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3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性IL-10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Col-Ⅰ和Col-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8只)、CCl4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I组,24只)3组,于造模第7周和第11周分别随机选取一批大鼠,分离肝星状细胞并提取总RNA,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Col-Ⅰ和Col-Ⅲ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C组Col-Ⅰ和Col-Ⅲ mRNA的表达增加并呈增强趋势(与N组比较,P<0.01;与第7周比较,Col-ⅠP<0.01;Col-Ⅲ P<0.05).造模第7周,Ⅰ组Col-Ⅲ mRNA的表达量低于C组(P<0.01);造模第11周,两种胶原Ⅰ组的表达量均进一步下降(与C组比较,P<0.01;与第7周比较,Col-ⅠP<0.05;Col-ⅢP<0.01),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肝星状细胞内Col-Ⅰ和Col-Ⅲ mRNA的表达增加,外源性IL-10能显著降低两者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体外培养过程中,不同时期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其活化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分离大鼠原代HSC,于无包被的塑料培养板上分别培养2,3,4,5,6,7 d时予TGF-β15 μg/L处理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处理前后细胞α-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及活化过程中TGF-β1Ⅱ型受体(TβR-Ⅱ)的表达.结果:HS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不同培养时间对TGF-β1的刺激活化作用反应不同.TGF-β1处理后,对培养2,3,4,5 d HSC的活化有促进作用,以对培养第3天的细胞作用最明显,其α-SMA表达增加78.05%,而培养6,7 d的HSC的形态和α-SMA变化不明显.培养第7天的HSC比培养第3天的细胞TβR-Ⅱ表达增高(3.30±0.83 vs 1.55±0.38,P<0.05).结论:TGF-β1对处部分活化状态中某阶段细胞的活化具有促进作用.完全活化的细胞对TGF-β1的刺激活化作用不敏感,原因与TβR-Ⅱ的表达量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状况、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内径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内镜检查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彩色多谱勒B超检测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内径。结果:肝功能分级越差,门静脉与脾静脉的内径越大(P<0.05),且随着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增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亦加重(P<0.05)。结论: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能间接体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继而反映肝功能失代偿状况。  相似文献   
4.
TIMP-1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TIMP 1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发病中的意义及外源性IL 10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组 ,8只 )、CCl4组 (C组 ,2 8只 )和IL 10干预组 (Ⅰ组 ,2 4只 ) ,建立下常对照、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及IL 10干预模型。造模第 7周和第 11周 ,采用链霉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原位灌流消化 ,11%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 (HSC)。半定量RT PCR法检测各组HSC的TIMP 1mRNA表达水平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贴壁后HSC的TIMP 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均检出TIMP 1的mRNA表达 ;造模第 7周 ,C组与I组的TIMP 1mRNA表达均高于N组 (P <0 .0 1) ,I组低于C组 (P <0 .0 1) ;造模第 11周 ,I组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C组TIMP 1的表达水平较第 7周进一步增加 (P <0 .0 1) ,而I组有所下降 (P <0 .0 5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TIMP 1的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TIMP 1随着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表达逐渐升高 ,IL 10通过抑制TIMP 1的表达 ,起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白细胞介素-10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表达Fas/Fas配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拟通过观察外源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干预后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PDGF致纤维化和IL-10抗肝纤维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hepatitis B virus X,HBV X)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HBV-X-IRES2-EGFP,将其转染人肝细胞HL-7702后分成2组,一组经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HBVX基因的肝细胞株(L02/x),另一组予瞬时转染48 h(L02/48x).Real-time PCR、Western blot鉴定2组细胞HBV X基因的表达.与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肝细胞组对照,将L02/x和L02/48x细胞分别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共培养36 h,并检测各组HSCs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转染pHBV-X-IRES2-EGFP载体的L02/x和L02/48x细胞均有HBV X基因的表达.与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肝细胞组对照,与L02/x和L02/48x细胞共培养的HSCs的增殖和迁移均显著增多.结论:HBV X基因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可以促进HSCs发生增殖和迁移,从而在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LN,PCⅢ,Ⅳ-C及PL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肝病患者99例,其中慢性HBV感染30例,肝硬变40例,肝癌29例及正常对照30例进行研究.血清LN,PCⅢ及Ⅳ-C含量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清PLD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结果肝硬变及肝癌患者血清LN,PCⅢ,Ⅳ-C,PLD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及慢性HBV感染织(P均<0.01),慢性HBV感染织PCⅢ也较正常组为高(P<0.01),肝硬变患者血清PCⅢ,Ⅳ-C含量较肝癌组增高(P<0.05).肝硬变组各指标单项检测阳性率为PCⅢ>LN>Ⅳ-C>PLD,联合检测以PCⅢ+LN阳性率为高.肝硬变、肝癌与HBV感染单项指标检测结果存在部分重叠.结论LN,PC-Ⅲ,Ⅳ-C及PLD检测有助于肝硬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慢性HBV感染的趋势判断;PCⅢ+LN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硬变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10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已证实 ,许多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形成关系密切。本研究采用外源性白介素 10 (IL 10 )干预纤维化大鼠 ,观察干预前后大鼠血浆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及组织学变化 ,探讨IL 10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一条新途径。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雄性清洁级SD大鼠 95只 ,体重 140~ 180 g ,随机分成 3组 ,正常对照组 (N组 ) 2 1只 ,肝纤维化组 (C组 ) 39只 ,IL 10干预组 (E组 ) 35只 ,按常规饲养条件 [温度(2 2± 2 )°C ,湿度 (5 5± 5 ) % ,人工照明 12h ,自由取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5-LOX-1基因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15-LOX-1基因于培养的胃癌细胞株(AGS)中,以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细胞及未转染质粒的细胞作为对照;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人胃癌细胞的15-LOX-1mRNA及蛋白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AGS形态变化;用MTT法比较转染前后AGS的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AGS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胃癌细胞系巾未检测到15-LOX—1mRNA和蛋白的表达,转染后的AGS表达有15-LOX—1的mRNA及蛋白。转染重组质粒绀细胞增殖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及空质粒转染组(P〈0.05),转染后AGS细胞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与未转染组及空质粒转染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5-LOX-1基因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探讨胃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