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动态观察高氧暴露新生早产大鼠肺组织肺泡上皮细胞(AEC)超微结构与细胞外基质(ECM)的变化,探讨其在高氧性肺损伤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80只新生早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空气组在空气中饲养,高氧组置于高氧箱(保持氧体积分数>950 nd/L)中饲养,每组40只;每组又随机分为3、7、14、21 d 4个亚组,每组10只.分别在第3、7、14、21天处死动物,收集肺组织标本.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亚组大鼠AEC超微结构改变;采用碱水解法测定其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Ⅰ型与Ⅲ型胶原表达与分布;并用图像分析方法检测肺组织Ⅰ、Ⅲ型胶原阳性表达的PU值.结果 高氧组第3天即出现AEC轻度损伤;第7天时AEC损伤加重,第14、21天时出现AEC-Ⅱ坏死,板层小体基本排空,AEC基底膜及气血屏障明显增厚,肺间质可见大量胶原原纤维.肺组织HYP含量随着高氧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第21天时达最高,在第7、14、21天时均明显高于空气组.Ⅰ、Ⅲ型胶原均在第3天呈弱阳性表达,第14、21天呈强阳性表达.肺组织Ⅰ、Ⅲ型胶原阳性表达的PU值在第14、21天时明显高于空气组(P<0.01).结论 AEC损伤是早产大鼠长时间高氧暴露所致肺损伤的早期特征,而后期以肺间质ECM过度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资料分析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为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以期降低新生儿病区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2009年07月-2011年07月在我院新生儿病区住院新生儿603例,对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3例新生儿中发生58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62%,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是呼吸道、皮肤粘膜及脐部、胃肠道,分别为53.45%、31.03%、15.52%。感染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36%。结论胎龄小、体重低、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等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加强教育、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强调洗手、加强全面消毒等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CT测定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症肺炎75例,其中细菌性肺炎40例,病毒性肺炎25例,支原体肺炎10例,分别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给予PCT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PCT值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CRP显著低于细菌性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WBC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P〈0.01)。重症细菌性肺炎上述三项指标恢复期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值,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血清PCT浓度与婴幼儿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可随病情的控制而逐渐降低,PCT可作为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25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121例使用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治疗,而对照组137例未使用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呕吐、退热和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病程、治疗3d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呕吐、退热改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3d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肠内营养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摄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130例,根据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不同分为≤3d组47例、4~6d组48例和≥7d组35例。比较3组患儿奶量增长情况、总胆红素水平;体质量和身长,计算其生长速度;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 (1)营养摄入情况:3组患儿的奶量、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奶量多于4~6d组和≥7d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4~6d组和≥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长发育情况:肠内营养开始后2、3、4周时,3组患儿体质量生长速度、身长生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感染、NEC发生率:1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生感染35例(26.92%),NEC 1例(0.77%)。3组患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感染率明显低于≥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组患儿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3d内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营养摄入情况,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不会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常频机械通气(C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3种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合征(NRDS)患儿临床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收治的151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通气模式,将151例NRDS患儿分为NCPAP组(n=55)、CMV组(n=48)、HFOV组(n=48),3组患儿除采用不同通气模式外,均给予维持内环境、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3组患儿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NRDS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比较3组患儿血气分析变化、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结果①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12、24、72 h血气分析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NCPAP组、CMV组和HFOV组间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VAP、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VAP、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显著低于CMV组与HFO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气胸发生率与NCPAP组及HFO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与HFOV组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CPAP治疗NRDS疗效肯定,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俯卧位通气方式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于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采取传统俯卧位,观察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采取改良式俯卧位。比较2组患者在护理1周后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压力性损伤等级和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观察组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俯卧位通气方式对预防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具有确切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其压力性损伤等级和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新生兔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方法选择孕期30 d的孕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5 min组、缺氧10 min组和缺氧15 min组。给予孕兔吸入7%二氧化碳的氮气使其窒息后剖宫产出新生兔,观察新生兔出生时的一般情况,4 d后作头颅磁共振影像(MRI)检查,5 d后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和光镜观察新生兔脑组织结构改变,并作病理评分。结果缺氧10 min组新生兔活体观察、头颅MRI、病理改变符合窒息后HIBD动物的变化特点,MRI检查新生兔脑组织可见大片状、弥漫性分布的不均匀信号,呈稍短T2信号,白质、灰质界限模糊;正常对照组、缺氧5 min组和缺氧10 min组病理评分分别为(4±0,5.44±1.13,13.3±2.39),缺氧5 min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10 min组主要见变性、坏死和小胶质细胞增生改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缺氧15 min组新生兔生后6 h内全部死亡,不作MRI检查及病理评分。结论向孕兔输7%二氧化碳的氮气10 min使其窒息后剖宫迅速取出新生兔是简单、快速、可靠制备HIBD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氧性肺损伤新生未成熟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的沉积情况,并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干预效果,以期为临床防治高氧性肺损伤后肺纤维化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方法将200只孕21d(足月为22~23d)剖宫产出生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Ⅰ组)、高氧组(Ⅱ组)、高氧 生理盐水(NS)组(Ⅲ组)、高氧 小剂量NAC组(Ⅳ组)、高氧 大剂量NAC组(Ⅴ组)共5个组,每组40只。每组又随机分为3d、7d、14d和21d共4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Ⅰ组在空气中饲养;Ⅱ、Ⅲ、Ⅳ、Ⅴ组置于同一室的高浓度氧(>95%)箱中饲养;Ⅳ、Ⅴ组大鼠以灌胃方式给予NAC(大剂量组每天给予6·25×10-5gNAC/g体重,小剂量组是大剂量的1/4);Ⅲ组给予相同容量的NS。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应用图像分析方法检测肺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并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差别。结果3、7d时各组大鼠肺组织Ⅰ型胶原免疫组化PU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21d时Ⅱ组较Ⅰ组明显增高(P均<0·01),Ⅴ组则较Ⅱ组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5、0·001)。3d时各组大鼠肺组织Ⅲ型胶原免疫组化PU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21dⅡ组较Ⅰ组显著增加(P均<0·01),Ⅴ组则显著低于Ⅱ组(P均<0·01)。对各时间点Ⅳ组与Ⅱ组Ⅰ、Ⅲ型胶原的表达量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氧性肺损伤新生未成熟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沉积增加,NAC对高氧性肺损伤后肺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结扎颈总动脉结合缺氧法,建立可靠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多种合理方法鉴定建模是否成功,为HIB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7天新生大鼠左颈总动脉结扎后,在37℃环境下置于氧浓度为8%的缺氧箱中缺氧2小时后,母鼠继续哺乳.影像学观察,不同时间点行为学检测、大脑解剖观察、取标本病理检测.结果 用此方法建模后,模型鼠的MRI及大体标本解剖、尼氏染色、HE染色均有明显改变,水迷宫结果提示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相对较差.结论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鉴定建模是否成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