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自然条件下气象因素对钉螺密度变化的影响,为控制血吸虫病及其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0-2014年湖北省潜江市春季查螺资料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采用一阶自回归分析方法对实际钉螺密度进行趋势拟合与分解,利用相关分析法对钉螺密度变化率与不同时段、不同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钉螺密度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温度,其次为降水;其中1月平均最低气温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分别是钉螺密度变化率、活螺框变化率影响最大的温度因子;1月平均最低温度升高(或降低)1 ℃,将会导致钉螺密度上升(或下降) 5.080%~6.710%;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升高(或降低)1 ℃,活螺框变化率上升(或下降)15.521%~15.928%。降水对钉螺密度影响最大的时段是上年11月至当年4月,该时段内降水偏少20%以上,有利于降低钉螺密度。9-11月日照与钉螺密度变化率、活螺框变化率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相关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钉螺密度变化率、活螺框变化率与气象因子的统计回归模型。结论 在12月到来之前清除有螺区杂草有利于降低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能取得一定的灭螺效果。伴随全球气候变化湖北省冬季温度升高趋势明显,可能引发钉螺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象因子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的影响,为控制和消灭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线性趋势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钉螺的变化趋势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 1988-2012年洞庭湖区尚有钉螺总面积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增加速率为24 543.4 km2/10a,且以为垸外增加为主。近25年随着洞庭湖区气候变暖变干,尚有钉螺总面积有扩大的趋势。气候变暖导致钉螺和日本血吸虫在钉螺内生长发育季节均延长,生长发育期内积温呈增加趋势。暴雨洪涝和高洪水位导致钉螺扩散,面积增大。长时间连续性的极端干旱事件导致钉螺面积减小,而极端雨雪冰冻天气导致钉螺死亡率高。结论气象因子对洞庭湖区钉螺面积、生长发育等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董乾  扬宝华  刘可群 《华西医学》2004,19(1):114-114
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通常要拔除剩余牙,牙槽嵴恢复2~3个月后才能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我们采用磁性附着体技术,在拔牙后一个月内即进行全口义齿修复,使患者早期就能咀嚼食物,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探索湖北省不同类型分布区村级尺度钉螺分布的时空格局, 为钉螺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将2007-2012年湖北省30个主要血吸虫病流行县 (市) 的村级螺情资料与村地理信息相关联, 建立螺情空间数据库, 制图 反映各类型分布区钉螺面积及变化趋势; 构建钉螺分布的多水平模型。 结果 结果 各行政村各年间钉螺面积的相关性较强 (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 95.7%); 各行政村有螺面积的初始值不同 (σ2 u0 = 4 766.53,P < 0.01), 且变化率在各行政村间也显著不同 (σ2 u1 = 20.96,P < 0.01); 初始年份钉螺面积较高的行政村, 有螺面积随时间的 变化率较大 (σ2 u01 = 126.78, P < 0.01); 行政村有螺面积呈逐年缓慢增加趋势 (year = 0.64,P < 0.01); 湖沼洲滩亚型钉螺分 布区行政村的平均钉螺面积最大 (type = -29.84, P < 0.01), 且钉螺面积平均增加的幅度最大 (year*type = -0.52, P < 0.01)。 结论 结论 湖北省各行政村及各类型分布区间钉螺面积差异显著。本研究将湖北省30个县 (市) 螺情数据进行了空 间可视化及多水平模型模拟, 结果可为不同类型分布区的灭螺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对需要进行咬颌重建的患者确定颌位关系。方法选取2003-09/2006-02沈阳市和平区坚果口腔诊所收治的48例咬颌重建患者,分别拍摄原有咬颌状态、垂直距离升高1,2,3mm颞颌关节X线片并进行描记,通过描记出的关节间隙前、后腔面积的比值,选择比值接近1.0即髁状突位于关节凹中央状态下的颌位关系为最终的颌位关系。按确定的最终颌位关系常规制作暂时义齿。试戴1周后若无任何不适感觉再进行永久性修复。结果48例患者中,40例原咬颌关系状态下髁状突位于关节凹后位,其中18例升高1mm后髁状突居中,15例升高2mm后髁状突居中,9例升高3mm后髁状突居中。另外8例患者原咬颌关系状态下髁状突位于关节凹中央,其中3例升高1mm后仍然为居中关系,5例升高1mm后髁状突位于关节凹前位。结论应用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为需要咬颌重建的患者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客观而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为无牙颌患者进行颌位关系的确定,比较单纯采用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及其与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相结合的效果。