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5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489篇
耳鼻咽喉   132篇
儿科学   151篇
妇产科学   85篇
基础医学   615篇
口腔科学   222篇
临床医学   2359篇
内科学   1228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347篇
特种医学   4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91篇
综合类   4320篇
预防医学   1721篇
眼科学   151篇
药学   1743篇
  13篇
中国医学   1796篇
肿瘤学   255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460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782篇
  2013年   706篇
  2012年   936篇
  2011年   1020篇
  2010年   935篇
  2009年   862篇
  2008年   770篇
  2007年   731篇
  2006年   730篇
  2005年   696篇
  2004年   617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474篇
  1999年   350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5.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方式下核黄素-A波紫外线兔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巩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将兔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选取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对照眼。麻醉后暴露左眼鼻上方巩膜。在该处巩膜滴加5-磷酸核黄素5 min后,用波长为370 nm的紫外线灯照射。A组的照射时间为30 min,能量密度为3.0 mW·cm-2;B组的照射时间为9 min,能量密度为10.0 mW·cm-2。照射期间,每2 min滴加1次5-磷酸核黄素溶液,以保持巩膜的湿润。术后60 d,处死实验兔,培养实验眼交联部位及对照眼相应部位的巩膜成纤维细胞,用细胞微管吸吮实验检测巩膜成纤维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结果 A、B两组实验眼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均较各自对照眼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A、B两组实验眼间、及对照眼间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上结果表明,交联术后巩膜细胞的黏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黏弹性显著升高。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巩膜细胞的黏弹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不同的照射方式,均能使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能发生显著增强,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并未见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殖医学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3612例女性初诊患者解脲脲原体(U.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 hominis,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62.15%(2245/3612),Uu、Mh及混合感染(Uu+Mh)阳性率分别为52.99%、2.13%和7.03%;21-30岁组Uu阳性率最高,≥41岁组Mh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u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85.01%,Mh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98.7%,Uu+Mh混合感染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90.16%。结论生殖医学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Uu为主要感染类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 系统全面的阐述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es, HuNoVs)体外培养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有体系各自的优缺点和发展方向。方法 以“human noroviruses”、“in vitro"、“culture”、“cofactor”作为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词,提取实验性体外培养研究论文中的结果和数据,共参考文献33篇。结果 人诺如病毒可在具有B细胞特征的淋巴瘤细胞系和单层人肠上皮细胞系中实现有限的增殖。结论 需进一步改进现有培养体系,突破因不能体外培养导致的诺如病毒基础研究瓶颈。同时,探索诺如病毒复制所需的辅助因子,并研究两者的共作用机制或许是诺如病毒体外培养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