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采用神经干/祖细胞(NSPC)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治疗对神经系统后遗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3例以运动功能受损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病程>2年)病例,分别是遗传性共济失调、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脑梗死后遗症,联合采用NSPC和脐带间充质细胞移植,每周1次,2例治疗4次,1例治疗2次。途径为经脑脊液(腰椎穿刺)、经静脉及损伤靶点定向注射,以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评定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每例患者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前ICARS平均评分为19.7,治疗后平均评分为14.7。副反应主要为在治疗后出现短暂的低热和头晕,均自行消失。从移植途径上看,脑脊液和损伤靶点处注射较静脉输注疗效明显。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NSPC和MSCs细胞联合移植是安全的,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后遗运动功能障碍,至少短期内(1个月内)是改善作用的,但是确定的结论尚需在将来积累更多的样本,更长的观察期限和设立严格对照的研究后得出。  相似文献   
2.
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多局限于视神经和脊髓,早期很少累及脑[1]。现有的资料提示,视神经脊髓炎发生的机制是致敏B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补体,沉积并破坏血脑屏障的水通道蛋白-4以及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等趋化渗出,分泌炎性因子,继而导致髓鞘脱失、轴索和组织坏死。某种程度上类似血管炎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21、23的表达水平,探讨IL-17、IL-21和IL-23水平与重症肌无力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4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IL-17、IL-21和IL-23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重症肌无力组IL-17、IL-21和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重症肌无力组IL-17、IL-21和IL-23中位数分别为5.86 pg/ml、198.15 pg/ml、224.04 pg/ml,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5.20 pg/ml、80.27 pg/ml、59.46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肌型与全身型相比IL-17、IL-21、IL-2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腺疾病组与非胸腺疾病组IL-17、IL-21、IL-2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7、IL-21和IL-23在重症肌无力发病的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皮层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早期运动相关的脑激活部位及其与Fugl-Meyer 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对发病后14d内的皮层下脑梗死患者和志愿者进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查.实验采用模块设计、抓握任务,经数据处理、统计和脑功能区定位,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激活区域的差别.结果 对照组仅激活右侧大脑半球初级感觉运动皮层,脑梗死组还激活左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和前额叶,激活范围较对照组广泛(P<0.01).Oxy-Hb数据与Fugl-Meyer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发生后早期即可出现皮层功能重组,fNIRS适用于监测卒中后运动相关的脑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神经修复药物的开发和给药方式仍然具有挑战性,加上神经系统受到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的高度保护,限制了大多数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脑脊液途径直接给药至神经系统是重要的临床治疗策略,但目前缺少统一的临床应用标准。目的:对目前脑脊液途径给药的现状以及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说明,以期推广应用并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组织全国多个学科的有关专家研讨编写并最终完成该专家共识。结果与结论:脑脊液途径给药进行神经修复治疗具有较广泛的临床适应证和应用前景,但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脑脊液途径给药的安全性、效率、给药复合配方组合、最大耐受剂量和充分的知情同意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近8 a收治的38例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多发,缓慢进展;常合并脊柱侧弯畸形、颅底异常、小脑和脑干异常(Arnold-chiari畸形I型)等先天性缺陷;多出现在颈胸段,特别是下颈段和上胸段;主要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下神经元瘫痪、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长束体征。结论:MRI是目前诊断本病最准确的方法;内科无特效治疗,外科治疗近期效果较好,但仍可能复发;强调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