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电刺激大鼠室旁核(PVN)对胃缺血-再灌注(G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细胞机制。方法电刺激大鼠PVN后,制备GI-R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和增殖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单纯GI-R组相比,电刺激PVN能明显减少GI-R后30 min、1 h和3 h胃黏膜细胞的凋亡,并能加快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同时可以明显增加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降低促凋亡因子BAX的蛋白表达。结论电刺激大鼠PVN对G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抗凋亡因子BCL-2、下调促凋亡因子BAX的蛋白表达,从而促进了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GI-RI)对大鼠胃窦黏膜D细胞内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大鼠分为单纯缺血组(ISO)、GI-R1 h、6 h、24 h和72 h组(I/R1-4),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法对SS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正常大鼠胃窦黏膜中D细胞主要分布于幽门腺的中、下1/3处,形态多样;而ISC组和I/R1组D细胞多为圆形,很少见有长的胞质突起;在I/R2-4组,则可见D细胞形态多样,并可见分布于幽门腺上1/3处。ISC组和I/R1组D细胞的数目显著少于对照组,细胞平均灰度值极显著大于对照组;而I/R2-4组D细胞的数目均显著多于对照组,仅I/R2组细胞平均灰度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窦黏膜中D细胞的形态数量及细胞内SS的含量在大鼠GI-RI过程中有变化,提示SS参与了GI-RI过程。  相似文献   
3.
起率合剂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征,主要特征为心动过缓,常有发作性头晕、黑矇、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对于有明显症状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应接受起搏器治疗。但因患者经济条件、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安装起搏器尚不能普及,保守治疗仍有重要价值。我们采用起率合剂(名老中医沈士芳等人组方)治疗病窦综合征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十二指肠壅滞证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指肠壅滞证是一种由于十二指肠第二、三段,或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阻塞引起的综合征,其多发于青、中年女性,突出症状为:长期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部绞样疼痛,伴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和隔餐食物。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十二指肠壅滞证2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胃黏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单纯缺血组(ISC)、缺血再灌注1 h组(I/R1)、24 h组(I/R2)和72 h组(I/R3),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胃黏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单纯缺血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可见核内异染色质向核周聚集;缺血再灌注1 h时,内皮细胞肿胀明显,可见内皮细胞核固缩,管腔闭塞;再灌注24 h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轻;再灌注72 h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胃黏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有变化,内皮细胞呈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提示胃黏膜毛细血管形态的改变与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在今后的生理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能很快适应临床教学和实践,满足国际医学的教育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科研式教学法和病案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去除动脉夹再灌注1 h的GI/R损伤模型,于静脉注射PDTC后,肉眼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并运用免疫组化及TdT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实验技术,观察PDTC对大鼠GI/R后胃黏膜细胞坏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1 h后可造成胃黏膜明显损伤,静脉注射PDTC 200 mr/ks可明显减轻GI/R损伤,并使胃黏膜细胞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结论 静脉注射PDTC对G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医院自 1997年~ 1999年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并用胸腺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6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选 12 0例病人均符合 1990年上海第六届病毒性肝炎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6 0例 ,两组病例病情、病程、疾病分型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中男 4 8例 ,女 12例 ,年龄 34.5± 18岁 ,病程 8个月~ 14年 ,平均 5年。对照组 6 0例 ,男 50例 ,女 10例 ,年龄 35.2± 17岁 ,病程7个月~ 12年 ,平均 5年 3个月。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给予多种维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N)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探讨电刺激PVN对GI/RI保护作用的细胞机制.方法 采用电刺激、电解损毁PVN的手段,以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松开 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1 h制备GI/RI模型,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1 h后可造成胃黏膜的明显损伤,电刺激PVN后GI/RI明显减轻,而且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结论 电刺激PVN对G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_2S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引发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采用夹闭腹主动脉30 min再灌注1 h的方法建立大鼠GI-R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前给予大鼠不同浓度NaHS腹腔注射14 d预处理后,Image J分析胃黏膜损伤大体面积,采用HE染色测定胃黏膜损伤深度.分别通过试剂盒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不同浓度的NaHS对GI-R后胃黏膜损伤的影响不同,其中10μmol/L NaHS预处理尽管不影响大鼠血浆中H_2S浓度,但显著减少GI-R诱发的胃黏膜面积和损伤深度.与GI-R组相比,NaHS预处理组中丙二醛,H_2O_2水平以及XOD,gp91~(phox),p67~(phox)表达明显降低,同时,还原性谷胱甘肽水平和SOD活性显著增加.结论外源性H_2S通过减少GI-R引起的氧化应激,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