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CT对诊断隆胸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例具有隆胸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行CT扫描并图像后处理,并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 并发症包括假体破裂逸漏3例,纤维囊挛缩变硬5例,变形移位2例,乳腺组织感染1例,纤维腺瘤1例,乳癌1例.结论 CT检查可明确隆胸术后有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病变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治疗上具备手术指征的一般都采用摘除椎间盘的办法。术后对每个患者都进行CT复查。作者对50例术后症状并未彻底改善甚或加重的患者。进行观察,从CT表现,术后解剖变化发现其原因是因术后硬膜囊、椎管内,小关节又产生新的变化,以及手术操作失误。现着重于其CT表现及原因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及结果:本组50例共64个椎间盘,男32人,女18人,年龄35~62岁,L3~4椎间盘脱出6例,L4~5、L5/S:均有脱出12例.L3~5脱出2例。手术方式均从一侧椎板切除而进入椎管,术后6个月~3年后CT复查。CT…  相似文献   
3.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1982年6月~1996年6月用闭会复位内固定术加简易牵引治疗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共248例,经1~4年随访,其中50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5~82岁;全属新鲜骨折,头下型16例,头颈型25例,经颈型骨折9例;Pauwel氏角45~80°,平均65°;GardenIII型22例,IV型28例。2.全组除3例采用全麻,其余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先行牵引复位,然后行内固定术,其中内固定器材选加压螺纹钉的17例;三刀钉18例;多根斯氏针15例。术后大腿用简易牵引。3.术后随访:术后1年随访时,X光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CT观察肺栓塞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 24例肺栓塞患者在胸部增强扫描后再进行腹部及下肢静脉期扫描,观察深静脉血栓的存在及位置。结果 6例仅发现肺动脉栓塞,18例同时发现肺动脉栓塞及深静脉血栓。18例深静脉血栓中有5例仅位于腹部静脉,10例仅位于下肢静脉,3例在腹部静脉及下肢静脉内均发现血栓。结论 75%PE患者存在DVT,通过CT发现肺动脉栓子的同时能够观察深静脉情况,该方法经济、易于完成,有利于基层医院临床对PE的诊断和治疗,适于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脾脏质地较脆,是腹内脏器最容易受损的器官之一。本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闭合性脾外伤125例,48例因病情严重未行CT检查或因合并其他腹内脏器严重损伤而行急诊手术治疗,另77例行腹部CT平扫检查并分级,其中行一次检查提示脾损伤65例,行二次检查提示脾损伤12例,均未做增强扫描。本文探讨CT平扫分级对脾外伤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的CT表现共性和特征,提高术前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身不同部位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CT资料67例,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36岁。多数病人为发现无痛性肿块而就诊,少数病例有胸腹痛及消化道症状。CT检查采用Siemens AR-X扫描仪,层厚和层距5~10mm,其中2例仅行CT平扫,65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本组病灶分布于头颈、胸腹和四肢,其中单发神经纤维瘤26例,神经鞘瘤37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其共同CT特征为走行于神经干所在部位的圆形、类圆形或半球状肿块,良性者边缘光滑,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63/67,94%);恶性者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与邻近器官界限较模糊(4/67,6%)。其特征性表现在密度变化上,神经纤维瘤多呈均匀软组织密度(20/26,76%),肿块较大者密度稍不均匀(6/26,24%);良性神经鞘瘤呈均匀囊性低密度者6例(6/41,14%),密度不均匀者31例(31/41,76%);4例恶性神经鞘瘤密度明显不均匀: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坏死、囊变区或高密度出血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其中2例尚见肿块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影(4/41,10%)。结论:掌握不同部位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CT表现的共性和特征,有助于肿瘤的归类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颅内血肿30例分析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325600)郑九林,南存根[关键词]颅内血肿,CT定向,抽吸术使用CT导向立体定位仪抽吸颅内血肿,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组织损伤少、术后恢复快,为目前临床治疗颅内血肿的主要方法。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方法,以期提高基层医院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临床高度怀疑急性PE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采用相同检查流程,在不同扫描条件下进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原始图像在ADW4.3图像工作站中采用MPR、MIP及VR方法进行后处理.观察不同扫描条件和不同后处理技术对PE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 ①对比剂浓度300mgI/ml、350或370mgI/ml均可,剂量80~90ml为宜,注射速率3~3.5ml/s即可;②延迟扫描时间17~20s,肺动脉及分支对比剂充盈良好;③吸氧及呼吸训练有助于减少伪影;④扫描范围从肺底至肺尖,足先进,对减少膈肌运动引起的呼吸伪影有好处;⑤肺叶及以上动脉内栓子在MPR、MIP和VR显示率相仿,但MPR有助于显示肺段及以下动脉内栓子.结论 16层螺旋CT采用合适的扫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PE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在基层医院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树芽”征(tree-in-bud)这一术语最先见于核杆菌沿支气管播散和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中,被认为是小气道和呼吸性细支气管为粘液或炎性物质填塞和扩张所致。最近有报道认为“树芽”征亦可见于多种肺病包括肺部炎症性疾病中。据Aquino等对27例患者的研究,其中26例肺部感染伴有“树芽”征,这些患者包括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细菌性肺炎、分支杆菌感染、囊性纤维化、支气管纤毛不动综合征、变态反应性支气管炎、肺曲霉菌病及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支气管炎,尚有一例吸人性肺炎患者。另有报道认为在卡氏肺囊肿(PCP)、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及慢性细支气管炎患者中,尽管没有支气管扩张也可出现“树芽”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