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76篇
内科学   20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36篇
特种医学   147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686篇
预防医学   295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238篇
  4篇
中国医学   269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探讨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长期缺氧状态下脑部代谢物的特点,并比较各代谢物与血液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临床确诊为CMS的17例男性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53.29±9.03)岁,居住海拔(3989.12±937.45)m,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224.35±11.81)g/mL,并招募与实验组年龄及居住海拔相匹配的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8.61±8.76)岁,居住海拔(3674.94±634.27)m,HGB(156.67±9.46)g/mL。采用Siemens Prisma 3.0 T MR扫描仪20通道头颅线圈对所有受试者行常规头颅MRI及多体素;H-MRS检查,通过Syngo.via后处理软件获得;H-MRS图,ROI选取双侧额叶及海马区,并获得相应脑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乳酸/肌酸(Lac/Cr)的比值。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曼-惠特尼U检验以比较两组间代谢物相对浓度差异,然后将CMS组双侧额叶及海马区各代谢物比值与血液生化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两组受试者年龄、长期居住海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CMS组HG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增高,血小板(blood platelet,简称PLT)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CMS组双侧额叶及海马区NAA/Cr及NAA/CHo均减低(P<0.05),Lac/Cr增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与对照组相比,CMS组双侧额叶及双侧海马区CHo/Cr均增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CMS组右侧额叶及左侧海马CHo/Cr与RBC明显正相关,左侧额叶CHo/Cr与HCT低度正相关,右侧额叶及左侧海马Lac/Cr与HCT低度正相关。结论CMS长期缺氧状态下脑组织局部代谢物改变,神经元受损,无氧代谢增加,且这些代谢物的改变与血液指标呈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后续进一步预防或干预CMS患者脑损害提供影像学证据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探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补肾阳中药的成分库、表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男性不育的药物靶标库;再应用通路分析软件(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将成分库投影靶标库,筛选出可作用于靶标及通路的成分,预测分子成分功能,构建“成分-靶标”分子网络。结果分别建立了补肾阳中药成分库(242个化合物)与FDA批准药物靶标库(565个靶标),成分库与靶标库投影后发现补肾阳中药成分库中的30个化学成分可直接激活或抑制药物靶标库中的60个靶标,参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信号途径,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抑制血管生成途径,芳基烃受体信号途径,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类视黄醇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激活等18条通路的直接调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成分-靶标”分子网络,分析其治疗效应机制,为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衰减值(computer tomography attenuation value,CT attenuation value)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肝囊型包虫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HCE)分型与活性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时通过CT检查和MRI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测18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7个肝囊型包虫病的CT值及ADC值,分别对各型病灶囊液进行测量,计算5型肝囊性包虫的CT值及ADC值,利用方差分析和秩相关检验,比较各型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根据WHO分型标准,其中CE1:51例、CE2:47例、CE3:50例、CE4:52例、CE5:27例.5型囊性病灶的CT值和ADC值分别为:CE1型(4.79±1.70)HU和(3.25±0.31)×10-3 mm2/s、CE2型(6.02±2.53)HU和(3.18±0.15)×10-3 mm2/s、CE3型(22.96±4.82)HU和(2.57±0.25)×10-3 mm2/s、CE4型(35.30±17.80)HU和(2.40±0.12)×10-3 mm2/s、CE5型(108.77±51.02)HU和(2.13±0.68)×10-3 mm2/s,其中,CE3、CE4、CE5与CE1、CE2比较,CT值均增高(P<0.05);CE1、CE2、CE4、CE5的ADC值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和ADC值之间呈负相关(r=-0.835).结论 本研究同时利用CT值、ADC值定量指标,更加精准地诊断肝囊型包虫病各型病灶活性,根据各型病灶CT值和ADC值的不同,可间接反映病灶生长的活性,从而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脊髓损伤后,膀胱失去神经支配出现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和尿失禁,从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常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而且极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肾衰竭是造成后期脊髓损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2]。根据文献报道中医的灸法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膀胱功能[3]。笔者对30例脊髓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压力接种训练在社区留守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长春市6个社区中存在低血糖恐惧的留守老年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压力接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的低血糖恐惧评分及血糖水平。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低血糖恐惧得分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压力接种训练可降低社区留守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背景: 粘着斑激酶磷酸化参与细胞增殖、迁移与凋亡的调节过程。在血管再狭窄发生过程中, 粘着斑激酶是否参与、介导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与增殖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 分析粘着斑激酶磷酸化与大鼠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重塑的关系。设计: 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 咸宁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材料: 实验于 2005- 03/05 在武汉同济医院心血管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 Wistar 大鼠 40 只, 动物实验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方法: ①将 40 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5 组(n =8), 即非内皮剥脱对照组、内皮剥脱术后 4 d、8 d、16 d 和 24 d 组。②后 4 组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再狭窄模型, 分别于术后 4, 8, 16 和 24 d 取内膜剥脱部位血管段进行形态学观察, 以出现形态学变化作为模型成功的依据; 应用 Western blolt 方法检测粘着斑激酶总含量及磷酸化粘着斑激酶含量。以结扎左颈总动脉的大鼠胸腹主动脉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 各组大鼠主动脉粘着斑激酶及磷酸化粘着斑激酶表达水平。结果: 40 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非内皮剥脱对照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可检测到少量粘着斑激酶, 主要是以非磷酸化形式存在; 内皮剥脱术后 4 d 组粘着斑激酶和磷酸化粘着斑激酶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内皮剥脱对照组(P < 0.05) 。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 粘着斑激酶和磷酸化粘着斑激酶含量显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粘着斑激酶在术后第 8 天达到峰值,一直持续到术后第 16 天, 此后开始下降; 磷酸化粘着斑激酶峰值出现在术后 16 d, 在峰值水平上持续时间较短。②形态学观察显示, 术后 8 d 可见新生内膜中局灶性细胞增殖, 术后 16~24 d 内膜呈弥漫性增厚。结论: 粘着斑激酶参与大鼠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重塑, 血管新生内膜中细胞增生程度与磷酸化粘着斑激酶及粘着斑激酶总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连接医学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梁学科,一方面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阐明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原理,另一方面又能够为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医学系统教育以及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永康市1例发热、腹泻,同时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该病例居住在丘陵山区,居住地区有适宜蜱生存的环境,家中饲养的狗有媒介寄生蜱,潜伏期内有野外作业史,虽无明确的蜱叮咬史,但有帮狗徒手抓灭蜱的习惯。病例血样经PCR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根据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SFTS病例。病例搜索未发现其他病例。【结论】目前尚没有SFTS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应采取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