ 、CD3 + CD8+ 及CD3 -CD(16+ 56) + 细胞数分别为 6 6 6± 8 7、11 3± 4 1、35 9± 6 7、2 9 7± 7 9及 2 1 2± 9 1。CD3 +CD4+ 与CD3 + CD8+ 的比率为 1 35± 0 75。男女之间CD3 + 、CD3 + CD4+ 及CD3 -CD(16+ 56) + 细胞数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在相同地域、相同种族 ,可以建立健康成年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检测了 116例病人外周血清过氧化脂质 (Lpo)含量 ,同步检测白蛋白 (Alb)含量 ,计算其比率 (Lpo/Alb) ,并与 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探讨Lpo/Alb比率在乙型肝炎分型中的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所有病例均为 2 0 0 0年 4月~ 9月住院病人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轻度 ) 2 2例 ,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 ) 2 0例 ,慢性乙型肝炎 (重度 ) 2 2例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2 2例 ,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 2 0例 ,肝炎肝硬化 10例。均按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诊断标准诊断 ,健康对照组 30例 ,均是已排除乙型肝炎感染的健康人员。二、方法 :血清Lpo…  相似文献   
7.
刘新钰  曹利  马莹 《江苏医药》2007,33(9):944-945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和PDGF水平,并与部分肝损害指标进行同步分析.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体内IL-12和PD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分别<0.05,<0.01).经内科综合基础治疗后,血清IL-12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血清PD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IL-12和PDGF作为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炎症反应程度和肝纤维化进程的指标,可以反映肝炎活动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体内干扰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体内干扰素(IFN)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检测51例乙脑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的IFN水平。结果:(1)急性期血清及CSF中的IFN水平均显著升高,恢复期显著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CSF中的含量高于血液,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2)采用IF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用药后血清中IFN升高,但CSF中IFN水平未见升高,而且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与未用IFN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1)IFN参与了乙型脑炎的发病过程。(2)IFN治疗并不能提高疗效,临床上不易贸然使用,需寻找其它更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患者体内干扰素 (IFN)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 (CPE)检测5 1例乙脑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CSF)中的IFN水平。结果 :(1)急性期血清及CSF中的IFN水平均显著升高 ,恢复期显著下降 ,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CSF中的含量高于血液 ,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2 )采用IFN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用药后血清中IFN升高 ,但CSF中IFN水平未见升高 ,而且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与未用IFN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1)IFN参与了乙型脑炎的发病过程。 (2 )IFN治疗并不能提高疗效 ,临床上不易贸然使用 ,需寻找其它更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基因芯片检测丙性肝炎患者体内丙性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并探讨HCV基因型与自身抗体谱的关系。方法丙型肝炎患者21例。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固定有以5’UTR为靶序列的6个常见HCV基因型的型特异性探针的HCT基因型诊断芯片检测HCV基因型。分别用免疫荧光法、速率比浊法、对流电泳法、ELISA法、免疫转印法检测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双股DNA抗体(抗dsDN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GOB抗体、ENA多肽抗体。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90.5%)为HCV 1b型,2例(9.5%)为HCV2a型。有15例(71.4%)检出1项或1项以上自身抗体,其中2例检出ANA,3例检出RF,1例检出抗dsDNA,2例检出ACL,5例检出抗U1RNP.3例检出抗J0-1抗体、1例检出抗SSA抗体、6例检出抗GOR抗体(IgG类2例,IgM类4例)。结论 (1)江苏南京地区分布的HCV优势株为1b型;(2)多数1b型HCV感染者可检出至少1项自身抗体,提示体内病理性自身免疫活跃;(3)多项与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提示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很有可能由于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调节紊乱而出现免疫性肝损害和肝纤维化;(4)IgM类抗GOR抗体可能是与急性HCV感染直接相关的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