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药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1.
目的为探究ToxoDB#17型弓形虫对昆明小鼠的致病特点。方法分别选择1个,1个,101个,102个,103个,104个,105个,106个ToxoDB#17型弓形虫卵囊灌胃小鼠,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采用改良凝集试验、HE和IHC方法研究弓形虫的感染率,小鼠生存率及其大脑内的包囊数量。结果≥104个卵囊组小鼠在攻虫后出现一过性的精神沉郁,弓背,被毛逆立现象,其余组精神状态正常;≥102个卵囊可引起小鼠100%感染,感染小鼠的成囊率为2.38%(1/42),感染小鼠生存率为85.71%(36/42),存活时间≥360DPI。结论 ToxoDB#17型弓形虫对昆明小鼠的致病力弱,包囊形成率低。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恒温动物体内的原虫,有着复杂的生活史和致病机制。近年来关于弓形虫种群结构的研究表明其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目前,已从全球分离到1 457个弓形虫虫株,确定了189个基因型(http://ToxoDB.org),其中南美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关于我国流行的弓形虫虫株基因型及致病性的研究尚十分有限。本文总结了我国弓形虫分离虫株的基因型及特点,以期为深入研究中国弓形虫种群结构、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溴东莨菪碱静脉滴注联合坦索罗辛口服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至2014年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共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共3组,每组100例。治疗组为 ESWL 后给予丁溴东莨菪碱静脉滴注联合坦索罗辛口服;对照1组为 ES-WL 后给予丁溴东莨菪碱静脉滴注;对照2组为 ESWL 后给予坦索罗辛口服。结果治疗组、对照2组临床疗效、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结石排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1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对照1组肾绞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东莨菪碱静脉滴注联合坦索罗辛口服提高了 ESWL 术后泌尿系结石的排石率,减少了肾绞痛发作及疼痛程度,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10只鸵鸟眼球栉膜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Gordon-Sweet法、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法,对健康的1 0月龄非洲黑颈鸵鸟眼球栉膜的形态学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鸵鸟眼球栉膜位于视乳头部,呈椭圆锥体形浸入玻璃体内。体视显微镜下可见栉膜由三级栉片构成,位于中央的主栉片和主栉片延伸的次级栉片,以及少数次级栉片延伸出的三级栉片。有1个主栉片,次级栉片18~22个,少数次级栉片可以延伸出2~3个三级栉片。栉膜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血管及大量黑色素颗粒。结论鸵鸟眼球栉膜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是研究哺乳动物和人的视网膜血管功能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
该课题对胚胎期12.5、13.5、14.5d的C57/BL6孕鼠胎鼠以不同的电压参数进行子宫内电穿孔,分析比较不同电压对不同胚胎期胎鼠的存活率,从而总结出适应胚胎期12.5、13.5、14.5d胎鼠的最优电转电压参数。结果显示,胚胎早期,电转所需要的电压相对小一些,同样胚胎早期的胎鼠的存活率低一些。。在E14.5胎鼠脑室单侧电穿孔电转带有PCDF.EGFP质粒。该质粒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进一步分析了电转后不同天数转染细胞的迁移程度,结果显示,在电转后2d,转染阳性的细胞主要分布在脑室和中间带,而在转染后3d,转染阳性细胞在脑室、中间带及皮层均有分布。继而对电转后的皮层厚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电转皮层的厚度与未进行电转的皮层没有明显区别。该结果为子宫内电转在皮层发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并表明子宫内电转可以应用在皮层发育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恒温动物体内的原虫,有着复杂的生活史和致病机制。近年来关于弓形虫种群结构的研究表明其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目前,已从全球分离到1 457个弓形虫虫株,确定了189个基因型(http://ToxoDB.org),其中南美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关于我国流行的弓形虫虫株基因型及致病性的研究尚十分有限。本文总结了我国弓形虫分离虫株的基因型及特点,以期为深入研究中国弓形虫种群结构、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VEG株弓形虫卵囊对昆明小鼠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VEG株弓形虫卵囊对中国昆明小鼠的致病性。方法分别选择1个,100个~108个的VEG株弓形虫卵囊灌胃昆明小鼠,采用MAT、HE和IHC方法研究小鼠对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小鼠感染率,生存率及其大脑内的弓形虫包囊数量。结果≥10~2个VEG株弓形虫卵囊可引起小鼠100%感染,最低致死剂量为10~2个卵囊,100%致死剂量为108个卵囊,急性期死亡时间为7DPI~14DPI,弓形虫的成囊率是32.14%(9/28),包囊数量为9~857个/只小鼠大脑,感染小鼠生存率为67.44%(29/43),最长存活时间≥390DPI。结论 VEG株弓形虫卵囊对昆明小鼠的毒力中等,包囊形成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河南、江苏和浙江省绵羊的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感染状况并进行风险因素分析,为绵羊寄生虫病防控和羊肉肉品安全监测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T)和改良凝集实验法(MAT)分别检测绵羊血清中的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抗体。统计分析风险因素的OR值及P值。结果 绵羊新孢子虫的感染率为11.88%(62/522),弓形虫抗体的阳性率为17.81%(93/522)。地域和流产史是绵羊感染弓形虫的风险因素(P<0.05),但与新孢子虫的感染不相关(P>0.05);年龄和性别均与这两种原虫的感染不相关(P>0.05)。结论 河南、江苏和浙江省绵羊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阳性率均较高,羊肉肉品安全现状堪忧。该地域绵羊的新孢子虫病流行情况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