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总结了近5年来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从辨证论治研究、专法专方研究、中医综合治疗、其他疗法研究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临床所用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相关治疗机理。强调中医药在本病非手术疗法中的重要性。系统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颈椎治疗过程中骨与椎体的生物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和颈周肌群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探讨颈椎稳定性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对颈椎病患者非手术疗法的效果以及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结果进行评定。 方法:实验于2005-09/2008-11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生物力学三级实验室完成。将6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牵引组,30名正常人做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与对照组相匹配的颈椎病患者30例,比较两者不稳节段发生率、不稳发生节段部位,以及颈肌力学指标,并观察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和牵引治疗2周后的颈椎椎体位移以及颈周肌肌力。 结果:①与正常人相比颈椎节段出现不稳病例数及节段数均显著升高。②推拿组患者治疗后颈椎不稳病例数和不稳节段数均显著减少。③颈椎病患者颈伸肌和颈屈肌在60 (°)/s等速运动状态下峰值力矩(PT)、F/E显著低于正常人群。④推拿手法治疗后颈椎病患者的峰值力矩、主动肌/拮抗肌比值都有显著的改善。 结论:①颈椎稳定性和颈椎周围肌群尤其是颈伸肌肌力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改善颈椎周围肌群尤其是颈伸肌的肌力是颈椎病手法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发生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颈伸肌群对颈椎间盘和小关节内压力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颈椎周围肌群是维系颈椎关节稳定和功能的动力系统,其性能改变对颈椎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拟观察新鲜颈椎标本椎问盘和小关节内压力变化,探讨颈周肌群在颈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材料:实验于2005-03107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5具新鲜尸体颈椎结构标本由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提供.②实验方法:将C3~4、C4~5、C5~6、C6~7的颈椎间盘前缘和关节突关节C3~4、C4~5、C5~6、C6~7等处同时埋置8个微型压力传感器,并应用模拟颈伸肌正常生理段性能的弹簧.③实验评估:观察颈椎结构包括颈伸肌等在颈椎活动时的压力变化情况.结果:随前屈角度的增加,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和颈伸肌的拉力明显增加.而随后伸角度的增加,小关节内的压力明显增加.加载模拟伸肌后,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压力明显减低.结论:颈伸肌群分担了一部分颈椎载荷,屈颈几率和强度的增加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5.
颈椎治疗过程中骨与椎体的生物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和颈周肌群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探讨颈椎稳定性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对颈椎病患者非手术疗法的效果以及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结果进行评定.方法:实验于2005-09/2008-11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生物力学三级实验室完成.将6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牵引组,30名正常人做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与对照组相匹配的颈椎病患者30例,比较两者不稳节段发生率、不稳发生节段部位,以及颈肌力学指标,并观察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和牵引治疗2周后的颈椎椎体位移以及颈周肌肌力.结果:①与正常人相比颈椎节段出现不稳病例数及节段数均显著升高.②推拿组患者治疗后颈椎不稳病例数和不稳节段数均显著减少.③颈椎病患者颈伸肌和颈屈肌在60(°)/s等速运动状态下峰值力矩(PT)、F/E显著低于正常人群.④推拿手法治疗后颈椎病患者的峰值力矩、主动肌/拮抗肌比值都有显著的改善.结论:①颈椎稳定性和颈椎周围肌群尤其是颈伸肌肌力变化足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改善颈椎周围肌群尤其是颈伸肌的肌力是颈椎病手法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发生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颈部肌群与颈椎病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但病因、病理机制未明。颈椎病大多采用非手术疗法,临床缺乏客观量化的疗效评价标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颈椎病人颈部周围肌群生物力学性质发生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以及推拿手法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推拿改善下颈椎失稳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椎失稳症又称颈椎不稳症,是指颈椎在生理载荷下,其解剖位置超出生理限度的位移范围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综合征。影响颈椎稳定性的病因较多,如先天畸形、创伤、退变、炎症、肿瘤及手术等,其中,由于退变所致的下颈椎失稳在临床中最  相似文献   
8.
骶髂关节功能紊乱所致下腰痛的诊断和手法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骶髂关节的紊乱引起的慢性下腰痛约占整个下腰痛的10%~27%。临床上对其诊断尚缺乏必要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的证据。本文对1997—2007年的MEDLINE数据库,Cochrane Reviews进行检索,回顾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骶髂关节所致下腰痛的诊断,以及推拿手法对其干预研究情况的文献资料,对骶髂关节紊乱所致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提高骶髂关节紊乱所致下腰痛的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推拿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四肢骨骼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FS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每次30min,隔日1次,共治疗10次。运用等速肌力测试技术比较治疗前后CFS患者肘、膝关节肌群的峰力矩(peak torque,PT)、总功(total watt,TW)、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flexor/extensor,F/E)比值;采用慢性疾病治疗的功能评估(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therapy,FACIT)疲劳评价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疲劳程度,并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ACIT疲劳评价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7.5±9.1vs42.5±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患者骨骼肌PT、TW、AP值及F/E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肘关节60°/s角速度运动时伸肌PT值、TW值,膝关节60°/s和180°/s角速度运动时屈肌PT值、TW值明显提高;肘关节伸肌及膝关节伸、屈肌AP值明显提高;膝关节在180°/s角速度运动时F/E比值明显提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患者疲劳程度的改善与肘关节在60°/s角速度下屈肌TW值以及伸、屈肌AP值的改善程度呈负相关(r=-0.282、-0.482、-0.285,P<0.05,P<0.01);同时与膝关节各肌群在180°/s角速度下F/E比值的改善程度呈负相关(r=-0.330,P<0.05)。结论 CFS患者四肢骨骼肌力学性能下降;推拿治疗可以使四肢骨骼肌生物力学性能得到改善,降低患者整体疲劳程度;四肢骨骼肌力学指标改变能够为临床诊断及评估CFS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推拿对老年慢性颈腰痛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老年慢性颈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推拿组(46例)采用推拿治疗,药物组(30例)采用口服西乐葆。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高低。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好转俨〈0.01);推拿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治疗前显著得到提高妒〈0.01),而对照组无改善。结论推拿治疗既能改善患者的慢性疼痛症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