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介入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导引下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放疗手段,其可根据组织的体积、密度以及邻近重要脏器的解剖关系进行合理布源.达到“定向治疗”,可最大程度杀癌细胞,最小限度损伤正常组织及其功能。现将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采用自制栅格体表定位在普通CT引导下对25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布源合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CT定位下测量针刺新设穴的危险深度和角度,探讨针刺危险深度、角度与身高、体质量、颈围、罗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颈椎病患者105例,按罗氏指数分为3组,其中瘦长组28例、适中组40例、肥胖组37例.将浸泡35%碘海醇造影剂的干硬纸屑固定于体表双侧新设穴上作标记,应用CT断层技术测量新设穴针刺危险深度和角度.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3组针刺危险深度和角度,以及针刺危险深度、角度与身高、体质量、颈围、罗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3组针刺新设穴危险深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针刺新设穴危险角度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危险深度与体质量、颈围存在正相关性,针刺危险角度与身高、体质量、罗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针刺新设穴的危险深度和角度参考数值,为临床干预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尚飞  黄伟红  周启荣 《临床荟萃》2006,21(7):F0003-F0003
患者,男,46岁,反复咳嗽、咳痰2年余;胸闷、气短,伴呼吸困难2天,无畏寒、发热。体检:一般情况好,右上胸呼吸音减弱,两中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病史。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22×1012/L,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6.5×109/L,淋巴细胞3.5×109/L。X线检查:右中肺中外带见一较大液平面,液平面上方呈新月状透亮影,其内侧隐约可见被压缩的肺边缘,右肺底亦见一横过整个胸腔的液平面,其上方呈半园形透亮影,右肺受压向中间聚集;萎陷右中下胸壁内缘见密度较高的带状影。透视下,上述液平面均见随呼吸上下波动,并…  相似文献   
4.
黄尚飞 《广西医学》2007,29(8):1255-1257
壶腹部是主胰管与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中汇合,形成略膨大的部位,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位于胰头内或与胰头紧密相连,而且上述结构解剖关系密切,所发生的肿瘤易相互侵犯,CT表现复杂且有较多相同点.为了加深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笔者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CT误诊为胰头癌的壶腹区各类病变12例(包括误诊为肿瘤的胰头炎症3例)、进一步探讨壶腹部区病变鉴别诊断,提高壶腹病变CT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6.
黄尚飞 《吉林医学》2011,(35):7550-7551
目的:回顾性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和特征,旨在提高对CT诊断的认识。方法:对35例CT诊断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35例均行CT平扫,其中11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35例中单侧血肿26例,其中左侧16例,右侧10例,双侧血肿9例;血肿呈新月形24例,梭形5例,"3"字形6例;脑沟变浅或消失30例,脑白质塌陷征和灰白质界面内移27例,患侧脑室受压变形、向健侧移位18例,大脑镰下疝5例,35例CT诊断正确30例,漏诊5例。结论:由于血肿呈等密度,平扫很难观察血肿全貌,而间接征像如脑沟消失,灰白质界面内移,中线移位,脑室变形、移位,侧裂池消失等征像,对本病的定性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其中脑白质塌陷征和灰白质界面内移、脑沟变浅或消失更具有价值,CT增强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病变的CT鉴别诊断(附4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尚飞 《广西医学》2007,29(4):563-564
甲状腺病变是颈部常见的肿块性病变,目前CT已广泛运用于甲状腺病变的检查,对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可提供重要信息.为提高甲状腺病变CT征象的认识,本文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生化证实的48例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腺区肿块病变的CT诊断效果及临床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区肿块病变患者的CT表现。结果:18例中,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3例,其中胸腺增生2例,精原细胞瘤1例;表现为胸腺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8例,其中,淋巴瘤浸润4例,胸腺瘤3例,内胚窦瘤1例;表现为含有脂肪密度肿块病变4例,其中胸腺畸胎瘤3例,胸腺脂肪瘤1例;表现为水样低密肿块病变3例,其中胸腺囊肿2例,淋巴管囊肿1例。结论:CT能清楚显示肿块的内部特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并对脂肪瘤、畸胎瘤、胸腺囊肿作出明确诊断,对胸腺区肿块病变的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局灶性小病灶(直径≤3 cm)是一类包括多种良性或恶性病变的肝占位性表现,其一直是腹部影像学研究的重点、难点之一,评价肝脏小病灶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及早发现病灶和准确定性,以免延误能治疗的早期肝癌和避免良性结节的不必要手术.目前,影像学检出和定性肝脏小病灶均有较大进展,笔者搜集相关报道,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介入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导引下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放疗手段,其可根据组织的体积、密度以及邻近重要脏器的解剖关系进行合理布源,达到“定向治疗”,可最大程度杀癌细胞,最小限度损伤正常组织及其功能[1]。现将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采用自制栅格体表定位在普通CT引导下对25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内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布源合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