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疸 肝脾大     
1病历摘要患儿男,10月龄。因间断发热10d,发现皮肤黄染9d,精神差4d于2010-05-15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6℃,伴流涕、阵发性咳嗽,喉中有痰音。9d前体温升高至38.8℃,于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皮肤黄染,随后收入院检查。血生化:丙氨酸转氨酶(ALT)318U/L,天冬氨酸转移酶(AST)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儿科急诊患儿BNP检测升高的疾病谱进行分析并对其严重性进行评估。方法:于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对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可疑有心脏疾病或入抢救室病情危重的患儿,采用床旁Alere Triage心肺功能五联检测试板进行BNP检测;同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中BNP> 100 ng/L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020年期间,在急诊就诊者共141 836人次,其中3 945例(2.8%)进行了BNP检测,> 100 ng/L共115例。115例患儿中男60例,女55例,年龄1天~15岁,中位数1岁。其中住院者94例(81.7%),多数入住于ICU(39例,41.5%)及心血管内科(26例,27.7%)。疾病谱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肺动脉高压、急性心肌炎、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其他疾病以脓毒症多见。心力衰竭者47例,心力衰竭组与无心力衰竭组BNP中位数分别为1 165 ng/L和16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66,P <0.001)。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组的BNP值显著高于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4月本院急诊室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及观察组(接受USCOM监测)(30例).两组患儿均按照感染性休克指南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调整补液量及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结果 两组间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液体复苏过程中并发症(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开始后1h,观察组患儿的输液量、血气分析(PH、BE)及血乳酸与常规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开始6h后,2组患儿的尿量、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PH)及血乳酸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在休克治疗开始前及开始后第1及第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COM对感染性休克早期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准确地指导液体复苏、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鼠肺内源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E.coli)导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设立正常大鼠组(N组)和3个实验组[E.coli导致的ALI大鼠PaO2FiO2<200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C组,不用药)、表面活性物质组(PS组,经气管插管滴入CurosurfR2ml kg,160mg kg)、生理盐水组(NS组,经气管插管滴入NS,2ml kg)。每30min检测血气、胸肺有效动态顺应性,180min结束实验,进行肺病理检查,测肺指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和TNFα浓度。结果①PS组各时点PaO2较给药前升高约70%,与C组、NS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②PS组PaCO2、pH以及胸肺有效动态顺应性各时点好于NS组(P<0.05);③PS组肺指数明显低于C组[(0.38±0.05)%对(0.43±0.05)%,P<0.05]和NS组[(0.47±0.06)%,P<0.01];④PS组肺透明膜形成较NS组减少(P<0.05),较C组有减少趋势(P=0.055);⑤PS组BAL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0.63±0.30)mg ml对(0.96±0.25)mg ml,P<0.05]和NS组[(1.03±0.27)mg ml,P<0.01];TNFα浓度明显低于NS组[(0.35±0.23)ng ml对(2.14±1.02)ng ml,P<0.01],较C组(0.61±0.28)ng ml有减低趋势(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E.coli所致的大鼠肺内源性ALI有治疗作用,可改善氧合,减轻肺水肿,并有减少肺透明膜形成和TNFα释放趋势。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查房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3天. 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女,1岁3个月,主因"反复腹胀、呕吐1年余,加重伴稀便1月余"收住我院ICU.患儿于入院前1年余(即生后3个月)因发热、咳嗽诊断为"肺炎",体温37~38℃,进而出现腹胀,表现为腹部膨隆,大便干燥,量少,每日1次,并进行性加重,渐进出现纳奶差、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曾有黄色粪汤样物,臭味明显,无明显腹痛表现,就诊于外省市消化内科住院5 d,诊断"食物不耐受",给予抗感染、换用奶粉治疗后患儿体温正常,咳嗽、腹胀好转,大便正常,可正常进食,无呕吐.  相似文献   
6.