方法选取1998-01/2005-12沈阳市和平区坚果口腔诊所收治的96例咬颌重建患者,口腔常规检查后确定原有咬颌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垂直距离升高1,2mm以及降低1,2mm的处理,拍摄颞颌关节X线片并进行描记。通过描记出的关节间隙前、后腔面积的比值,选择比值接近1.0即髁状突位于关节凹中央状态下的颌位关系为最终的颌位关系。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与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一致者,按此种颌位关系制作全口义齿;不一致者分别按此两种颌位关系制作全口义齿。常规上颌架制作义齿,戴牙。结果96例患者中,64例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与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一致,按此种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患者均满意;其余32例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与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不一致,分别按此两种颌位关系制作全口义齿,其中12例患者感觉根据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更舒服一些,另20例患者感觉根据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不能使用,只能使用根据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结论采用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客观而准确。  相似文献   
7.
刘可群  杨宝华  董乾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5):82-82,105,i0004
目的利用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对需要进行咬颌重建的患者确定颌位关系。方法选取2003—09/2006-02沈阳市和平区坚果口腔诊所收治的48例咬颌重建患者,分别拍摄原有咬颌状态、垂直距离升高1,2,3mm颞颌关节X线片并进行描记。通过描记出的关节间隙前、后腔面积的比值,选择比值接近1.0即髁状突位于关节凹中央状态下的颌位关系为最终的颌位关系。按确定的最终颌位关系常规制作暂时义齿。试戴1周后若无任何不适感觉再进行永久性修复。结果48例患者中,40例原咬颌关系状态下髁状突位于关节凹后位。其中18例升高1mm后髁状突居中,15例升高2mm后髁状突居中,9例升高3mm后髁状突居中。另外8例患者原咬颌关系状态下髁状突位于关节凹中央,其中3例升高1mm后仍然为居中关系,5例升高1mm后髁状突位于关节凹前位。结论应用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为需要咬颌重建的患者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客观而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为无牙颌患者进行颌位关系的确定,比较单纯采用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及其与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相结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1998-01/2005-12沈阳市和平区坚果口腔诊所收治的96例咬颌重建患者,口腔常规检查后确定原有咬颌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垂直距离升高1,2mm以及降低1,2mm的处理,拍摄颞颌关节X线片并进行描记。通过描记出的关节间隙前、后腔面积的比值,选择比值接近1.0即髁状突位于关节凹中央状态下的颌位关系为最终的颌位关系。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与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一致者,按此种颌位关系制作全口义齿;不一致者分别按此两种颌位关系制作全口义齿。常规上颌架制作义齿,戴牙。结果 96例患者中,64例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与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一致,按此种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患者均满意;其余32例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与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不一致,分别按此两种颌位关系制作全口义齿,其中12例患者感觉根据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更舒服一些,另20例患者感觉根据单纯采用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不能使用,只能使用根据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制作的义齿。结论 采用颞颌关节骨性关系测量结合临床常规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客观而准确。  相似文献   
9.
正畸施力初始(24小时)牙髓中神经肽P物质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检测对猫尖牙施加正畸力24小时内牙髓中P物质(SubstanceP,SP)量的变化。结果得出:施力后24小时内SP释放量逐渐增加。显微图像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每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以上结果提示;牙髓中SP的增加可能是正畸治疗初期出现牙齿轻微疼痛不适症状的原因之一。对此,可用牙髓血流调控的体液调节机理来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