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高血脂状态下进行强化治疗后的临床心血管事件,提出早期强化降脂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4例,入院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3.36 mmol/L),将其随机分为他汀组176例(瑞舒伐他汀10 mg/d)和对照组14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强化降糖、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戒烟、调整饮食、加强运动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随访(13±6)个月,观察指标:空腹血糖、LDL-C、高敏C反应蛋白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心脏性猝死、再发心绞痛及靶血管重建等)。结果他汀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及hs-CRP均显著比对照组降低[血糖:(5.3±0.9) mmol/L 与(6.7±1.2) mmol/L,P=0.042;LDL-C:(1.7±0.6)mmol/L与(3.9±1.6)mmol/L,t=-2.36,P<0.01;hs-CRP:(1.4±0.5)mmol/L与(3.8±1.2)mg/L,t=-2.48,P<0.01,临床心血管事件(15.6%与37.1%),χ2=4.78,P=0.032。结论应该早期强化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即使血脂不高,可以显著降低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早期体位干预的下床活动对主动固定电极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9例行常规护理的主动固定电极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人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医院2012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9例行早期体位干预的下床活动的主动固定电极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6h、18h、24h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1周后尿潴留、腹胀便秘、关节疼痛、腰部酸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1周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体位干预的下床活动应用于主动固定电极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人可提高病人舒适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鼻口面罩式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伴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鼻导管吸氧,观察两组治疗2h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气分析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水平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伴严重低氧血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 tide,BNP)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对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CS患者和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将55例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组,n=2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nstable angina,UA组,n=30),分别测定症状发作6h及24h的BNP并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①症状发作6h内,BNP含量AMI组(60.10±1.71)μg/L和UA组(34.80±14.80)μg/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60±1.70)μg/L(P<0.01)。②症状发作24h,AMI组BNP(154.00±18.60)μg/L,UA组BNP(70.31±23.30)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54±1.80)(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与ACS有显著相关性,并认为血浆BUN水平升高可作为ACS的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高血压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以高血压为首发表现的9例PV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级3例,2级6例;降压药物治疗达标4例,不达标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多血质面容、高黏滞症状、脾脏大、皮肤瘙痒,约半数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血液黏滞度显著增加,多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骨髓粒系、红系和巨核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显著。7例检测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减低5例,正常2例。6例检测血清维生素B12,增高4例,正常2例。7例检测JAK2 V617F突变均阳性。3例检测染色体核型,del(20q)核型1例,正常核型2例。结论高血压患者伴有多血质面容、高黏滞症状等表现时需考虑PV,应及时完善骨髓形态学、JAK2 V617F突变等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心血管科顺序入选胸痛患者20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分为冠心病组(n=121)和非冠心病组(n=81),计算Gensini评分,测定血清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并行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冠心病组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和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90.3(67~118)mg/dL比77.4(54.6~103.3)mg/dL,P0.05;29(8~48)比2(0~6),P0.001]。70~79岁与69岁及以下、男性与女性、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和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组患者磷脂转运蛋白与Gensini评分相关(Beta=0.356,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磷脂转运蛋白曲线下面积为0.749(P0.001)。结论冠心病组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有研究认为,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Durie-Salmon分期及细胞遗传学异常如染色体13q-等生物学因素与其预后明显相关。MM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逐渐增多。肿瘤患者可通过心理及健康教育,改善或消除恶性肿瘤本身的不适症状与治疗时出现的并发症、机体功能变化及心理障碍,延缓病情进展。我们对MM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心脏,将结果分成左心室肥厚组(LVH)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并对相关数据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左室肥厚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尤以收缩压明显;②左室肥厚组昼夜节律变化消失或减弱者较非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多.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具有正相关,同时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心室肥厚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异常活化对恶性淋巴瘤进展及继发易栓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009年10月至2016年11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细胞活化因子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抗凝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和血小板表面CD62p水平.检测结果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TM表达水平为(49.7±9.3)ng/ml,高于治疗后的(6.3±1.8)ng/ml及对照组的(5.6±1.5)ng/ml(F=736.633,P=0.000),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89,P=0.000;t=31.782,P=0.000).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平均荧光强度(MFI)为184±43,高于治疗后的118±12及对照组的112±15(F=101.845,P=0.000),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28,P=0.000;t=12.184,P=0.000).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为(6.4±2.4)%,高于治疗后的(1.2±0.7)%及对照组的(1.3±0.5)%(F=141.481,P=0.000),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10,P=0.000;t=13.679,P=0.000).结论 细胞活化因子表达水平与恶性淋巴瘤进展有关,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异常活化促进了恶性淋巴瘤的发展,同时它们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易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