呼吸困难是儿科急诊的常见急症之一,它在急诊抢救患儿中居首位.呼吸困难是指患儿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吸呼比等不同程度的异常.呼吸困难的病因多样,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是临床十分重要的症状和体征[1].由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发育均不完善,呼吸困难更常见,如果判断失误或治疗对策不正确,会危及患儿的生命[2].本文通过对儿科呼吸困难病因的分析,旨在提高急诊医师对小儿呼吸困难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从而尽可能挽救患儿的生命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以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炎,起病急,进展快,早期即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常见的病因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过敏或变态反应、物理化学因素等.由于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极易造成漏诊、误诊,早期诊断非常困难[1]. 1病历简介 1.1病例1 患儿,女,4岁,因“咳嗽10 d,腹痛伴呕吐4d,抽搐1次”入院.病初为单声咳嗽,于入院前4d出现高热,体温达41℃,并伴阵发性脐周痛、喜按、可自行缓解,呕吐0~1次/d.在社区医院按“支气管炎”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热峰下降,但胃肠道症状无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离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对不同浓度肺表面活性物质(PS)活性的影响。方法(1)体外实验:利用闭泡式表面张力仪测量PEG、不同浓度PS(Curosurf)、血浆及混合物的最大表面张力(γmax)和最小表面张力(γmin),并计算其稳定系数(S.I.)。(2)体内实验:大鼠经气管滴入3mg/ml的3×10^9CFU/ml大肠杆菌,24~36h后,对大鼠行气管插管并左侧颈动脉插管术,机械通气15min。然后将PaO2≤26,6kPa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经气管分别滴入2ml/kg生理盐水(NS组),Curosurf(PS组)、Curosurf与5%PEG混合物(1/2PS+PE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不给细菌)。大鼠机械通气180min后,用生理盐水[20ml/(kg·次)]灌洗大鼠右肺三次,测定灌洗液的γmin。结果(1)体外实验:1.25mg/ml的PSγmin〈2mN/m.S.I.〉1.6,而0.62mg/ml和0.31mg/ml的PS γmin〉10mN/m,S.I.〈0.8;加入5%PEG后.混合物γmin〈2mN/m.S.I.〉1.6;血浆存在时,不同浓度PS与PEG混合物不同程度地降低了γmin,提高了S.I.。存在1%血浆时,1.25、0.62mg/ml PS与PEG混合物ymin〈2mN/m,S.I.〉1.6,并且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体内实验:1/2PS+PEG组和PS组大鼠肺泡灌洗液γ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NS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不同浓度PS的活性,逆转因血浆蛋白引起的失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和验证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探讨其在儿童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ICU进行救治的3例脓毒症患儿和3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标本,通过lncRNA测序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对差异表达的lnc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并根据GO分析结果选出与线粒体ATP合酶(F1FO-ATPase)活性相关的lncRNA-mRNA关系对;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对筛选结果中F1FO-ATPase活性相关的部分mRNAs及lncRNAs进行验证。结果测序结果显示,与健康儿童相比,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共252个(86个表达上调,166个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s共2652个(955个表达上调,1697个表达下调);qRT-PCR验证结果显示:lncRNA ENST00000621933.1、ENST00000616950.1、ENST00000595748.1在脓毒症患儿中表达升高(P<0.05),MT-ATP8、ATP5E以及lncRNA ENST00000624705.1和ENST00000615535.1在脓毒症患儿中表达降低(P<0.05),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存在差异表达的lncRNAs,以MT-ATP8及ATP5E作为靶基因的lncRNA ENST00000621933.1、ENST00000616950.1、ENST00000595748.1、ENST00000624705.1和ENST00000615535.1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儿童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CU患儿发生心理异常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ICU收治146 例患儿(年龄大于1岁,住院超过3天),当患儿进入恢复期,并停止药物镇静后,医务人员观察其语言行为,发现有25例患儿出现心理异常反应.在出院后追踪6个月,根据父母的反馈了解病情转归.分析总结心理异常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应对措施.结果 ICU患儿发生心理异常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恐惧、噩梦、麻木、异常顺从、反抗行为、攻击行为、刻板动作、语言倒退,甚至心律失常及一些轻微症状.通过医务人员和家长的干预可以减轻患儿的症状.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心理护理、及时请心理专业人员会诊、尽早转入陪护病房、必要时心理康复治疗.通过心理干预大部分患儿可恢复正常.结论 心理异常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医务人员应提高意识,及时发现患儿的心理异常反应,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可以促进患儿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